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年縣2016年棉花伏前桃調(diào)查及管理措施
永年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邯鄲、邢臺兩市之間,總面積989 km2,總?cè)丝跒?7萬人,耕地面積為6.4萬hm2,其中棉花0.44萬畝,一類苗0.37萬畝,占棉田總面積的84.1%,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4%;二類苗0.04萬畝,占總面積的9.1%,同比減少了2.1%;三類苗0.03萬畝,占總面積的6.8%,同比增加了4 . 5 %。全縣棉田平均密度3 088.9株/畝,比去年同期畝減少102.4株;平均單株株高81.95cm,同比降低10.84cm;單株果枝10.54個,比去年減少1.26個;成鈴2.46個,同比減少0.63個;幼鈴和花4.06個,比去年減少0.72個;單株蕾數(shù)16.77個,同比減少5.3個;脫落率14.04%,同比增加0.81%;單株爛鈴0.01個,與去年持平。從田間調(diào)查情況看,各項生育指標均低于去年同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天氣干旱少雨所致,特別是0.21萬畝(所占比例為全部棉田面積的47.57%)西部旱地棉田旱情較重,苗情長勢較差,雖然降雨量不大,但能夠一定程度緩解目前的旱情,對正值花鈴期的棉花生長十分有利。根據(jù)棉花花鈴期生育特點,結(jié)合生產(chǎn)上存在的問題,現(xiàn)提出如下技術(shù)建議:
花鈴期是棉花需水高峰期,有水澆條件的棉田,要密切關注棉田墑情,當0~80 cm土層內(nèi)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或晴天下午4:00后棉株頂部葉片仍萎蔫時,應及時于早晨或傍晚進行溝灌,同時也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以免澆后遇雨,造成旺長。澆后半月內(nèi)如無有效降水,需再次澆水,以保證花鈴期棉田水分需要。
要結(jié)合降雨或澆水追施尿素10~15 kg/畝,對基肥施用鉀肥不足的棉田,可同時追施硫酸鉀5~7 kg/畝,也可追施氮、鉀復合肥15~20 kg/畝,對前期發(fā)育快、開花結(jié)鈴早及地力差、有早衰趨勢的棉田,應在重施花鈴肥的基礎上,補施“蓋頂肥”,時間在7月底8月初,一般追施尿素5~7 kg/畝。施肥時應離開棉株20~25 cm,開溝深施(地表10 cm以下),以提高肥效。
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在7月15~20日打頂,晚發(fā)棉田可推遲到7月25日前后。打頂時要打小頂,即摘除頂部一葉一心。8月5日后摘除無效蕾。打邊心時間一般要求在8月10日前完成。對簡化整枝留葉枝棉田,葉枝上果節(jié)達到3個或棉株見花時打掉葉枝頂尖。要及時拔除空棵、去空枝,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yǎng)分消耗。
要根據(jù)棉花長勢和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化學調(diào)控。土壤缺水、棉花生長受阻時不用,在追肥澆水或降雨前要及時化控。一般初花后每畝用縮節(jié)胺2~3 g兌水50 kg,均勻噴灑棉株頂部和邊心進行化控,長勢較差的棉田每畝用量1~2 g,長勢偏旺的棉田可加大到3~4 g。噴后如遇雨要及時補噴,肥水好、長勢旺的棉田可噴2~3次,每次間隔不少于1周。
三代棉鈴蟲、伏蚜、盲蝽蟓等蟲害是當前棉田的主要害蟲,要密切關注棉田發(fā)生情況,一旦達到防治指標應及時防治。棉鈴蟲可用菊酯類農(nóng)藥以及辛硫磷與菊酯類農(nóng)藥復配制劑或甲維鹽等噴霧防治;伏蚜、盲蝽蟓可選用馬拉硫磷、啶蟲脒、吡蟲啉、烯啶蟲胺等噴霧防治,要按說明書推薦的劑量兌水噴施,同時要注意農(nóng)藥的交替輪換使用。另外,也要注意枯黃萎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057150河北省永年縣農(nóng)牧局單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