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五臺山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

      2016-07-22 03:42:34汪波文
      科技與創(chuàng)新 2016年13期
      關鍵詞:火災防控五臺山

      汪波文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3-0053-02

      摘 要:綜合分析了五臺山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性和火災危險性,根據現有的火災隱患,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火災撲救策略,以供文物古建筑管理單位參考。

      關鍵詞:五臺山;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撲救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53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部,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2005年,五臺山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景區(qū)內現存8個朝代、不同風格的寺廟建筑93處,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具有極高的文物和宗教文化旅游價值。隨著國家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五臺山文物古建筑群現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要求,而全面加強對五臺山文物建筑群消防安全的管理迫在眉睫。

      1 消防安全特性和火災危險性分析

      1.1 地理特性和火災危險性

      多數五臺山文物古建筑建于臺懷鎮(zhèn)中,依山而建,地理位置相對復雜,消防水源十分短缺,消防車輛通行困難。它們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很多寺廟相連接,互為山墻,沒有防火間距。

      1.2 建筑特性和火災危險性

      五臺山的建筑以寺廟為主,多為木結構和磚木結構,最早為唐代建筑,宋、元、明、清均有修建,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大。另外,建筑所使用的木材經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吹日曬,所含水分已極少,很容易燃燒。

      1.3 使用特性和火災危險性

      宗教活動和僧尼飲食起居都是在寺廟中,由于各寺廟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同,一旦用火用電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發(fā)火災。

      1.4 人員特性和火災危險性

      景區(qū)內常住僧尼、居士3 000多人,旺季高達5 000余人,年接待游客量達580余萬人。旅游旺季,人員過于集中,遠遠大于其實際容納能力,發(fā)生火災的概率極高。

      2 現存的火災隱患分析

      2.1 火災致災因素多

      部分寺廟用電線路直接鋪設在梁、柱上,沒有采取穿管保護措施,線路老化,絕緣破損,稍有不慎就會引發(fā)火災事故。另外,僧尼宿舍、廚房等處的用火、用電設備越來越多,用電負荷極大,很容易引發(fā)火災事故。

      2.2 消防基礎設施差

      部分寺廟已經配置了基本的消防器材,但仍然達不到逃生自救的要求。對于大面積的木結構建筑群,這些器材無法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雖然部分場所安裝了簡易報警、簡易噴淋系統(tǒng),但是,受梁、柱及其自身結構的影響,火災探測報警裝置誤報率高,作用不明顯。另外,古建筑有其固有的建筑風格和歷史完整性,如果在古建筑中安裝滅火效率高的固定自動滅火設施,勢必會對其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消防設計、施工過程中存在許多技術性的問題。

      2.3 發(fā)生火災撲救難

      各種木制構件為燃燒和傳播火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再加上布幔等易燃的裝飾懸掛物,發(fā)生火災時,會迅速形成立體燃燒。多數寺廟遠離消防隊站,自身消防力量不足,發(fā)生火災時不能及時撲救。部分寺廟道路曲折狹窄,缺少回車場,不能采用運水供水的方式撲救火災。此外,五臺山處于低溫嚴寒地區(qū),冬季最低溫度達-38 ℃,天然水源封凍,滅火用水嚴重短缺。

      2.4 發(fā)生火災疏散難

      由于建筑年代久遠,疏散通道的數量、設置不足,建筑內缺少有效的防排煙措施,缺少專業(yè)的引導人員,一旦發(fā)生火災,木質構件燃燒將產生大量的煙霧,再加上游客不熟悉建筑環(huán)境,疏散困難,很容易發(fā)生踩踏等次生災害。

      3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1 落實政府領導責任

      以五臺山風景區(qū)政府為領導責任主體,成立由文物、宗教、旅游、氣象、林業(yè)、科技、供水、供電、城建、消防等部門組成的消防安全工作領導組,由它統(tǒng)一規(guī)劃、管理和實施五臺山風景區(qū)的消防安全工作。同時,要明確相關部門消防安全監(jiān)管的責任內容,各司其職,通力配合,依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3.2 落實單位主體責任

      明確各文物古建筑單位的責任人和管理人,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同時,要設立專職或義務消防隊(消防員),建立和完善滅火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滅火應急疏散演練。

      3.3 加強消防教育培訓

      重點對僧尼和文物古建筑管理人員強化火災預防、發(fā)現火情的處理、滅火技能等的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消防安全意識、防滅火能力和逃生技能水平;加強對掛單僧人、居士和客僧等的管理教育,減少人為致災因素;在旅游旺季或宗教活動日,要以專職消防宣傳員為主體,由導游、僧尼、保安、志愿者等組建宣傳服務隊,開展固定式、開放式、流動式的消防宣傳,提高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

      3.4 加強公共設施建設

      加強公共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科學、合理地編制消防專業(yè)規(guī)劃,將景區(qū)內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隊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裝備等內容納入其中,由政府統(tǒng)一組織實施;②配置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輕型或微型消防車、消防摩托和專門撲救古建筑火災的高效、環(huán)保的消防裝備、新型滅火藥劑;③拓寬市政消防管網覆蓋范圍,增加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鶴、取水碼頭的數量;④建設消防供水專業(yè)管網,將其直接接入文物古建筑單位,形成獨立的消防供水系統(tǒng);⑤修繕或重新設計、修建文物建筑單位周邊的道路,確保道路的寬度、承壓能力、轉彎半徑等基本參數滿足消防車輛的通行要求。

      3.5 加強內部設施建設

      完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消防給水系統(tǒng)和自動滅火系統(tǒng),按照設計規(guī)范要求配備滅火器,設立專項經費,定期檢查、更新、維護;消防供水管道不能到達或在無法裝室內消火栓的建筑內,要設置消防軟管卷盤和輕便的消防水龍;對于位置偏遠、地勢高、取水困難的文物古建筑,要修建雨水蓄水池,配備手抬機動泵、水缸、水桶和沙土。

      3.6 組建義務消防隊伍

      針對多數文物古建筑遠離消防站的現狀,建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組建專職消防隊,其他有條件的寺廟設立“微型消防站”,以救早、滅小和“3 min到場”撲救初起火災為目標,配備滅火器材,強化業(yè)務訓練,一旦發(fā)生火災,相關人員能迅速到場處置。

      3.7 推廣應用技術手段

      設立消防遠程監(jiān)控平臺,利用消防物聯網技術遠程監(jiān)控建筑內的火災報警、消防設施運行狀態(tài)和視頻監(jiān)控等;研發(fā)火災防控體系平臺,推行“網格化”管理,聘任網格管理員,為他們配發(fā)巡查手機終端,對火災隱患實行動態(tài)管理,就近調配網格管理員到場核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3.8 重新設計、安裝電氣工程

      重新設計、安裝各文物建筑單位的電氣線路和用電器具,安裝工程結束后,需要供電部門和消防監(jiān)督部門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通電使用;組建專業(yè)電工隊伍,對景區(qū)內的文物古建筑單位線路進行日常維護檢修。

      3.9 強化雷擊的預防

      調研考核、綜合分析各文物古建筑單位的地理位置、地質、土壤、氣象環(huán)境條件和雷電活動規(guī)律等,因地制宜,設計、安裝防雷設施;雷雨季節(jié)前,要檢查、維修防雷設施,防止明裝導體銹腐或損壞、折斷,有效防止雷電火災的發(fā)生。

      3.10 加強用火用電管理

      在工作過程中,要制訂并落實文物古建筑單位的用火用電管理制度,嚴格管理一切火源、電源和各種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而且要在重要文物古建筑單位的入口處設置安檢設施。另外,核心建筑內嚴禁用火用電,香燭一律用固定式照明燈具代替,香案要包裹銅皮或放置玻璃板等。如果宗教活動確實需用火用電,必須嚴格執(zhí)行審批手續(xù),有效控制用火用電的數量和時間。僧尼宿舍內不得使用電熱器具和大功率用電器具,不得使用自燒小煤爐取暖;廚房、鍋爐房嚴禁設置在文物古建筑內,它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且必須與文物古建筑保持足夠的防火間距。

      4 火災撲救策略

      4.1 靈活運用戰(zhàn)術,阻止火勢蔓延

      當古建筑著火時,應采取“先控制后消滅”的戰(zhàn)術原則,以庭院間的陣地為依托設置水槍陣地,及時關閉毗鄰建筑門窗,對其射水降溫進行保護,防止火勢向相鄰建筑蔓延。

      4.2 堅持滅疏結合,積極保護文物

      核心建筑內一般存放有字畫、經文、雕塑等珍貴文物,發(fā)生火災時,應迅速轉移它們,并派專人看管。對于一時難以轉移的文物,應用石棉毯等將其遮蓋起來。同時,選用滅火劑時應慎重,對于泥塑、木雕等忌水文物,嚴禁用水直接沖擊;對于一些用水撲救的珍貴文物或重要部位,應選用干粉或干沙、水泥粉等滅火。明火撲滅后,要盡快將滅火水漬排走,以免影響建筑結構。

      4.3 設置防火節(jié)帶,避免相互蔓延

      部分廟宇坐落于山林中,當山林或廟宇著火時,應在火勢蔓延方向或下風方向設置防火節(jié)帶,避免山林火災和古建筑火災相互蔓延。當風力比較大時,要特別注意飛火。部分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相鄰,當周邊現代建筑發(fā)生火災難以控制時,要果斷地采用重型機械將現代建筑推倒,并設置隔離帶,有效避免現代建筑的火勢向古建筑蔓延。

      4.4 強化防范意識,確保行動安全

      撲救古建筑火災時,要根據著火古建筑木質構件的截面積把握好內攻滅火的時機。深入內攻時,要防止室內懸掛物、構件或屋頂塌落傷人。另外,要設置安全員,一旦發(fā)現建筑有坍塌的征兆或火場發(fā)生突變,要立即組織相關人員撤退。

      5 結束語

      五臺山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不斷加強對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火災危險性和消防安全管理復雜性的研究,逐步探索文物古建筑火災的防控經驗,為保護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白潔〕

      猜你喜歡
      火災防控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掠影
      記者觀察(2019年1期)2019-04-04 01:06:36
      往五臺山(外一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9
      《徐霞客·游五臺山日記》
      中華詩詞(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淺談古城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對策
      對高層居民住宅的火災防控思考
      電動汽車火災危險性探討及其對策研究
      城市火災防控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
      五臺山的冬
      古建筑及連片古村寨火災防控措施研究
      科技資訊(2015年21期)2015-11-14 19:28:59
      宁晋县| 石台县| 凤冈县| 河北省| 西乌珠穆沁旗| 马公市| 四子王旗| 尚志市| 上林县| 迁西县| 曲靖市| 巴青县| 玉田县| 葵青区| 江阴市| 万载县| 长葛市| 泾川县| 延边| 白水县| 鹤庆县| 册亨县| 兴文县| 绵竹市| 喜德县| 湘潭县| 泾川县| 井冈山市| 青州市| 兴宁市| 毕节市| 上杭县| 呼伦贝尔市| 潢川县| 大冶市| 恩平市| 新乡县| 方城县| 嵊泗县| 甘谷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