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亞洲
“心情不好”的貪腐邏輯觀
文丨高亞洲
是什么讓人滑向貪腐的深淵?“因離婚心情不好,自暴自棄,所以走上這條不歸路?!痹颇鲜∈挚h鹿埠街道辦事處會計段紅云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近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段紅云涉嫌貪污一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檢方指控,其利用職務之便,采取偽造票據(jù)手段,在一年半的時間內(nèi),貪污670余萬元。
貪腐之事,向來不缺荒誕,能將此歸咎于“離婚心情不好,自暴自棄”,倒也還真是奇葩?!靶那椴缓谜摗辈豢芍^不深刻的抨擊——不管是潛意識里的“自我麻醉”,還是主觀上的刻意辯解,將如此巨大的貪腐數(shù)額歸結為一時的“心情不好”,顯然站不住腳。且不說,公私要分清,自己因為私事、心情不悅,本來就跟公事搭不上邊、沾不上關系,更無法成為占用公款的理由。退一萬步而言,即使是個人出現(xiàn)經(jīng)濟困難,家庭有巨大花銷,公款又豈能成為私人的“提款機”?畢竟,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私用。
近年來,中央出臺了多項禁令,諸如“八項規(guī)定”、“反對四風”和“最嚴黨紀”等,禁令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化,觸及到了官場各個角落。精細入微的禁令有如“緊箍咒”牢牢地套住了官員的烏紗帽,將政府公權逐步趕入制度的籠子?!袄匣⑸n蠅一起打”的反腐舉措,使得大貪小腐紛紛落馬,政府官員的收入與“灰色”空間漸行漸遠。
從這個貪腐案例來看,當事人說因離婚心情不好,所以自暴自棄,可能并不是什么虛言,而如果進一步剖析,這確實跟當事人“不是自己心態(tài)首先失衡,貪腐的惡念怎能侵入頭腦?不是控制不住對金錢的欲望,腐敗分子又怎會一步一步走向罪惡深處?”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
段紅云的“自我麻醉”,類似孩子們“不給買玩具就不吃飯”的矯情,更像是“煙酒不解情意便去吸毒”的知法犯法。在筆者看來,無論“矯情”還是“知法犯法”,都需要一種嬌慣和自我縱容的客觀環(huán)境,以及自暴自棄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在八項禁令之下,一般官員不想做、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在段紅云這類不守政治紀律的人看來,更多的是想不想做而已。所以,段紅云在離婚后因“心情不好”的導火索下,就開始肆意妄為。
不過,仍需繼續(xù)探究的是,當人性之惡難以祛除時,這些貪腐的丑陋就真的難以避免了嗎?換句話說,一個街道辦的會計何以能夠因為心情不好,就能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貪污670余萬來“自暴自棄”呢?根據(jù)檢方的指控,似乎并不難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職務之便,采取偽造票據(jù)手段
“手法并不高明,也不鮮見,關鍵的問題是,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能夠輕易地做到這些呢?之所以說輕易,因為在時間上,她居然可以為所欲為一年半,在金額上,居然高達670萬元。對于這些并不高明的貪腐,難道就沒有相應的防范與監(jiān)管措施嗎?如果在制度上足夠縝密,無論這名會計的心情有多不好,手段有多精明,伸手就能被抓,哪還會有今日的悲劇呢?要知道,姑且不說這些貪污款能夠被追回,貪污行為給當?shù)卣_展工作造成了多大的影響,至少這個叫段紅云的會計,在自己的人生中再添了一筆敗筆。
在反腐倡廉中,我們不斷強調(diào)——領導干部必須練好自身的“內(nèi)功”,能做到心有所敬、心有所畏。修煉好內(nèi)功當然是極其重要的,不過,從人性的特點以及現(xiàn)代治理的規(guī)律看,與其強調(diào)權力者的內(nèi)功修煉,不如強化權力的約束,正如那句被我們用濫了的話: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唯有扎好制度的藩籬,權力者才不至于因為主觀的“心情不好”,走上貪腐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