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豐
【內容摘要】“問題”導學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對提升教學質量也有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問題”導學的實際操作出發(fā),對如何利用“問題”導學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問題 學生 歷史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導學法是以問題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圍繞本課重點、難點,用問題的方式展開,利用系統(tǒng)的步驟指導學生思考、探索、解決問題,其特點是引導學生主動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甚至提出問題,著眼點在“思”。筆者經過幾年的探索,對高中歷史“問題”導學法的基本步驟有了一些心得,現整理如下: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景,問題導入新課
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一節(jié)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并結合本課的主題精心設計問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課學習。
二、圍繞重點、難點,逐層設計問題
(一)提出問題
這是問題教學法的關鍵和精髓,問題設置的是否恰當、準確、合理,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在吃透教材、摸清學情的情況下,從多方面考慮后設置問題,如學生是否有能力通過自學、合作探究解決這些問題?預設的時間是多久等等?更要注重遵循認識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設置,既能解決本課的基礎知識,也能達到突破本課重難點的效果。比如筆者在設計人教版必修一的《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按本課重新設計的條目設計問題如下(相關材料略):
1.戰(zhàn)前:山雨欲來風滿樓
(1)在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英正當貿易中,為什么英國的工業(yè)品不敵中國的農副產品,使中國處于出超地位?
(2)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3)英國的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哪些危害?
(4)面對鴉片走私帶來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英國作何反應?
探究思考1: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不是可以避免這場戰(zhàn)爭?
2.戰(zhàn)后:喪權辱國幾時休
(1)《南京條約》中最能體現英國侵略意圖的是哪一條款?
(2)《南京條約》的附件有哪些?英國從中又竊取了哪些特權?
(3)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英國侵犯了中國哪些方面的主權?
(4)鴉片戰(zhàn)爭及其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5)根據材料一、二,外國列強認為工業(yè)品仍然滯銷的原因是什么?
(6)根據材料三,分析外國列強的工業(yè)品在中國仍然滯銷的實際原因是什么?列強最后采取了什么行動?
(7)請結合課本內容,說出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犯下了什么罪行?
(8)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我國又被迫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社會有何主要影響?
探究思考2:有人說“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你是怎么理解的?
3.戰(zhàn)外:“亙古一戰(zhàn)”后人說
探究思考3:當時全球GDP第一的中國為何會被打敗?當時的中國除了政治經濟制度落后,還表現出哪些方面的落后?是清政府的什么政策導致的?
(二)解決問題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得舍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如在《羅斯福新政》的教學過程中,我將自己精心設計的問題拋給學生后,留給學生10分鐘落實基礎知識的自學時間,15分鐘留給學生討論疑難問題或交換意見,最后15分鐘讓學生組織語言回答所提出的問題,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予講解或修正。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羅斯福本人的經歷有所了解,并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所產生的作用。同時可以在此生成新的問題:經濟危機下,日本、德國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為什么美國卻沒有?進而讓學生理解羅斯福新政對避免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所起到的作用。
(三)發(fā)現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教師從前面兩個步驟中總結得出,在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應該縱觀全局,掌控大局。從學生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了解是否是個別現象?如是普遍現象,教師得馬上采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其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如果是對基本概念和重難點的理解上有偏差的情況,要重新設計問題或找相關的材料組成材料題,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和掌握。
三、課后練習生疑,引導學生思考
課后練習是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和重難點問題以習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一課的歷史習題一般8個選擇題或一個主觀題就好。關鍵是如何通過習題的精選和材料的整合編排,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理解課上的重點內容。另外還要不時地教學生如何結合所學內容思考做題,并傳授一些解題技巧。試卷的編寫上也盡量留出空間,便于學生做題時寫下思考痕跡及產生的疑問。教師批閱時,不僅要批閱答案的對錯情況,還要細心看學生的思考痕跡是否有錯誤,對于學生在試卷上提出的疑問,也要認真解答,有時間還要當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