宣金學(xué)
許多日子里,張大諾凌晨5點就要起床,從北京西五環(huán)外的石景山坐上開往城區(qū)的地鐵。上車時,車廂早已人滿為患,而在北京地鐵四惠東站換乘開往東五環(huán)的列車時,地鐵幾乎成了張大諾一人的專列。
張大諾要趕去的目的地,是幾乎每一段生命終會抵達的站臺:北京管莊松堂關(guān)懷醫(yī)院。
這家醫(yī)院的醫(yī)護工作者還未上班,張大諾就已經(jīng)到了。他看望和照料高齡老人后,再原路趕回城里去上班。周末,他至少會抽出一天時間去照料老人。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ywz/dywz201607/dywz20160732-1-l.jpg" alt="" />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張大諾堅持了六年多。在醫(yī)院里,大多數(shù)時候是和老人做一些簡單的對話、聊天?!澳愣啻罅耍俊彼麊栆晃?0多歲的奶奶。
“我三十多了?!崩先嘶卮?,然后認(rèn)真地反問,“你多大了???”
“我也三十多了,”張大諾同樣認(rèn)真答道,“你牙齒真白呀!”
“你牙齒也很白?!?/p>
就這樣相互贊美對方牙齒很白的對話,可能都要持續(xù)很多遍。張大諾的妻子跟著他去過一次,“去了一次就崩潰了”。
張大諾卻樂此不疲。在與數(shù)十位高齡老人日復(fù)一日的接觸中,張大諾找到了一種強烈的“被需要感”。他發(fā)現(xiàn),他們每個人都有可愛之處,陪伴他們走好最后一步,讓自己十分欣慰。
許多人對張大諾的選擇表示費解,認(rèn)為與思維遲緩的老人交流情感,是一件費時費力而又徒勞無望的事情,不值得放棄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投身其中。但在張大諾看來,每天想著這么多老人需要自己關(guān)懷,“有一種神圣的使命感”。
“他們是世上最無助的一群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未來,他們似乎就是等待死亡的人,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又是極其珍貴的。”張大諾在他的書《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寫道。
在所有環(huán)節(jié)中,最困難的是走進老人的精神世界。
那位一直稱贊張大諾牙真白的奶奶,還會說“你頭發(fā)真黑”,加上“你多大了”這句,基本只會說這三句話。張大諾和這位老人像兩臺復(fù)讀機一樣對話,花了很長時間才“逗”出老人的第四句話:中午我給你做飯吃。
張大諾逐漸發(fā)現(xiàn),老人的思維像是迷途的羔羊,他要幫助他們打造一個思維的框架:一方面是跟他聊天,一方面是逐漸地讓他能夠在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里。
“當(dāng)高齡老人記憶衰退的時候,他的大腦思維開始減少或者停止活動,他的生命機能會急速下降,而反復(fù)思考的老人,生命力很強?!睆埓笾Z解釋說。
松堂醫(yī)院上空經(jīng)常有飛機掠過。一天,一位奶奶仰頭看著天上的飛機哭了:“我爸爸在天上飛呢,我哥哥在后面追,他們?yōu)槭裁床粠е??他們不要我了?!?/p>
“您知道他們?yōu)槭裁床灰銌幔俊睆埓笾Z問?!安恢??!薄澳銜灤瑔??”“暈?!薄斑@就對了,暈船的肯定暈機,你爸爸是怕你暈機才不帶你?!?/p>
“噢,是這么回事?!边@之后,這位奶奶便不再因此而傷心了。
“你要進入他的思維方式?!睆埓笾Z說。而在他指著天上勸解老人的時候,有個老人家屬正在后面很認(rèn)真地看,愣了一下,以一種異樣的眼神看了張大諾一眼:“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
張大諾卻樂于按照老人們自己的邏輯與之交談,“糾正往往是徒勞的”。在他看來,老人的胡編亂造恰恰說明在動腦,只要他們動腦就好。
還有一個奶奶對張大諾嘮叨:“人怎么活這么長呢?”然后自己回答說,“我估摸是天短了?!?/p>
張大諾將這些想法看作老人在“腦萎縮”狀態(tài)下獲得幸福:我們可以不把腦萎縮老人看做老年癡呆,而只叫做“老年幻想癥”,噢,這也不準(zhǔn)確,干脆就叫“老年想象癥”。
張大諾認(rèn)為,他們想的世界真實發(fā)生在他們的記憶中,他們只是分不清現(xiàn)在的具體年代,把記憶中的一切當(dāng)作真事,念頭雖然不真實,卻以真實的姿態(tài)進入并影響他們的生活,而這種影響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很講道理”。
這就像一個孩子說以后要長翅膀飛上天,人們只會說他想象力豐富,而不說他是“兒童癡呆”,盡管這個孩子真的堅信自己以后能做到這一點。
“當(dāng)我們說他們老年癡呆時,我們覺得與他們是很難交流的,也就不在意、不重視他們說的話?!睆埓笾Z說,“是的,他們腦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由此引發(fā)的感覺感受以及情感卻是百分之百真實的!”
“對這樣年齡的老人來說,他們能最后清晰說出的也許只有幾百字,這些內(nèi)容是他們一生唯一清晰的記憶,是一生的精華,這種精華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抹去的,包括時光?!睆埓笾Z告訴自己,他們的一生只擁有這幾百字了,聽著聽著,就有耐心了。
類似的方法,張大諾總結(jié)了很多,比如還有:
當(dāng)老人到了人生最后的階段,請為他的一生尋找兩三句話——能讓他覺得這一生過得很值、活得很快樂的話。以后的日子可以反復(fù)地說,老人不怕重復(fù)。
哪些事、哪些人是老人的情感傷心點,作為子女和志愿者,一定要非常清楚,那些“點”會激起高齡老人巨大的心理反應(yīng),一定要規(guī)避那些“點”。
對老人有興趣做的事情,無論是什么,我們都要贊賞、鼓勵,那是他為生活多一些快樂而做的努力。
作為子女,請為老人至少做一件讓他特別感動的事情,這樣他就不會在心靈脆弱時去懷疑親情。
“許多時候,不僅要把高齡老人當(dāng)作孩子,還要把他們當(dāng)作嬰兒?!睆埓笾Z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不易和需求?!?/p>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ywz/dywz201607/dywz20160732-2-l.jpg" alt="" />
夏天的時候,在醫(yī)院院子里,張大諾經(jīng)常能見到一對母女。50多歲的女兒攙扶著七八十歲的母親從輪椅上站起來,學(xué)習(xí)行走。
母親艱難地站著,隨時都要摔倒,女兒在她后面,雙手從母親的腋下穿過,托住母親的雙肩,口里說著:“媽,你能走,再大膽一點,走一步?!?/p>
母親在這樣的鼓勵下微微仰著頭,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著……
張大諾看著母女倆,心里默默念著幾個字:人生與愛,都在輪回。
(摘自《愛人》2016年6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