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騰
梅蘭芳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他對子女的教育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梅蘭芳子女中夭折較多,僅有梅寶琛、梅紹武、梅葆玥、梅葆玖長大成人。梅葆琛是工程師,梅紹武是翻譯家,梅葆玥也進了梨園行,攻的是老生。最小的兒子梅葆玖,傳承了父親衣缽。
梅蘭芳根據(jù)子女的不同天賦秉性,為他們設計了成長成才的道路。子女們都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做出了成績。獨具特色的梅氏家教,給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思考和借鑒的佳話。
——編者
不讓自己的名望成為孩子成長的負擔
作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梅蘭芳從不以“大師”自居,更不希望子女頂著“大師”之子的帽子,躺在長輩的成就之上,甚至為長輩的聲名所累。相反,他尊重不同的藝術流派,主張孩子廣泛學習。他的子女中,唯一從小就投身京劇藝術的是梅葆玖。但梅蘭芳并不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復制品”。
當時,有人建議梅葆玖按照父親的路子演。但梅蘭芳對他說:“你做你的,別猶豫。師傅怎么教,你就怎么做。臨時變動,你也沒有那種火候,可能不保險。”
梅蘭芳去世后,留下了價值幾十個億的收藏和家產,他的藏品中很多是無價之寶。梅葆玖說,母親很聰明,把這些全部獻給國家了。把這些東西留給子女,時間長了難免散失,不如給國家,還能永久地保存起來。說,那些東西若是給子女,是不得了的財富,但難保他們不會成為“畫販子”,今天這個人找,就東賣一幅,明天那個人找又西賣一幅,然后換寶馬,換別墅,又有什么意思呢?
教育子女從小潔身自好明白事理
教育子女時,梅蘭芳善于用勸導代替責罵,通過言傳身教,使子女從小就明白事理。長子梅葆琛回憶:“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始終很和藹、很穩(wěn)重,但有時很嚴肅,他從不會因為子女教育而發(fā)脾氣,永遠是以理服人,婉言開導。”
1937年,日軍占領上海后,學校教育走下坡路,一些紈绔子弟不思進取、生活腐化。梅蘭芳聽說這些情況后,感到十分不安,生怕孩子們沾染上壞習慣,就把梅葆琛等幾個孩子留在香港,鼓勵他們溫習功課。在他的鼓勵下,孩子們都考上了比較進步的嶺南中學。
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
梅葆玖自幼心靈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而且長相和嗓子都與梅蘭芳很像。這也是梅蘭芳選他作為自己傳人的重要原因。但梅蘭芳幾乎從不當眾稱贊他,最多也就是說:“這孩子有點小聰明,可是功夫還不夠?!?/p>
據(jù)梅葆玖回憶,父親對他的要求,有時候比一般的學生或演員更加嚴格。不過,嚴格得很有藝術,循循善誘,啟人自覺。當孩子在公眾面前犯錯時,梅蘭芳也很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顧忌孩子在公眾面前的“面子”。但與此同時,他會認真地指出錯誤之所在,并幫助孩子去改正。
雖然是從小學戲,但是父親梅蘭芳亦非??粗厮奈幕逃?,“唱戲的沒文化,也唱不好戲”。梅葆玖先生說,小時候,他跟著哥哥姐姐們一同上學堂,白天學習傳統(tǒng)歷史、數(shù)學洋文,晚上便跟著師傅們學琴、學戲。
注重培養(yǎng)綜合素質
梅葆玖說父親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跟世界接軌最早,從來不揍孩子。倒是媽媽福芝芳對孩子們比較嚴,因為媽媽是旗人,旗人的規(guī)矩大,父親就說了:“沒什么規(guī)矩,哪兒那么多規(guī)矩?”他教育孩子們,傳統(tǒng)的東西要學,西方的東西要懂,時尚的東西也要看,常常帶著全家到電影院看電影,還學跳時髦的舞蹈。
梅葆玖記得父親出國交流前,特意請了—位英國老師來教跳舞,他說:“在國外,跳舞是一種交流的手段,必須會跳。要是人家小姐到你面前一鞠躬,你說我不會,那多丟人!”梅葆玖說,后來回想他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