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
精彩錦句:
l風花雪月,客觀存在,構圖者能招之即來,聽我驅使,則境界自出。蘇州網師園,有亭名“月到風來”,臨池西向,有粉墻若屏,正擷此景精華,風月為我所有矣。
l石無定形,山有定法。所謂法者,脈絡氣勢之謂,與畫理一也。詩有律而詩亡,詞有譜而詞衰,漢魏古風、北宋小令,其卓絕處不能以格律繩之者。至于學究詠詩,經生填詞,了無性靈,遑論境界。造園之道,消息相通。
l記得《義山雜纂》列人間煞風景事有:“松下喝道??椿I下。苔上鋪席?;ㄏ聲裱T。游春載重。石筍系馬。月下把火。背山起樓。果園種菜?;芟吗B(yǎng)雞鴨”等等。今余為之增補一條曰:“開后門以延游客?!?/p>
l簾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實中有虛,靜中有動。因此簾底纖月、簾掩佳人、簾卷西風、隔簾雙燕、掀簾出臺等等,沒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畫。
l影這個神秘的東西,虛得令人可愛、可歌、可泣,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幻成不同的感觸。在中國園林中,構景有虛有實,而影呢?又是虛景中的主要角色。文學中描繪的影,用到造園上去,而園林中的影又產生文學作品。虛的美比實的美來得更動人。
l園林多封閉,面積又緊湊,故“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訣。花木尤重姿態(tài),以少勝多,葉枝透漏,今人所謂有空間感也。其法空其下部,枝干脫腳向上發(fā)展,即建筑物在前者亦不礙視線。而亭亭如蓋,爽氣自來,且不占底部空間,而景物層次增多。補白植物,如書帶草、幽篁之屬,前者伏地而不上長,后者疏秀而不叢集,必有透漏之感。
l對美的欣賞總是由低級發(fā)展到高級,由絢爛歸于平淡,由顯露漸入含蓄,這幾乎是一種規(guī)律。而且“淡是無涯色有涯”,庭園中長期能給人受之不盡的還是綠色,它比較恒久,“養(yǎng)花一年,看花十日”。世界上沒有不謝之花,唯此綠意,可作長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