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惠州學院體育系,廣東 惠州 516007)
?
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發(fā)展因素解析
李志芳
(惠州學院體育系,廣東 惠州 516007)
散打是目前社會中較為熱門且具有較好練習價值的運動項目,并在近年來被引入到了高校體育課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散打在普通高校的發(fā)展,本文就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發(fā)展因素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與解析。
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發(fā)展因素
散打是我國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所具有的良好觀賞性、健身性以及對抗性特征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在很多高校中,散打作為一門重要的運動項目被逐漸引入到了體育課程中。而在散打運動發(fā)展過程中,其也有著較多的影響因素,如果沒有做好這部分因素的把握與控制,就很容易對其發(fā)展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引起重視,做好把握。
1.1學生價值需求
價值需求,即事物對人或社會所具有的意義。在散打運動教學中,學生對散打這項運動在功能方面的需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目前,學生參與到散打運動的動機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實用性。根據散打這項運動的本質,通過散打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較好的防身技能。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之所以積極參與到散打這項運動中,正是因散打運動具有的良好實用性以及防身自衛(wèi)功能。第二,健身性。對不同運動來說,散打運動在健身價值方面也具有著不同的體現。對散打這項運動來說,其具有著運動形式多樣以及鍛煉身體全面的特征,能夠有效地使學生獲得力量、柔韌以及反應等身體素質的提升。在該項運動訓練過程中,一場訓練課下來,學生脈搏往往會在180次/min以上,且伴隨有巨大的能量消耗,經常練習對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將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在學生目前對自身身體素質具有較高要求的情況下,通過散打運動的參與,能夠有效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第三,興趣性。近年來,散打在市場開發(fā)方面也獲得了顯著的成果,國內外散打對抗比賽的開展,更是對該項運動的參與氣氛進行了積極的渲染。而受到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武術散打也具有了更高的興趣,并跟隨這種興趣參與到散打學習中。第四,塑心性。對散打這項運動來說,其是一項在2人間激烈對抗、身體接觸的運動類型。同其他運動相比,該項運動,除了運動員在體力以及技術方面進行積極的較量外,同時也是相互間意志品質的較量。根據散打這項運動形式的特殊性,即要求運動者無論在比賽還是訓練中都能夠具有良好的忍耐性、果斷性以及自覺性品質。而作為學生,也可以通過對抗練習的方式陶冶情操、宣泄情緒,對自身的意志力以及自信心進行提升,并能夠將該項素質良好地運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
1.2運動安全問題
在散打運動中,安全問題可以說是其在高校順利開展的一項重點因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身體安全問題。對散打運動來說,其是以2人間互相對對象身體進行攻擊為目標的一項對抗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對很多學生來說,往往因擔心在散打過程中受到身體傷害而沒有參與到這項運動中,甚至比賽中激烈的身體擊打以及接觸也會使正在參與散打練習的學生具有一種害怕以及恐懼的心理,并因此對散打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此,對散打對抗所產生的傷害進行防范,可以說是使散打運動進一步深入發(fā)展的重點問題。通過對散打受傷原因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不同因素中,存在著明顯的相互影響關系,如訓練水平不到位,則可以使雙方在技術水平方面存在較為懸殊的情況,所使用的動作不夠規(guī)范、標準,可能因此出現違規(guī)以及動作粗野情況等。在對該類問題進行處理時,首先,需要大學生對參與到散打運動的意義進行明確,即高校散打課程要對健身性、體驗性以及教育性進行體現,即將獲得獎牌作為訓練的最終目的;其次,要在訓練中做好安全方面的防范,通過比賽規(guī)則的適當調整以及護具設備的科學應用避免傷害情況發(fā)生;最后,也需要做好日常的管理以及訓練工作,最大程度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進行減少以及避免。第二,社會治安問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們對“打”這個字較為敏感,經常會因此認為這是一個暴力性項目。在該種錯誤理念的指引下,很多學生則往往對散打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雖然想學,但也在內心衡量后放棄。此外,在部分高校中,領導人員根據校內治安情況的考慮也存在對該項運動進行阻礙以及干涉的情況。上述情況的存在,也會對散打在高校中的發(fā)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1.3教學改革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正處于一個較為特殊的發(fā)展過程中,對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對具有我國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進行建立是該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通過散打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開展,在為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具有著一定的挑戰(zhàn)。第一,在現今高校選課制度普及的情況下,為散打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平臺。在現今社會知識化以及工業(yè)化進程中,使人們萌發(fā)了新的價值觀以及生命觀。學生在體育意識方面,也從以往被動的接受向著主動的方向發(fā)展。通過在高校體育中對選修課的開設,能夠使學生具有更高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自主性。對武術散打來說,因其所具有的良好健身性以及實用性特點受到了學生的青睞,在選課方式普及的情況下,對散打課程的深入開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二,作為高校體育課程,散打也體現出了較強的緊迫性,在體育特色化以及民族化的發(fā)展過程中,通過散打在體育課程中的融入,為散打在我國普及提供機遇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特色體育的重要進展。同時,在國家文化加速傳遞、種類不斷擴展的情況下,武術散打在高校中無論在內容、發(fā)展模式還是形式方面都具有著較大的轉變。第三,散打的輕經濟化改造。對大學生來說,其在高校接受體育鍛煉的目的并不單純地是掌握更強的技術,更多的是強身健體、在學習之余能夠獲得身心的放松。對此,就需要在散打教學中向著操作性以及簡單易行的方向發(fā)展。作為一項體育課程,散打需要能夠從教學方法、目標以及內容等方面同競技散打做好區(qū)別控制。在高校散打教學中,要簡化技戰(zhàn)術、降低運動負荷,在將比賽形式向著娛樂化方向的同時,強化行為以及武德方面的要求,以此幫助學生在易于接受、努力練習的過程中獲得身心的發(fā)展。
1.4運動組織管理
在很多高校中,散打運動開展的形式方面主要有學生社團協會、短期培訓班以及普通體育課程教學這幾種,也有部分學生進入到社會武校學習散打??梢哉f該項運動在高校中具有著較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多種組織形式的存在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空間以及學習途徑。但是,其中的幾種方式,如短期培訓、自發(fā)組織以及社會武校練習等,都是相對短期的行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及不穩(wěn)定性,很可能因部分因素的存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半途而廢,并因組織狀態(tài)的無序性對散打運動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種情況之所以存在,同科學的管理體制缺乏具有一定的關聯。以跆拳道的段位為例,其就是十分系統的體制類型,在不同段位替身該種包括實戰(zhàn)以及套路2個方面,并在遞進式晉升過程中使練習人員能夠在此過程中獲得不斷的提升以及促進,并對練習的持久性進行了保持。對此,在高校散打課程開展中,對該種比賽以及管理考核機制應進行積極地引入,以此實現高校散打課程的科學開展,并通過師資隊伍的大力建設以及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做好散打工作開展的保障。
1.5社會環(huán)境影響
在高校散打課程開展中,社會環(huán)境也會對其開展情況產生多方面的影響。第一,媒體傳播影響。媒體傳播可以說是涉及面最廣的一種方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大。對該種影響來說,其對散打運動在高校中的發(fā)展具有優(yōu)勢,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優(yōu)勢方面,通過媒體對商業(yè)性比賽的轉播以及武俠影視的播放,能夠以較為直接、快速的方式將內容推向大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深厚的群眾基礎。弊端方面,在武俠影視中,對散打技術往往會存在一定的藝術化以及夸大情況,并因此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對散打產生誤解情況,甚至是對普通功夫的歪曲。在該種印象下,當學生同真正的散打運動進行接觸后,則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并對學習的興趣以及持續(x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第二,社會要求影響。在現今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每個人都處在豐富的信息中,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同時也具有了更大的就業(yè)壓力。該種情況的存在,會使得學生不能夠具有較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課程之后進行散打練習的時間也非常少。同時,在現今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下,和諧以及安全是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根本,人們在習武防身方面所具有的依賴性越來越小,相關觀念也存在著淡化的情況,在現今高??蛇x擇項目逐漸增多的情況下,散打鍛煉價值在開發(fā)方面也沒有獲得較大的進步,在對學生從事散打運動參與度進行降低的情況下對該項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本文對普通高校武術散打運動發(fā)展因素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對影響散打運動在高校中發(fā)展的相關因素具有了把握。在未來散打課程開展中,需要能夠積極對武術散打的運動價值進行開發(fā),做好學生散打正確價值觀以及武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同時,要積極做好散打課程的內涵建設,通過科學體系的建立健全實現散打在高校中的健康發(fā)展。
[ 1 ]郭校晨,崔鳳海,劉欣.武術散打運動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影響的調查與分析[ J ].運動,2015(11):54-55.
[ 2 ]鄒強,張翔,李龍飛,等.武術散打運動員應具有的智能條件——多元智能理論對武術散打運動的指導作用[ J ].運動,2013(3):42-43.
G851
A
1674-151X(2016)05-10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55
投稿日期:2016-04-28
李志芳(1968—),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