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
?
金立群的詩性金融
□浦東
亞洲基礎(chǔ)設(shè)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成立伊始,誰將領(lǐng)導亞投行就成為各界關(guān)注的話題。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亞投行理事會成立大會上,金立群當選亞投行首任行長。
作為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金融家,金立群的人生和事業(yè)道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中學時代,金立群就是一個超級學霸,課余時間,圖書館是他時常出入的地方。上高中的第一個國慶假期,他沒有回家,表面上是因為家里窮,要節(jié)省路費,但在學校更能安心學習,恐怕是他內(nèi)心的真實動機。
僅僅度過一年平靜充實的高一生活后,“文革”斷送了金立群的大學夢。金立群不得不離開學校,被下放到江蘇常熟白峁公社插隊,一呆就是十年。他種過水稻,搞過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還在農(nóng)村中學教過書。這些經(jīng)歷讓他真正了解了中國基層社會。
很多有志的知識青年,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學習深造,但也有很多人放棄了對知識、對理想的追求,自怨自艾。金立群屬于前者,他感到求知是人生第一需要。他說:“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現(xiàn)在大家都不讀書,那我就讀書,將來國家必有需要之時。”
一天的繁重勞動之后,回到簡陋的草棚里,捧讀《莎士比亞全集》是這名內(nèi)心苦悶的青年的唯一安慰。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恢復高考后,29歲的金立群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他師從王佐良、許國璋兩位大師,主修英美文學。那時金立群的目標是學術(shù),憑借著堅持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礎(chǔ),再加上名師的指點,他在學業(yè)上取得長足進步。畢業(yè)時,他得到了令人羨慕的留校工作的機會。但就在此時,恩師許國璋教授卻給他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
恰逢中國恢復了聯(lián)合國與世界銀行的席位,國家財政部要求北外推薦一名畢業(yè)的研究生到世界銀行中國執(zhí)行董事辦公室工作。許國璋推薦了金立群。許教授說:“我們國家也許需要上百個英美文學方面的專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經(jīng)濟和金融的人才,我希望你可以轉(zhuǎn)到新的領(lǐng)域,從事經(jīng)濟工作。”在恩師的指點下,金立群最終選擇到財政部工作。
從一踏進財政部大院開始,金立群就被派去美國參加有關(guān)世界銀行工作的培訓,回國后又一直在外事財務(wù)司工作,負責與世界銀行的援華項目打交道。
在同事眼中,金立群是好讀文學書籍的“英語文學碩士”,他在英文翻譯方面頗有心得,還主持翻譯過美國作家羅恩·徹諾的暢銷書《摩根全傳》。在美國的一次會議上,有人問經(jīng)濟學家許小年,怎么把中文的“不折騰”翻譯成英文,讓外國人能聽懂,同在會上的金立群被請來救場。金立群先提出用莎翁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無事生非)來對應(yīng)“折騰”,又覺得不夠好,“如果硬要翻譯,我覺得最接近的詞就是‘don't rock the boat’,或者‘no boat rocking’(不要晃船)”。這個既形象又生動的翻譯讓大家一致稱好。
在各國政要眼中,金立群是說話有技巧的金融外交家。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在與澳大利亞全國基金協(xié)會主席Steve Howard交流時,金立群將對方比作該國小說《人類之樹》中的墾荒人;與英國人交流時,金立群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話;和法國人交流時,他講述自己對法國文化的迷戀。各種文化中的趣聞,他都能信手拈來。
金立群
2003年,擔任財政部副部長的金立群競選亞洲開發(fā)銀行副行長成功,而且是排名最靠前的常務(wù)副行長。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擔任亞開行的副行長,金立群要協(xié)調(diào)域內(nèi)幾十個國家的貸款項目,這段一線的工作經(jīng)歷為其日后執(zhí)掌亞投行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當金立群從亞開行離職時,亞開行官方對他的評價是:工作勤奮,處事靈活,成就斐然。
2012年博鰲論壇在印度孟買召開“亞洲金融合作論壇”,一路上,大家都被印度落后的基礎(chǔ)設(shè)施所震撼,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的理事長曾培炎在論壇上呼吁各國要重視亞洲的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爻痰娘w機上,曾培炎就和一同赴會的專家迫不及待地討論起來,提出可否在亞洲建一個銀行,主要幫助亞洲國家改善落后的基礎(chǔ)設(shè)施。據(jù)統(tǒng)計,2020年前,亞洲國家每年需要投入到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上的費用多達上萬億美元,這是現(xiàn)有金融組織無法提供的,于是,籌建亞投行的想法很快被提上議程。
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全球多邊金融組織,其挑戰(zhàn)可想而知,能承擔這一重任的人也并不多。由于創(chuàng)建期間所要面臨的復雜局面,要求亞投行的首任掌門人必須具備豐富的國際金融組織工作經(jīng)驗。從一開始,金立群就是財政部考慮的最佳人選,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國際金融人才和金融外交家,流利的外語和全球化視野,是他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
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剛簽署時,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只有21個。之后的138天里,它的合作版圖僅擴大到了27國,除了新西蘭之外,其他全是亞洲國家,被西方國家調(diào)侃為“亞洲國家的自娛自樂”。金立群義不容辭地當起了亞投行的“推銷員”,趁各種國際會議的機會,在各國代表間穿梭游走,促使他們早做決定。很快,形勢發(fā)生了讓世界驚訝的變化,17個歐洲國家宣布加入亞投行。亞投行籌備組在2015年4月15日公布,截至報名結(jié)束時,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猛增到57個。亞投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生國際多邊機構(gòu)。
亞投行正式成立后,金立群眾望所歸當選為行長,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擔任國際多邊金融組織的領(lǐng)導人,如何平衡各個大國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如何保證亞投行的高效運行與共贏局面,都是他所要面臨的挑戰(zhàn)。但業(yè)界認為,金立群是一個技巧非常高超的“拆彈能手”,應(yīng)對這些挑戰(zhàn)游刃有余。
2016年1月17日上午,上任后的金立群與媒體見面并答記者問,短短30分鐘,金立群回答了15個問題,讓人見識了亞投行負責人的高效。
“出任亞投行第一任行長,我肩負重任?!苯鹆⑷赫f,未來五年他會依照最高的標準,遵循透明、公開、獨立、問責的原則運營管理好亞投行。
“金融外交家”是國內(nèi)外媒體送給金立群的美譽,但女兒金刻羽則說:“我爸爸不是喜歡交際的人?!惫ぷ髦啵鹆⑷焊矚g讀書。很多人認為他是外語和金融專家,看的大多數(shù)應(yīng)該是專業(yè)類的書,但金立群的書架上,除了經(jīng)濟和金融方面的書籍,還有很多古典文學以及哲學書籍。讀書、工作,都需要時間。時間怎么來的?“第一個,要看你整個人生中間怎么利用這個時間。在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的范圍里,每個人能挖掘出來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是從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人們所能挖掘的時間,差別就大了?!庇幸淮?,金立群去杭州出差,等飛機起飛,飛機在跑道上延誤時間,許多乘客非常煩躁,白白消耗了六個小時。在這個時間里,金立群卻看完了一本書。飛機上、火車、酒店,只要坐在那兒,金立群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他覺得這樣每一天都會過得比較有意思。
金立群讀書做筆記,幾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他有各種讀書筆記,中、英、法三種筆記,分門別類,書寫工整,再加上在電腦上做的筆記,內(nèi)容極其豐富。他在財政部當司長時,就要求司里的年輕同事認真學習,每年工作之余必讀5000頁嚴肅讀物并做筆記,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文史哲重要名著都盡量閱讀,自然科學、天文、地理、生物等都廣泛涉獵,他有很深的中國古漢語功底,各種古籍讀來全不費力,他對祖國語言、文字、歷史的熱愛,絲毫不因他對西方語言的擅長而遭削弱。
受恩師王佐良教授之托,金立群曾為其所編寫的《英國詩歌選集》作注?!队姼柽x集》以《英詩選集》為藍本,汲取近二十年來英詩研究的新觀點、新成績,由金立群擔綱注釋、修訂工作,對原作進行增補、篩減,撰寫超過原書三分之一以上內(nèi)容。該書2013年出版之后,成為出版界的一段佳話。
現(xiàn)在金立群已經(jīng)66歲,過了退休的年齡。作為亞投行的一名開路者,即使在此位置上退休,一生也算成就非凡。做完這最后一份工作,金立群更希望有時間去寫作,圓其學者夢。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