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少校
?
【中國之鶯】周小燕
□ 董少校
2016年3月4日,我國近現(xiàn)代聲樂教育奠基人之一、享譽世界的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被譽為“中國之鶯”的周小燕先生在上海病逝。在她奔騰不息的99年人生旅程中,她用一個又一個音符,用最真摯的情感,為人民歌唱,為祖國母親歌唱,寫就了一部蕩氣回腸的“生命交響曲”。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個工商世家。父親周蒼柏畢業(yè)于美國紐約大學經(jīng)濟系,曾任漢口上海銀行經(jīng)理、湖北省銀行總經(jīng)理,雖不會音樂卻讓子女學習薩克斯、小提琴、鋼琴等樂器。
1937年,日軍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周小燕被迫中斷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的學業(yè),回到了家鄉(xiāng)。在武漢街頭的簡易舞臺上,剛滿20歲的周小燕在抗戰(zhàn)烽火中含淚首唱《長城謠》:“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xiāng)……”歌聲悲憤蒼涼,打動了無數(shù)志士的心?!堕L城謠》這首抗戰(zhàn)名曲,后來被選為電影《熱血忠魂》的插曲,傳遍了大江南北。
時隔半個多世紀,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的活動中,周小燕走上長城,再次放歌《長城謠》。當年,國土淪陷的噩耗接二連三,她心急如焚;此刻,祖國強盛,她從心底感到無比自豪!
2005年6月18日,為慶賀周小燕從教65周年,她的弟子們在上海大劇院專門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周小燕又一次登臺,領(lǐng)唱《長城謠》。這一年,正值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之前有人擔心,她年紀這么大,還唱得動嗎?萬一唱不上去,壞了自己的名聲。周小燕當時說:“我今年88歲了,還有兩年就90歲了,當年的音色不會有了,但當年的愛國熱情和抗戰(zhàn)激情還是有的?!币皇状┰綍r空而來的歌,帶給觀眾強烈的共鳴和震撼。
由于受戰(zhàn)爭的影響,1938年周小燕赴法國學習聲樂,經(jīng)過8年的刻苦學習,她出現(xiàn)在巴黎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舞臺上。1946年7月,周小燕在盧森堡舉辦首場獨唱音樂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嗓音純凈,像水晶般堅實,像鉆石般光彩”,還有報紙稱贊她“花腔技術(shù)嫻熟高超”。自此,歐洲一些國家的著名大劇院熱情地向她發(fā)出了邀請。周小燕被譽為“中國之鶯”,活躍在意大利、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家的舞臺上。1947年6月,她參加世界樂壇盛會——首屆“布拉格之春”,緊接著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五大城市巡演。瑞典、挪威、芬蘭、美國……各國的邀請函更是如雪片般飛來。
在事業(yè)最為輝煌的時刻,1947年年底,周小燕毅然決定回到祖國。1949年,第一屆文代會在北京召開,周小燕參加了。她得到大會發(fā)的一個小本子,周總理在上面為她題詞“為建設(shè)人民音樂而努力”,讓她備受鼓舞。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漢、丁玲等也為她題詞,勉勵她為人民歌唱。
回想起那段時光,周小燕豪情滿懷:“我一直記得總理和大師們的話。當一個人民的歌唱家、人民的教師,是最光榮的,這也是我一輩子努力的方向?!?/p>
1949年,周小燕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這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成為聲樂系教師,從此生命緊密地與學生連在了一起。
中國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國歌,這是周小燕一貫堅持的原則。她不但身體力行,而且教導學生認真去做。她的一位門生曾經(jīng)舉辦音樂會,整場都唱外國歌,只在加演的時候唱了首《長江之歌》。周小燕厲聲責問:“你是中國歌唱家,為什么不把中國歌曲列入正式曲目?”從那以后,周小燕向聲樂系建議,每個學生每學期攻下的10首作品中,必須有4首中國歌曲。
她熱愛這個飽經(jīng)滄桑的土地,這份愛融匯在她毅然歸國的行動里,附著在她演唱的曲目表上,體現(xiàn)在她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
“非典”時期,上海有些高校停課。一天,靜寂的上海音樂學院黨委辦公室里電話響了,聽筒里傳來周小燕痛苦的聲音:“張書記,我難受死了。我不能承受沒有學生的生活,他們就是我的生命?。 ?/p>
“我不能承受沒有學生的生活。”這是周小燕發(fā)自肺腑的一句話。在她內(nèi)心的天平上,學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為他們送上悉心的指導,看著他們長大成才,在聲樂的天地里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廖昌永,一個赤腳的農(nóng)家孩子,樸實又靦腆,初見周小燕時嚇得逃到馬路對面,不敢打招呼。他不僅鋼琴、樂理基礎(chǔ)差,一開口還有濃濃的四川口音。周小燕把他帶回家,一句一句地糾正。廖昌永學習十分刻苦,進步顯著,本科畢業(yè)后又成為周小燕的研究生。在跟隨周小燕學習了幾年之后,1996年、1997年兩年時間里,廖昌永3次獲得國際聲樂大獎。難怪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感慨地對廖昌永說:“你是一個天才的歌唱家,更重要的是你有一位偉大的老師?!?/p>
廖昌永清楚地記得,比賽歸來,周小燕語重心長地告誡他:“獲了第一名之后,并不是說你現(xiàn)在就比以前好了很多,只不過現(xiàn)在有了機會拿到第一名。你還是和以前一樣的,還得保持一個很平靜的心態(tài)。”正是因為這種貼心的提醒,廖昌永一直保持著寵辱不驚的生活狀態(tài)。如今,廖昌永已成為享譽國際的歌唱家,并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聲樂歌劇系主任。在眾多演唱場合,他最愛唱的一首歌是《老師,我總是想起您》。他說:“我在周老師身邊生活數(shù)十年,跟她完全像母子,感覺特別親?!?/p>
周小燕家的房門,時常為學生打開,她的家成了免費的旅館和教室。如今活躍于世界舞臺上的李秀英,當年就因為生活困難,在這里吃住了好幾年。節(jié)假日里,周小燕還會把學生叫到家里聚餐,減少他們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更多時候,師生對琴而歌,共同切磋聲樂技巧。在歌聲繚繞的客廳里,學生收獲的不僅是歌唱的技巧,更感受到一種大愛的暖流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學生,在周小燕的指導下走上了世界舞臺——魏松、廖昌永、李秀英、張建一、鞠秀芳、羅魏……每當捷報從國內(nèi)外傳來,周小燕總是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感到欣慰。
有人贊揚周小燕,培養(yǎng)了那么多出類拔萃的弟子。她卻說,學生成功了,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為國家爭光、做事,而她個人起的作用是其次的。“如果論功勞,我最多只占一部分,還有學生自己的悟性和勤奮,以及其他老師打好的基礎(chǔ)、觀眾的鼓勵、社會各界的幫助?!敝苄⊙嘀t虛地說。
在周小燕心目中,獻身教育事業(yè)正是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她是不知疲倦和痛楚的紅燭,不惜燃燒自己,為世界帶去光和熱。
1988年,上海周小燕歌劇中心成立了,周小燕親自掛帥。這一年,她已年過古稀,但她不覺得這樣的年齡意味著思維遲緩、行動不便。為了辦好歌劇中心,她事無巨細,身體力行。中心成立次年,就與江蘇省歌舞劇院合作,演出意大利著名歌劇《弄臣》。周小燕每天都在排練場。一天,她邊后退邊與學生說戲,腳底一滑摔倒在地,被診斷為大腿股骨骨折。大家擔心她的身體,周小燕卻自責起來,擔心影響《弄臣》的排演進度和質(zhì)量。她決定不離開南京,就在當?shù)刈鍪中g(shù)。沒過幾天,周小燕將演員叫到了病房,逐一輔導。彩排時,她搖著輪椅來了,悄悄地在觀眾席旁邊的走道上觀看。為了歌劇的成功,她完全忘記了身上的傷痛。
多年來,歌劇中心先后公演了《弄臣》《茶花女》《唐卡洛》《唐帕斯夸勒》《鄉(xiāng)村騎士》《原野》等中外佳作,并舉辦過多場中外歌劇名作精彩片段音樂會,大大豐富了中國的歌劇舞臺。此外,中心還常常邀請國內(nèi)外知名聲樂大師對青年歌唱家、聲樂教師和優(yōu)秀聲樂學生進行歌劇演唱、歌劇語言、歌劇表演等專項培訓。周小燕擔任大師班的藝術(shù)總監(jiān),不僅參與前期策劃籌備,還親自登臺授課,觀摩學員們的結(jié)業(yè)表演。
2011年,上海周小燕歌劇中心第八屆國際歌劇大師班吸引了全國20個省市的42名學員參加,幾周的時間里,他們接受了中外名師手把手的指導,在結(jié)業(yè)音樂會上展現(xiàn)了精湛的演唱水準和不凡的藝術(shù)潛質(zhì)。意大利著名鋼琴演奏家、指揮家馬克·博埃米興奮地說:“我很驚奇,中國有這么多好嗓子。學員們的表現(xiàn)堪稱完美,相信他們未來的藝術(shù)前途一定很光明!”
有個學生曾對旁人說:“我是周小燕的關(guān)門弟子?!敝苄⊙嗦牭胶?,對他進行了嚴肅批評:“我什么時候說過你是關(guān)門弟子?”“那么,老師您什么時候關(guān)門?”周小燕回答:“等我蓋棺的那一天?!彼f:“我是終身教授,就一定要教到再也爬不起來?!?/p>
一片丹心向祖國,金嗓絕技育英才。這只甘愿為繁榮中國歌劇藝術(shù)“拼老命”的“中國之鶯”,走完了她近一個世紀的音樂人生,用她的畢生心血唱出了一曲格調(diào)高雅的生命詠嘆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