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八月
關于蒙古民族的起源,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學者們根據(jù)不同的史料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绊^靼”是我國早期史書上對某個民族的稱謂,現(xiàn)今有人論證它指的就是蒙古族的前身。也有學者把早期叫作“鐵勒”的民族認定是蒙古族的來源。在蒙古國,學者們比較一致地認同匈奴就是蒙古族的起源。
日本史學家百鳥庫吉著《匈奴民族考》,認為蒙古族源于匈奴。理由是語言相通,習俗相同,軍政制度相似。但此種說法很難自圓其說,如:對匈奴興于大青山下,蒙古成長與肯特山脈三河之源,二者是怎么連接起來的,說不清楚。匈奴的后裔與蒙古族的世系更不能銜接,無法證實蒙古族源于匈奴。其實,明代王圻所著的《稗史匯編》早已闡明“匈奴之國其種有五……”,其中就包括匈奴、突厥、蒙古。這里要分清匈奴國家和匈奴民族是兩個概念,突厥、蒙古是匈奴國家之民,不是匈奴民族之裔。突厥和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國家的一員,不是匈奴民族的子孫。
目前,中國史學界大多數(shù)人認可室韋是蒙古族的前身的說法。《舊唐書》云:“大山之北有大室韋,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倫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薄懊韶!笔敲晒乓环Q在中國歷史文獻中的最早記載。而大興安嶺,古時候就曾被稱作大室韋山、大鮮卑山,舊《唐書》中所說的大山應該是大興安嶺,“其部落傍望建河居”所說的部落就是室韋人的部落。
清代王國維所著《遼金時代蒙古考》中說“望建出俱倫泊,今由呼倫湖東出者惟額爾古納河,東北流與黑龍江合……望建河為今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混同江之通稱,而蒙兀室韋乃在今黑龍江入混同江處之西南,由蒙古之居額爾古納河、斡難河流域者可得而說矣!”而望建河就是額爾古納河。
可見蒙古族是由室韋族發(fā)源、演變而來的。南北朝時,室韋就和中原有聯(lián)系。隋唐時期,是室韋的興旺時期,所在區(qū)域約東起嫩江東岸附近及今結雅河上中游地區(qū),西至石勒喀河流域,南在今桃兒河流域與契丹為鄰,北達外興安嶺南麓。唐代室韋的部落名稱和數(shù)目,兩唐書《室韋傳》所列不盡相同,經史學家勘比后得20部。其中有個蒙兀(蒙瓦)部,在額爾古納河下游以東、黑龍江以南的額木爾河和激流河一帶,就是成吉思汗及其宗族的直系先祖。
遼代,室韋人被契丹貴族所征服,成為遼的臣屬。公元7~8世紀后,室韋逐漸被稱為達怛(元代譯作塔塔兒),這是因為達怛部落強大,其他大小部落也紛紛以達怛自稱。室韋——達怛人的語言是烏桓、鮮卑以來一脈相傳的東胡語言的一支方言演變和發(fā)展起來的。室韋——達怛人是蒙古族的先民,是古蒙古人。11~12世紀的蒙古、塔塔兒、蔑兒乞、札汗亦兒等操蒙古語的游牧民,都是室韋——達怛人的后代。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達怛人乘虛而入,大舉遷入漠北,這一片原來屬于突厥語游牧部落的牧地逐漸成了蒙古人的天下。
當然,蒙古民族是從一個小小的部落為核心,融合了許許多多其他的游牧部落而逐漸形成的。因為蒙古部在這個部落集合體的形成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所以以其為民族之名。波斯歷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說得很明白:“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宗族的興隆,由于他們是蒙古人,于是有各種名稱和專稱的各種突厥部落。如扎剌亦爾、塔塔爾、斡亦剌惕、汪古惕、客烈赤惕、乃蠻、唐兀惕等都自稱為蒙古人,盡管在古代他們并不承認這個名字。這樣一來,他們現(xiàn)今的后裔以為他們自古以來就同蒙古的名字有關系,并被稱為蒙古了呢”。
公元十二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諸多部落后,回到了大興安嶺額爾古納河畔厲兵秣馬,又把戰(zhàn)旗指向了歐洲。之后,成吉思汗把額爾古納這塊祖先發(fā)祥的寶地又封給了戰(zhàn)功顯赫的大弟弟哈薩爾。
今天,蒙古族的母親河——額爾古納河依然靜靜地流淌著。在內蒙古距離額爾古納市政府所在地(拉布大林)東北大約160公里處,有個室韋鄉(xiāng),就是從前的蒙兀室韋活動的地方,許多蒙古族的兒女會從天南海北來到這里,朝拜祖先的發(fā)源地,尋找一個民族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