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
論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張艷華
(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
家庭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最主要的場所,家庭教育也是教育體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對塑造兒童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由于中美兩國在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上都有很大差異,因此兩國在家庭教育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文試圖從兩國家庭教育的目的、內容、方式進行比較,得出我國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呈現(xiàn)出文化差異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正確認識和了解兩國之間的這種差異,對于促進我國當代家庭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文化差異;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影響,也是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中美兩國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導致了兩國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差異。
中國式家庭教育往往著眼于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能否找個好職業(yè),能否在順境中度過一生?;谶@種期盼,很多家長認為,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就是讓他們生活得更好,父母竭盡全力為子女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愿意。中國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對于孩子的要求似乎只有學習好就行了,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孩子干。所以很多中國的小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就會背很多唐詩宋詞,但是自理能力卻很差,不會自己吃飯、穿衣。這樣,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也難以培養(yǎng)。而美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國父母能較為輕松地對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個性中積極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美國的孩子基本18歲之后就不會再向父母索要生活費了,而很多中國的父母卻在子女已經(jīng)成年甚至子女都為人父母之后依然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及孫輩們。
中國的家庭教育雖然也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當孩子進入了學齡期就開始將智育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使教育內容出現(xiàn)不平衡的傾向。家庭教育會出現(xiàn)學校化的傾向,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成為家長教育的中心;雖然有的家長也認識到“一技之長”的重要性,把孩子送入繪畫班、歌舞班學習,也有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學習一些樂器,但是很多家長只是從自己的喜好或社會對于某項特長的認可度來安排孩子的興趣班,往往忽略孩子本身的興趣所在,往往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而增加了他們的負擔。相對中國的家庭教育內容,美國的家庭教育內容則比較豐富、科學。美國的家庭教育內容注重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的和諧發(fā)展,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適應性強和具有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標與中國的家庭教育目標比起來,是不高的。美國人有這樣一個信念:成功靠努力爭取,而不是靠繼承。美國人崇尚個人奮斗,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得成功。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內容的具體措施和手段。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和一個國家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聯(lián)。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非常注重樹立自己家長的權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告誡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又是錯的。孩子應該做的就是遵從家規(guī),順從父母的意愿,否則就被視為叛逆。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型人才,但卻不能培養(yǎng)出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而美國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權,把孩子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員相待,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美國家長從鍛煉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發(fā),對孩子采取放手不放任的方法進行教育,主張開放式教育。重視實際鍛煉,強調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孩子,而不是說教。這樣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4.1 以平等的態(tài)度,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以禮相待,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要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的朋友。教育專家們普遍認為:只有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才能當好一名稱職的家長。而在現(xiàn)實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總是端著家長的架子,板著面孔和孩子說話,一味的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命令。這種教子方式只會讓父子之間產(chǎn)生距離和使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等不良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
4.2 對孩子放手而不放任
所謂放手,就是從孩子生下來,父母就設法給他們自我鍛煉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各種環(huán)境中得到充分鍛煉。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學習都讓孩子自主選擇。如讓他們從小就有存放個人衣服、玩具和學習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整理房間,布置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天地,父母決不替孩子包辦,頂多在一旁提醒參謀。所謂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個方面:①家長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②窮不能窮教育,富不能富孩子。美國許多家庭,對孩子的零花錢都有嚴格的要求和規(guī)定?;驹瓌t是:定期發(fā)給,數(shù)額多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家庭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③嚴格管教而不袒護。西方人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絕不聽之任之,更不袒護,而是設法教孩子自己知錯改錯。此外,美國家長大多都對孩子的學習不施加太多壓力。
中西方的教育各有其特點和可取之處,中國要學習西方的平等、開放,西方要學習中國學生的刻苦、認真。如果能中西結合,不斷完善,那么一定皆大歡喜?!八街?,可以攻玉”,未來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著眼于人的整體和諧終身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該吸收中美家庭教育的精華并融會貫通,努力尋找其中的最佳結合點,自覺轉變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觀念,擴展家庭教育的領域,豐富家庭教育的內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徑和方法,不斷推進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我們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1]黃全愈.素質教育在美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2]蘇珊.認識你的孩子[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國教育報[J].中國教育報刊社,2003.
[4]黃河清.中美家庭的跨文化比較[D].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
[5]騰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G78
A
1004-7344(2016)13-0052-01
2016-4-15
張艷華(1982-),助教,本科,英語專業(yè),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