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歷史上,乾隆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善抓大事,治國理政屢屢有大手筆;同時,他也是個心細(xì)如發(fā)的人。
乾隆登基不久,工部遞上來了一個關(guān)于基建的折子,請求朝廷撥款。本來,這并不是一個重要的折子,請求撥款的數(shù)額也并不多。大臣們以為,乾隆每天要閱上萬字的折子,像這種不太重要的折子,估計乾隆瞄一眼也就批了。于是,主辦人員在折子里加了兩句話,要修繕太廟里的燈,申請紋銀300兩并200串錢。沒想到,乾隆每天雖然很忙,但凡是折子,他都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看一遍。他看過后,頓時皺起了眉頭:就粘補幾盞燈怎么要花這么多錢呢?乾隆立即批示,宣負(fù)責(zé)人前來問話。
其實,這種事大家早已習(xí)以為常了,工部搞個工程隨隨便便多報百十兩紋銀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伤麄儧]想到乾隆會這樣較真兒,于是,他們匆忙回奏,說這只是工程的預(yù)算,將來工程耗資實報實銷,多余的錢要退回去。他們以為乾隆對于這個回奏不會再提出什么異議,搞不好明天乾隆就會忘記了??蓻]想到,乾隆聽后,便立即差人去工部查賬。查賬的人回來說,工部這么多年,從來沒有退回余款的情況。乾隆聽后十分生氣,將工部人員叫至御前斥問,所有人員全部被處罰,有的被降級,有的被調(diào)離。這事很快傳開了,大臣們都知道了乾隆的厲害,誰也不敢再占公家的便宜了。
還是乾隆剛登基時,一位叫魏廷珍的大臣受人彈劾被罷官,過了幾年后,大家?guī)缀醵及堰@件事遺忘了。一天,乾隆召見太常寺卿陶正靖問話,閑聊中,乾隆問他社會上有沒有對自己的議論。陶正靖像有話要說,但又不敢說。乾隆看了出來,讓他但說無妨。陶正靖這時打開了話匣子,說:“現(xiàn)在大家都在議論幾年前您處理魏廷珍的事。實際上這個人并無大錯,是受人誣蔑,您當(dāng)時有些處置不當(dāng)?!碧照刚f得義正詞嚴(yán)且有理有據(jù),乾隆當(dāng)場表揚了陶正靖敢于直言。
之后,乾隆重新調(diào)取了魏廷珍的卷宗,感覺處置得沒有什么不妥,魏廷珍所犯錯誤都有證據(jù)。于是,乾隆對陶正靖的說辭產(chǎn)生了懷疑,便差人去調(diào)查魏廷珍的情況。幾天后乾隆收到回奏——魏廷珍最近和京城禮部尚書有來往。乾隆再查,突然從中看出了端倪,禮部尚書和魏廷珍是同一年考中的進士,歷來關(guān)系緊密。而陶正靖正是禮部尚書的門生。由此,乾隆斷定,肯定是禮部尚書念及同窗情,偷偷讓陶正靖替魏廷珍說情。
后來發(fā)生的事,證實了乾隆的猜測。陶正靖如實供述了禮部尚書讓他為魏廷珍求情一事。乾隆大怒,當(dāng)即對陶正靖降五級調(diào)用,對禮部尚書網(wǎng)開一面,進行了從寬留用。這事一出,震驚了朝野,此后誰也不敢再在乾隆眼皮子底下搞事了。
編輯/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