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玲
靈魂的安放
——《種草的房間》創(chuàng)作談
○梁志玲
2014年我看到一個微博叫作《買個房間來種草才叫任性》。圖片是藝術(shù)作品,這件作品叫“非紅即綠”,是挪威某藝術(shù)家用大量草皮填充了奧斯陸美術(shù)館的一處空間,翠綠小草布滿整個空間并向各個方向延伸,形成了丘陵景觀,召喚觀者一起加入進來。這一作品試圖通過將大量有機質(zhì)置于室內(nèi)并自然生長,改變參觀者對自然的感知。
我承認這樣的藝術(shù)是美得讓人驚嘆的。2014年我剛剛買了房子,沉重的房貸讓我喘不過氣來。驚嘆之余,我只能說同樣是買房子,境界多不同啊。
那間種草的房子就成為我心中的一個烏托邦,若有若無牽住我的思緒。
我居住的城市也是和很多城市一樣要拆遷要建設,于是總有些矛盾是要面對的。離開一片土地時感情總是糾結(jié)的,他們會以物質(zhì)化的訴求來表現(xiàn)自己對土地的感情。很多矛盾,我不具備正面強攻描寫的能力,我只是在想,對于老一輩的人,給他們一套安置房,能安放他們的記憶嗎?我不知道那些格子鋪一樣的房子能否安置他們無所依托的靈魂。他們留戀土地、留戀那片土地帶給他們的牽牽絆絆、留戀世世代代的祖墳。而什么樣的眼睛才能看見這些無所依托的靈魂呢?
我突然想他們的祖墳會遷向何處呢?我索性替他們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在高樓大廈里安置帶有象征意義的墳墓。這個世間有太多無處安放的靈魂。即便是退守到一間拿來種草的房間,也是與寸謀寬的困守。
2015年初我就開始構(gòu)思動筆寫這個小說了,寫完覺得太沉重了,不想看第二遍了。小說在封存差不多一年后。2016年2月我翻出來投了出去。
隨后就到了3月清明節(jié),網(wǎng)上在熱炒公墓價位太高,一些人買了商品房專門寄存骨灰。很多人聲討了這樣的行為。我默默看了這些評論,評論從社會的角度拷問了很多問題。這個時候的清明時節(jié),萬物清靈,陽光明媚。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晨光下街道邊的小草精神抖擻,草尖的露珠熠熠生輝,晨練老人的褲腳帶落了露珠,陽光打在老人矯健的身影剪影般潔凈?!谑俏蚁氲搅艘粋€溫暖的詞語:暖老溫貧。
感謝我的小說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發(fā)表。
2016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