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
黑色的糧食
油黑發(fā)亮的煤
營養(yǎng)價值極高
是工業(yè)最主要的糧食作物
煤,大多生長在群山之下
方圓幾百公里
連成一片遼闊的煤田
在地球的版圖上
比一個國家的面積都大
也許是壓抑的太久
煤的生長周期很長
億萬年之后才能收割一次
煤是一種高產(chǎn)作物
每年的產(chǎn)量,足以養(yǎng)活整個世界
不知過去了多少個世紀
人們還是和以往一樣
把割來的煤當作越冬的食物
儲存在自己的糧倉里
使我們的家溫暖地度過
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季
煤有許多好聽的名字
烏金,墨玉,太陽石
把煤田比喻成一片大海
麥浪翻滾的景象
立刻躍然在地平線上
那些忙碌在煤田上的人們
根本無暇顧及詩人筆下的風光
他們只知道用一雙粗糙的大手
不分晝夜地收割著黑色的糧食
把自己的祖國一天天養(yǎng)大
羅盤、地質(zhì)錘、卷尺和
原始記錄本
羅盤、地質(zhì)錘、卷尺和原始記錄本
是我多年來寸步不離的伙伴
每天,我把它們背在身上
下井,升井一路相隨
在煤層斷失的地方
我迷失了方向,端起羅盤
跳躍的指南針受金屬的影響
始終搖擺不定
用地質(zhì)錘敲開巖石的內(nèi)心
沿著一條曲折的脈絡(luò)
找尋那片丟失的黑森林
清晰的層理一遍又一遍
梳理我凌亂的思緒
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
展開卷尺,丈量人生的距離
我的每一個足跡,遍布
這塊長滿傳奇故事的黑土地
煤,這些埋藏了億萬年的太陽核子
曾經(jīng)照亮和燃燒了多少
不同膚色的眼睛和思想
擦亮我的羅盤洗去錘頭和卷尺上的黑
我翻開那本沾滿煤屑的原始記錄
一張和我有點兒相似的素描
字跡已經(jīng)變淡猶如我滄桑的頭發(fā)
羅盤、地質(zhì)錘、卷尺和原始記錄本
這些和我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伙伴
就像我從沒離開過的詩歌一樣
天天在我的生命里歌唱
王 起: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刊發(fā)于《當代詩歌》《陽光》《都市》《當代礦工》等報刊。有詩入選《1987年全國詩歌報刊集萃》《當代中國煤炭詩選》,合著詩集《愛的情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