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妖嬈
導語:2009年,只有20歲的多蘭便憑借其導演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獲得第62屆戛納電影節(jié)三項大獎。自此,這位青年才俊就與戛納電影節(jié)展開了奇妙的緣分。
正文:1997年秋天,《泰坦尼克號》幾乎擊中了整個歐美大陸的觀眾,瞬間成為“萬人迷”的男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收到一封情書,上面是這樣寫的:“我今年八歲,看了五遍《泰坦尼克號》,你是個偉大的演員,我迷死你了。然而我也是個演員,拍過幾個藥品廣告,參演了四部法語電影,希望有一天能跟你一起演戲,如果你來加拿大拍戲的話,我會去試鏡的?!倍聦嵣希@小子把《泰坦尼克號》通共看了35.5遍。
那個男孩等待萊昂納多的回信等了十二年,后來他不必再等了,因為他得帶著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長片去參加62屆戛納電影節(jié),隨后一系列的獎項榮耀與崇拜目光包圍住了他,他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圓一些幼稚的夢。世界反過來追隨于他,他站在了萊昂納多心心念念想染指的那個藝術片舞臺。
這位天才青年導演,就是哈維爾.多蘭。
他沒有童年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被稱為“北美直布羅陀”,十七、十八世紀的英法戰(zhàn)爭中,那兒成為英方爭奪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法裔加拿大人占據(jù)了整個省,那兒95%的居民都只會講法語,其中就包括哈維爾.多蘭。多蘭出生于1989年的初春,父親是演員兼歌手,母親是普通教師,多蘭從他們身上繼承了智慧與美貌,從小他就知道該如何“靠臉吃飯”,四歲的時候他出演了第一部電影《憐憫》,然后成為當?shù)刈畲蟮乃幤分圃旃綣ean Coutu的代言人,還曾經(jīng)給《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以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過法語配音。所以,倘若多蘭可以懶一點兒,或者說讓人生變得“簡單”一點兒,他完全可以憑借那張俊俏的臉蛋吃“青春飯”,直到有機會跟童年偶像萊昂納多見面為止,說實話,直到現(xiàn)在他都還在給路易.威登做形象代言,誰讓他長得那么好看呢?
可是多蘭沒這么干,在現(xiàn)下網(wǎng)民所形容的“小鮮肉”時代,他選擇做了三件事:一、在上學的時候交了幾任女友,然后決定出柜;二、因性取向和暴力傾向而和母親形成緊張的對立關系,直到被母親送進寄宿學校;三、把自己高中時寫的短篇小說《我殺了我媽媽》翻出來改成劇本并且籌備電影。
事實上,多蘭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優(yōu)秀的演員,可是十四歲那年,他進入了尷尬期,面試機會突然全部消失了,他不得不想盡辦法讓自己重新受到關注,這才開始寫劇本、做導演,因為他覺得只有自己寫的劇本,才能百分百由他自己來主演。
于是,他把他的青春放在了一部叫做《我殺了我媽媽》的半自傳電影里,2009年,年僅19歲的多蘭把這片子送去戛納電影節(jié)參賽導演雙周單元,這是標準的“一鳴驚人”的舉動,因為它為他贏得了導演雙周法國作家和作曲家協(xié)會獎、國際藝術院線協(xié)會獎,并提名2010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人們驚訝于他的金玉外形和與之對等的藝術天賦,照理來說長成這樣的美少年應該乖乖去當模特兒,但多蘭顯然做不到這個樣子。在《我殺了我媽媽》受到肯定之后,他幾乎以每年出一部電影的速度成為藝術電影圈的焦點人物。
2010年,多蘭執(zhí)導并主演了迷幻色彩濃厚的同志電影《幻想之愛》,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并拿下青年視線獎,讓他成為戛納影展官方選片單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入選導演。2012年,他的第三部長片《雙面勞倫斯》問世,拿下同志金棕櫚大獎,提名“一種關注”大獎。2013年,多蘭將舞臺劇改編成同名電影《湯姆在農(nóng)場》,該片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2014年,多蘭兼任編導、制片人的電影《媽咪》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并成功拿下評審團大獎,多蘭還順便在片中跑了個只露了一小臉的龍?zhí)住?/p>
所以多蘭幾乎沒有所謂的“幼稚期”,一個四歲就習慣于面對攝影機的人是無法擁有正常童年的,他只能早早地老成起來,在戛納電影節(jié)現(xiàn)場接受采訪的時候,記者對他的印象是:語速很快,說話不繞彎,表現(xiàn)出與年紀完全不相符的成熟,摒棄使用任何外交辭令。
一位天才電影人,就是如此任性而執(zhí)著地掌控他的命運,把電影藝術變成自己家的“后花園”。
母權與同志情結
不要跟多蘭聊那些晦澀艱深的教科書級藝術片,他曾經(jīng)反復強調(diào):“對我來說,我的電影知識相當有限?!?,而在電影文青心中奉為“圣經(jīng)”的法國新浪潮作品,在他眼里更是“一文不值”,他直言:“《幻想之愛》之后,我接觸的是新浪潮,我只看過兩部新浪潮作品,這完全是我最不喜歡、最沒有認同感的法國電影時期。”除了特呂弗,多蘭幾乎完全不買新浪潮的帳。
沒錯,多蘭的電影生涯中,一直飽受誤解。處女作《我殺死了我媽媽》名揚戛納之后,片中多蘭扮演的男主角與母親之間相愛相殺的矛盾關系,成為談論的焦點;事實上,多蘭一直把母親視為一個特殊的存在,《湯姆在農(nóng)場》中的母親是一條頹靡的道德準繩,嚴重扭曲了兩個兒子對于性取向的態(tài)度,甚至把大兒子逼成暴力狂。而《媽咪》是多蘭二十五歲時拍的電影,這意味著他完全長大了,開始以更為成熟的心態(tài)面對惱人的母子關系,他讓片中母親的扮演者安妮.杜爾瓦勒穿得像個花季少女,突顯她的幼稚與溫暖;而一直要依靠母愛才能活下去的兒子,則是多蘭性格中一個復雜的縮影,他有狂躁癥,會對母親動粗,卻又離不開她。多蘭自己都承認:”角色充滿憤怒、暴力、危機、尖叫和歇斯底里,要知道我小時候就非常暴力,看過《狂野之愛》嗎?里面亞當.桑德勒扮演的角色就讓我感覺無比親切。”
“母權”這把“雙刃劍”,在多蘭手中揮舞得流光溢彩,同時也讓更多的影評人把他歸于“神經(jīng)質(zhì)”的行列,甚至會有媒體報導寫出這樣的話——“他很憤怒沒有被入選主競賽單元”、“這是一個被慣壞的孩子,太缺少耐性了?!笨涩F(xiàn)實是,多蘭在片場工作的時候從來不對人尖叫,他更傾向于交流,《媽咪》開拍之前,他讓演員們坐在一起讀了三次劇本。
相形于“母親”這個多蘭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同性戀”則是他電影里更加不可缺失的一種存在,“同志”與“母親”在他的世界里幾乎是刀劍相向的狀態(tài),但多蘭顯然更愿意為自己的性取向鍍上金色的光。這才有了《幻想之愛》與《雙面勞倫斯》,這兩部電影有著共同的特點——中性妝扮的盛放。
因為讓片中的男演員穿上高跟鞋、套上裙子、化了艷麗的妝,業(yè)內(nèi)人士就再次對他挑毛病了。當時,人們幾乎堅信多蘭是看了戈達爾的《輕蔑》,更或者是全盤借鑒了擅長炮制“異裝癖同志片”的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所以他的作品并沒有人們看到的那么具備獨立性?!稖吩谵r(nóng)場》公映之后,《好萊塢報導》甚至因為片中大量的臉部特寫鏡頭而直批他“自戀”。這一切荒唐的指責都讓多蘭感到震驚。
“是的,這就是年輕導演的命運,我們只能犯錯誤,我們沒有選擇余地,也沒有什么創(chuàng)造力,我們只知道抄襲。如果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43歲了,情況也許就不是那樣了。”面對媒體強加給他的“抄襲”罪名,多蘭是這樣反擊的。
當然,多蘭并非沒有事業(yè)上的“引路人”,他承認自己特別鐘情于王家衛(wèi)的電影,為了向這位香港藝術片導演致敬,他曾經(jīng)在《湯姆在農(nóng)場》中也安排了一段雙人探戈,以此紀念《春光乍泄》中何寶榮與黎耀輝的曖昧共舞。他著重于配樂的精細化,甚至會專門為某首讓他心動的歌曲寫一個畫面場景,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流行樂天后阿黛爾會邀請他拍攝自己的單曲《Hello》MV,她被《我殺死了我媽媽》給迷住了,并希望MV能借鑒多蘭早期電影中的情感線。在拍攝《幻想之愛》的時候,也是伍迪.艾倫作品《賢伉儷》給了他靈感,成就了片中那些偽紀實采訪片斷。
可即便是在一直遭到誤解的情況下,多蘭仍然深深向往著好萊塢,他顯然與一些憤世嫉俗的藝術電影人不一樣,希望有更為寬廣的嘗試:“我正在努力擺脫標簽,盡管我喜歡,感激,并且在特殊圈子里感覺安全,我還是覺得電影不該被貼上標簽?!彼远嗵m曾經(jīng)透露過,他的下一批作品是屬于政治懸疑和心理懸疑范疇的。
尾聲:
大麻、光環(huán)、盛名、批評、污蔑,有太多東西可以毀掉一個青年才俊,在自創(chuàng)“多蘭美學”的哈維爾.多蘭身上,背負著“電影人”與“偶像”的雙重包袱,這顯然逼著他不得不加快成長,他說過:“每拍完一部電影,就覺得自己老了很多?!保@一切華麗的詛咒,都加快了天才的成長腳步,也讓他們在迷茫中認清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