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丹 王紅陽
摘 要:作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圖形-背景理論可以用來闡釋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不同語言現(xiàn)象。本文概括了圖形與背景的主要內(nèi)容,并結(jié)合漢法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對簡單句和復雜句的漢法互譯進行分析,旨在打開漢法互譯的一種新思路。圖形是指信息值高的突顯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較低的參考信息為了襯托圖形而存在。法語中主句具有圖形的特征,從句及其他限定性短語具有背景的特征;漢語中的圖形和背景比較隱匿,讀者在理解后才能識別。因此,在漢法互譯中根據(jù)信息的突顯等級和信息值來選擇和布局信息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關(guān)鍵詞:圖形-背景理論 漢法互譯 突顯 信息值
一、引言
漢法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二者句型結(jié)構(gòu)的不同,因而信息的布局和選擇也大不相同。漢法互譯是語言上的一大難題,尤其表現(xiàn)在對復合句的互譯上。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chǎn)物,語言背后的動因是人類在認知世界時所采用的認知工具或機制,而圖形-背景是人類一個重要的認知工具或機制。認知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知識的獲得及其使用中的思維過程,其中突顯觀主要討論圖形與背景理論在語言中的實際應用。本文將借助圖形-背景理論分析簡單句與復合句的漢法互譯過程,試圖探討一種新的互譯思維方式,使譯文更加忠實原文,進而對漢法互譯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本文從一個新的視角闡明語言的句式表達不完全受制于語法規(guī)則的制約,還與人的認知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二、圖形-背景理論
1915年,丹麥心理學家魯賓首先提出了圖形-背景理論,該理論后來由完形心理學家借鑒用以研究知覺及描寫空間組織方式,它是以突顯原則為基礎(chǔ)的。突顯原則是指當人們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某個物體時,通常會把這個物體作為知覺上突顯的圖形,而把環(huán)境作為背景。完形心理學家認為知覺場總是被分為圖形和背景兩個部分,“圖形”指某一客觀對象在被人感知時得到突顯的部分,即注意的焦點部分,有形狀、結(jié)構(gòu)、連續(xù)性等特殊屬性;“背景”指某一客觀對象在被人們感知時對圖形起襯托作用的部分,即為突出圖形而襯托的部分,沒有形狀,無結(jié)構(gòu),具有均質(zhì)性,即模糊、未分化的部分。圖形和背景同時存在于知覺場中,但不會同時被感知,人們在觀察某一客體時,總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圖形,這說明圖形在感知上比背景更突出、更容易被感知。這就是所謂的圖形-背景理論。
下圖是著名的“臉-花瓶視覺圖”,這幅圖既可以看做是兩張側(cè)臉呈現(xiàn)在一個白色背景上,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白色花瓶呈現(xiàn)在黑色背景上。
以上“臉-花瓶視覺圖”證明了圖畫中確實存在著“知覺突顯”。人們不可能同時識別臉和花瓶,要么把臉作為圖形,要么把花瓶作為圖形。這張圖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它允許圖形和背景相互轉(zhuǎn)換。在日常生活中,圖形和背景通常是分離的。圖形的確定應遵循“普雷格朗次原則”,即通常把具有完形特征的物體、小的物體、容易移動或運動的物體作為圖形;而面積較大的、位置相對固定不易移動的物體則是“背景”。
認知語言學家Talmy(1978)首次將圖形-背景理論應用于語言學研究,他將圖形和背景的分離視作語言信息組織的基本感知原則。Talmy還描繪了圖形和背景的特征,包括定義特征和其他相關(guān)特征,這就可以明確語言中的圖形和背景。本文將根據(jù)這些特征以及漢法兩種語言的差異分析簡單句和復合句的互譯轉(zhuǎn)換,從而為漢法互譯打開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三、圖形-背景理論在漢法互譯中的應用
法語的哲學背景是西方的形式邏輯,強調(diào)理性主義,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強調(diào)形態(tài)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因此,法語民族的思維習慣重理性。法語剛性的特點還表現(xiàn)在它是重形合的語言,注重以形顯意,句子各成分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靠關(guān)聯(lián)詞等顯性連接手段來直接標記,句子結(jié)構(gòu)比較嚴謹?shù)鄙購椥?。漢民族的思維習慣重悟性,因此重意合,即造句注重意念連貫,不求結(jié)構(gòu)整齊,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統(tǒng)法,因而流瀉鋪排。故漢語是“人治”的語言,句子不太受形式束縛,句子成分的邏輯關(guān)系靠上下文來間接顯示。漢語逆向延伸的機制使得漢語就像一根竹子,因此語序相對固定,一般是先因后果,先假設(shè)后可能等,彰顯出右端重心的結(jié)構(gòu)特點。
漢法句子的結(jié)構(gòu)差異為本文接下來有效地識別、擇定其語句背后的圖形和背景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也為漢法互譯中的句子結(jié)構(gòu)差異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從以上漢法兩種語言的結(jié)構(gòu)差異中可以看出在法語句子中,主句一般被確定為圖形,而其他短語及從句則作為背景出現(xiàn)。在漢語句子中,漢語的圖形信息是糅雜在各句子成分之中,比較隱匿;背景信息則散落在圖形中,無外顯的標志可尋。
(一)簡單句的翻譯
(1)他在圖書館旁的一家小餐館吃飯。
一般來說,漢語的圖形信息是隱匿在句意中的,因此首先應該明確句子的大意。通過觀察以上漢語句子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句主要表達的事件為“他在餐館吃飯”,即為圖形信息。其背景信息則是:在圖書館旁邊。根據(jù)漢法句式的結(jié)構(gòu)差異性,我們把主要事件翻譯為法語的主句,把背景信息用短語連接起來,補充說明圖形信息。
譯文:Il mange dans un petit restaurant(圖形), à c?té dune bibliothèque(背景).
(2)Il habite à Latte,près de la gare centrale.
簡單句的法語句子只有一套主謂結(jié)構(gòu),沒有主句和分句之分,很容易被讀者識別,因此該唯一的主謂結(jié)構(gòu)便是信息的焦點,能夠概括整句話的含義。在法譯漢中,我們把這唯一的主謂結(jié)構(gòu)作為圖形,首先進行翻譯從而來確定句子所包含的大意,然后依次把短語部分增添上去。因此,以上句子的圖形部分:Il habite à Latte.以上句子的背景信息:près de la gare centrale.
譯文:他住在拉特(圖形),離中心火車站很近(背景)。
(二)復合句的翻譯
(3)我總是想要靠近她,問問她在找什么或是在等什么人,但我又不敢。
在漢譯法中,對于復雜的復合句,首先應通過分析該漢語句的結(jié)構(gòu),找出信息的焦點,即確定句子的圖形,然后根據(jù)句子含義來確定該事件的背景。觀察以上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該句是由多個流水句組成,體現(xiàn)了漢語的意合特點,故應先找出其主要傳達的信息:我想靠近她。因此該句的圖形信息便是:“我想靠近她”。背景信息便是:“我想問問她在找什么或是在等什么人”。對此,在漢譯法過程中,我們應先翻譯句子主干,即句子的主要信息,然后再把作為背景的信息通過關(guān)聯(lián)詞、介詞等手段依次添加上去,化意合為形合。
譯文:Jai toujours envie de marrêter(圖形)près delle pour lui demander ce quelle cherche (背景)ou qui elle attend(背景),mais cest difficile.
(4)Quand la machine aura libéré les ouvriers du travail manuel,quand les mères de famille auront des appareils qui feront le ménage à leur place,quand la vie sera devenue plus facile et plus simple pour tous,comment hommes et femmes occuperont-ils leurs loisirs?
首先觀察以上復合句,我們發(fā)現(xiàn)它由多個從句和詞組組成。此句中包含了以下事件:
事件1: comment hommes et femmes occuperont-ils leurs loisirs?(話語主題)
事件2: Quand la machine aura libéré les ouvriers du travail manuel(時間狀語從句表假設(shè))
事件3: quand les mères de famille auront des appareils(表假設(shè))
事件4: qui feront le ménage à leur place(定語從句表補充說明)
事件5: quand la vie sera devenue plus facile et plus simple pour tous(表假設(shè))
該句子主要包含了以上五個事件,事件1概括了整句話的含義,因此含有的信息值最高。根據(jù)圖形—背景理論,作為圖形的事物一般具有完整的形狀、結(jié)構(gòu)和連貫性,較容易被悉知和識別。因此通常認為圖形信息是和突顯程度高、容易引起認知主體注意的斷言、新信息相關(guān),這也是法語主句的特點。故事件1被確定為是圖形信息:男人和女人們應該如何打發(fā)他們那大把大把的時間呢?背景信息則通常表示預設(shè)、已知、附加信息等,通常在短語、分句范圍內(nèi),表示信息值不同的信息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其他事件(E2、E3、E4、E5)則分別表示該圖形信息的不同背景,是以圍繞圖形展開的,為主題服務(wù),提供主題的背景信息,信息值較低。因此,在該句法譯漢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概括出圖形信息,然后依次把與之相關(guān)的各個背景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添加上去,即通過意念接應的方法,使其句意連貫,句子顯得流瀉鋪排,符合漢語的習慣。
譯文:不久以后,機器人將把工人們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背景),家庭婦女將借助機器人來完成家務(wù)(背景),生活對所有人來說是那么的簡單便捷(背景),那時的男人和女人們應該如何打發(fā)他們那大把大把的時間呢?(圖形)
四、結(jié)語
圖形—背景理論可以被用來闡釋認知視角下的很多語言現(xiàn)象,但是該理論目前只對英漢互譯方面做了一些相關(guān)的研究,而在漢法互譯中的研究卻鮮為人知。本文從一種新的視角對漢法互譯進行研究和分析,借助圖形—背景理論以及漢法句子結(jié)構(gòu)的差異性等特點對所給句子進行信息的選擇和布局。通過以上分析,在漢法互譯方面,我們打開了一種新的思路。在漢譯法過程中,由于漢語的意合特點,譯者首先應該領(lǐng)略句子主旨,從權(quán)衡信息值的角度及信息突顯的角度劃分出圖形和背景,明確原句結(jié)構(gòu)所代表的圖形與背景及其關(guān)系。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應結(jié)合法語句式的特點進行句子轉(zhuǎn)化。在法譯漢過程中,根據(jù)法語形合的特點,首先應抓住句子的主干,抓住焦點信息、圖形信息,然后依次對短語及從句進行整理和分析,對句子主干逐漸進行潤色和補充。
參考文獻:
[1]匡芳濤,文旭.圖形—背景的現(xiàn)實化[J].外國語,2003,(4).
[2]劉金龍.試論科技英語中定語從句的翻譯[J].科技英語學習,2006,(4).
[3]梁麗.圖形—背景理論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王化群.圖形與背景逆反在被動句、強調(diào)句和倒裝句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2013,(3).
[5]鄢春艷.認知語言學的解構(gòu)思維[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7).
[6]余玲麗.基于圖形—背景理論的英漢關(guān)系分句認知對比分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7).
[7]周巖.圖形與背景理論與介詞用法、句法選擇[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4,(1).
[8]朱厚敏.試論圖形—背景理論及其應用[J].邵陽學院學報,2005,(3).
(尹丹丹 王紅陽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