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二戰(zhàn)中,德國空軍對同盟國開始轟炸,盟國空軍全力反擊,雙方均損失慘重。
在德國空軍指揮部,首席指揮羅伯特說道:“空軍是德軍最強悍的主力,我們必須想辦法改變。”一位副將戴維斯沉思良久,說道:“我覺得可以采取低空俯沖投擲炸藥的方式攻擊?!贝搜砸怀?,立刻引起在座幾位軍事專家的一致反對:“不行,那樣做無異于自取滅亡,僅地面射擊就會摧毀整架飛機?!贝骶S斯說:“低空俯沖確實有危險,但真正的危險不是來自對方的地面射擊?!苯又麑α_伯特耳語一陣,羅伯特點頭同意,隨后宣布散會。
戴維斯提出的俯沖投擲炸藥的辦法十分精準有效,盟國還沒來得及反擊,飛機早已迅速升空飛遠。看到這種情況,盟軍也模仿這種方法反擊,哪知飛機俯沖下去后,再也不能拉起來重新升空,結(jié)果導(dǎo)致機毀人亡、損失慘重。德國空軍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原來,飛機俯沖時,周圍氣壓迅速增加,飛行員的中耳內(nèi)負壓急劇增加,會導(dǎo)致耳鼓破裂,這會立即引起反射性心率過緩,致使飛行員大腦供血不足而喪失意識,事故隨之發(fā)生。這才是低空俯沖轟炸的真正危險。
戴維斯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既已預(yù)料到了危險,也想到了對策。他只給飛行員做了一個小小的耳鼓穿刺手術(shù),就巧妙地化解了這個難題。因為耳鼓膜由三條神經(jīng)支配,三條神經(jīng)的交匯處,有一個“三不管”的地方,在這里施行耳鼓穿刺,不出血,無疼痛,而且?guī)滋旌笸耆?,沒有任何副作用。直到二戰(zhàn)結(jié)束,盟軍才從德國空軍俘虜口中得知這個關(guān)鍵性的“改造”手術(shù)。
編輯/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