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本偉
(吉林大學 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多維視閾下社會組織評估的“GPO”模式探討
曾本偉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是現(xiàn)代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其參與能力和業(yè)務水平反映了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程度。既有的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注重以社會組織自身維度為中心來評估其組織建設和業(yè)務水平,而忽視了“監(jiān)管者—政府”和“服務對象—社會公眾”的評價。盡管有些研究在評估指標體系中納入了公眾評價的維度,但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份量不足,難以準確客觀地反映公眾對社會組織業(yè)務水平的評價。因此,從“主體—社會組織”、“服務對象—社會公眾”、“監(jiān)管者—政府”三個維度出發(fā),建構立體化的社會組織評估模式是當前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發(fā)展趨勢。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融入了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三方視角,在此基礎上重構了社會組織評估的指標體系。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能兼顧“主體、服務對象、監(jiān)管者”三方的需求,使整個評估過程更具客觀性、合理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
一、研究問題與新視角的提出
多元治理主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是現(xiàn)代國家治理的要求。從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看,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不僅能有效滿足公眾對公共服務多元化和精細化的要求,更有助于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轉移。[1]社會組織評估是衡量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政府改善對社會組織的監(jiān)管。民政部頒行的《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2011年)提出,社會組織評估工作實行“政府指導、社會參與、獨立運行”的工作機制。[2]學術界在探討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時,更多地是立足于社會組織自身,專注于社會組織自身的運營發(fā)展狀況和組織自身目標的實現(xiàn),而非基于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角度。例如,美國學者Kaplan與Norton主張以社會組織的財務狀況、內部業(yè)務流程、學習與成長等指標進行業(yè)績評價。[3]國內學者則有的以行為規(guī)范標準和結果標準進行評價,[4]有的以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創(chuàng)新和學習、競爭、環(huán)境等指標進行評價。[5]從社會組織評估的實踐來看,有的地方對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或在政府指導下成立專業(yè)性評估委員會的形式進行了探索,如珠海注重通過“組建評估委員會和復核委員會,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機制”[6];山東省則依托會計師事務所組建社會組織評估中心,除審計社會組織的資金使用情況外,還要評估社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業(yè)務活動。[7]然而,盡管以社會組織自身建設和業(yè)務活動為中心開展的社會組織評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的績效及自身發(fā)展的水平,但由于缺乏政府和社會公眾的視角,導致了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客觀性不強、合理性不夠、科學性較差等問題。如何使社會組織評估適應政府和社會公眾的期許、滿足評估工作的客觀公正性,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組織評估工作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基于此,本文從“政府—社會組織—公眾”三個維度出發(fā),嘗試構建立體化的社會組織績效評估模型,在傳統(tǒng)社會組織績效評估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政府和社會公眾的視角,在主體、服務對象和監(jiān)管者三個面向上重構社會組織評估的指標體系,以期彌補傳統(tǒng)社會組織績效評估的缺陷。
圖1.社會組織運營涉及的利益主體
二、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的構建
社會組織對內要實現(xiàn)自身的良性運轉,對外要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務項目,并向公眾提供公共產(chǎn)品??梢姡鐣M織的活動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利益主體:社會組織自身、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見圖1)。由于不同評估主體具有不同的認知背景,對社會組織的績效評價也具有不同的側重:政府部門更側重于社會組織活動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社會公眾更重視社會組織帶來的個人收益和服務質量,而社會組織自身則更強調投入和產(chǎn)出的經(jīng)濟效益及內部運轉狀況。社會組織的良性發(fā)展應平衡不同利益方的利益訴求,尋找最佳的結合點。由于社會組織的復雜性,其產(chǎn)出及成效難以用單一指標來衡量,現(xiàn)有的評估方法和評估模式缺乏一致的評價標準,因此需要綜合考慮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及組織自身評價主體對社會組織績效評價的差異,并根據(jù)社會組織的績效評分進行分級表征,量化社會組織的績效評估體系。換言之,只有建立基于不同利益主體的社會組織績效評估模型,并以此為依據(jù),對社會組織的活動進行評估,政府、社會及社會組織自身才能科學判斷社會組織承接的公共服務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社會組織的行為是否有需要矯正和改善的地方,社會組織的發(fā)展方向是否符合各方的利益訴求?;诖?,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政府部門(government)、社會公眾(public)及組織自身(organization)視閾的社會組織績效評估GPO模式。
GPO社會組織績效評估模型從政府部門、社會公眾、組織自身三個維度設定指標,并按照維度層、指標層和觀測層三個層級細化指標,這些指標囊括了三個利益方所關心的主要問題(見表1)。[5]GPO評估模型使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細化各項評價指標,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將績效評價指標系統(tǒng)化、層次化、具體化。在進行某一社會組織的績效評估時,分別針對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及組織自身進行調查,從各自的角度對每一個觀測層指標進行評分。由于社會組織評估模型GPO具有多維視角,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各維度之間的差別和側重,在構建社會組織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時,我們參照珠海市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評估標準,結合社會組織的運行發(fā)展情況,設定權重系數(shù)。并結合觀測層的評分,進行加權求得績效分值,具體計算方法見公式。
GPO評估理論下社會組織評估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O為組織內部維度總評分,α為其權重系數(shù),IOi為組織內部各指標評分,ai為各指標權重系數(shù);IG為政府部門維度總評分,β為其權重系數(shù),IGi為政府部門各指標評分,bi為各指標權重系數(shù);IP為社會公眾維度總評分,γ為其權重系數(shù),IPi為社會公眾各指標評分,ci為各指標權重系數(shù),m、n、q分別表示各維度二級指標的個數(shù)。為了更直觀地評價社會組織的績效水平、量化績效大小,參照《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我們將GPO績效評分結果進行分級表征,評價級別劃分為4個檔次,其具體評級劃分見表2。
表1.社會組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表2.社會組織績效評價指標GPO范圍及相應的績效狀況級別
建立在“評估主體—社會組織”、“服務對象—社會公眾”、“監(jiān)管者—政府”三個維度上的社會組織績效評估“GPO”模式,能清晰地量化社會組織的業(yè)績情況,直觀地評價社會組織的工作狀況和提供公共服務效益,其評估結果可以客觀反映社會組織的運營情況和存在價值,讓社會組織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也為政府對社會組織的項目進行委托和監(jiān)管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三、對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的驗證——基于珠海社會組織的案例
為驗證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本文選取了珠海市的三家社會組織進行調查評估。所選取的社會組織基本情況如下:A組織為珠海某社會工作促進組織,現(xiàn)有社會工作師、職業(yè)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各類專業(yè)人士134名、志愿者3600余名,采取專業(yè)社工帶志愿者的方式,以各類服務站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該組織一系列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得到了政府、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認同,被授予廣東省“‘兩新’百強”黨組織、首屆珠江公益節(jié)“千家公益社團”,珠海市志愿服務十大杰出集體。B組織為珠海某從事非營利性公益服務的社會組織,其擁有一支專業(yè)化水平較高的隊伍,具有社會工作、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的全職社工16名,其中2名碩士生、4名社工師、4名心理咨詢師,專業(yè)人才隊伍體現(xiàn)出“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的特色。近年來,其主要從事社會心理救助、戒毒心理康復、學校社會工作及面向弱勢群體幫扶的專業(yè)服務,在2014年被評為珠海市4A級社會組織、珠海市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機構員工獲得珠海市“十佳社工”榮譽稱號、珠海市“優(yōu)秀社會工作案例”獎,2015年被評為廣東省社會工作宣傳先進單位等。C組織為珠海民間自發(fā)組建的某愛心公益組織,該組織策劃并組織實施了各種慈善活動和公益項目,旨在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大力呼吁和倡導全社會幫助弱勢群體的良好風尚,并通過各種活動讓更多珠海市民了解公民精神、參與慈善活動和釋放公益熱情,為推進中國的公益事業(yè)貢獻力量。
通過對珠海市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和十多家社會組織的實地走訪調研和問卷調查,我們獲取了這些社會組織各觀測層指標評價的得分(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3)。根據(jù)社會組織績效評估GPO模型,計算出A、B、C三個組織各維度的績效評分和GPO總分,如表4所示。
表3.社會組織績效評價指標得分表
為了直觀對比各個組織的績效得分差異,表達不同維度視角的特性,我們將各維度績效得分繪制在雷達圖上(見圖2)。根據(jù)各組織的績效評分結果及其相應的績效狀況級別,A組織績效評分結果為85.5分,對應的績效級別為I級,績效狀況為“優(yōu)秀”,說明該組織績效狀況很好,政府對該組織應采取的措施為“鼓勵發(fā)展,形成標桿效應”。從A組織的績效雷達圖可以看出,A組織在政府維度和社會公眾維度表現(xiàn)較好,而組織自身建設維度相對差一些,因此,A組織應當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補齊短板。
表4.A、B、C三個組織GPO績效評分
圖2.A、B、C三個組織績效雷達圖
B組織的績效評分結果為72.3分,對應的績效級別為II級,績效狀況為“良好”,說明該組織績效狀況較好,政府對該組織應采取的措施為“加大財政投入,扶持發(fā)展”。從B組織的績效雷達圖可以看出,B組織雷達圖包絡的面積小于A組織,B組織各維度的績效均比A組織差,其中B組織在政府維度的表現(xiàn)比社會公眾維度和組織自身建設維度更差。因此,B組織在加強各方面建設時,應著重加強與政府的互動和交流,扮演好協(xié)助政府的角色。
C組織的績效評分結果為67.6分,對應的績效級別為III級,績效狀況為“合格”,說明該組織績效狀況一般,政府對該組織應采取的措施為“加強監(jiān)管,提高其服務水平”。從C組織的績效雷達圖可以看出,C組織雷達圖包絡的面積較小,說明其績效水平整體較差。因此,C組織應同時加強各維度建設、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
四、初步結論
本文嘗試建構了基于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及組織內部視閾的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該模式綜合考慮了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及組織自身對組織績效評價的差異,能較好地評價社會組織的成熟程度與運營績效。我們結合珠海市三家典型的社會組織機構的調查數(shù)據(jù),給出了績效評估的具體過程與方法,所得出的評估結論與其實際表現(xiàn)較為一致,證明了該評估模型對社會組織評估的可行性。
社會組織評估“GPO”模式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的指標體系,并參照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評估辦法和標準,結合社會組織運行發(fā)展情況設定各級評價指標權重系數(shù),評估體系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該模式對社會組織的績效得分進行了分級限制,用以量化社會組織的業(yè)績情況,直觀地評價社會組織的工作狀況和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益,可表征被評價社會組織的運營情況和存在價值,讓社會組織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也能為政府管理社會組織、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維安.非營利組織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民政部.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J].司法業(yè)務文選,2011,(10).
[3]Kaplan,Robert S.,Norton,David P..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1).
[4]張玉周.非營利組織績效三維評價體系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9.
[5]王智慧,陳剛.我國草根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6).
[6]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發(fā)展和規(guī)范我市社會組織的意見(珠字〔2011〕4號)[EB/OL].http://www.zhmzj.gov.cn/shzzglj/zcfg/gz/201301/t20130108_354725.html,2011-04-08.
[7]王文.“中國社會組織評估體系”解析[J].社團管理研究,2007,(2).
責任編輯:王升平
收稿日期:2015—10—29
作者簡介:曾本偉(1968—),男,江西瑞金人,中共珠海市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y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組織發(fā)展與中國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533(2016)03—0037—05
DOI:10.13975/j.cnki.gdxz.2016.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