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君 夏云
摘 要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是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者意識到了其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學校已逐步開始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就其實施的現(xiàn)狀做一分析并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作業(yè) 實踐 現(xiàn)狀 改進
實踐性活動作業(yè)以其趣味性、動態(tài)性、探究性、綜合性以及開放性等多種優(yōu)點而受到廣泛關注[1]。目前對實踐性作業(yè)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學科類實踐性作業(yè)的研究,對于班級思想教育類實踐性作業(yè)的具體研究尚少。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滲透、被認可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思想教育類實踐性作業(yè)有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豐富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等作用。作為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者意識到實踐性活動作業(yè)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學校已逐步開始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實施現(xiàn)狀
基于人身安全、人手安排以及經(jīng)費等方面的綜合考慮,在高中階段基本不實施以學校、班級為活動主體的假期實踐活動。筆者通過與本市、周邊市區(qū)學校老師的交流得知,部分學校的通常做法是在假期開始時發(fā)給學生一張假期考核卡或實踐活動表,假期考核卡上對學生的假期生活提出了十多條建議,包括“學生在家表現(xiàn)”“實踐活動實施情況”等方面,同時要求家長測評和學生自評(每項均按A、B、C三個等級評價);實踐活動表上一般會設置活動要求、實踐活動單位評價和簽章等。
從上述兩表的內容設計看,設計者的確花費了一些心思,考慮也比較周全。從實施情況看,高一階段的學生和家長對待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態(tài)度明顯優(yōu)于高二、高三階段。筆者曾在高二下學期開學階段對回收的考核卡、實踐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呈現(xiàn)出三個問題:其一,回收率不高——兩表的回收率均沒有達到85%,詢問原因,諸如“找不到了”“沒發(fā)到”“爸媽工作忙、沒空幫忙填寫”等借口不斷;其二,認真程度不夠——在查看已回收的兩表時發(fā)現(xiàn),“一A到底”“父母考核處的筆跡和學生自評處的筆跡相同”等現(xiàn)象較為普遍,顯然是臨時填寫,敷衍了事;其三,有造假嫌疑——部分學生的實踐活動單位、活動時間雷同,顯然,“找人統(tǒng)一簽章”現(xiàn)象是存在的。
二、改進建議
從上述現(xiàn)狀分析可知,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基本已形同虛設,甚至一定程度上,在一些家長有意或無意地引導下,“培養(yǎng)”了部分學生的造假能力。這樣的行為違背了設置該項作業(yè)的初衷,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班主任班級教育的正常開展,急須改進、優(yōu)化。從班主任層面上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一些嘗試。
1.巧選資源,優(yōu)化形式
目前的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形式、內容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社區(qū)服務等為主要形式和內容。對于從初中就開始進行這一活動的高中生而言,多年的經(jīng)歷,已讓他們對此失去興趣,應付了事之心非常普遍。其實,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是豐富多樣的,班主任可以在學校統(tǒng)一安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選擇合適資源,優(yōu)化形式,突出實踐。
(1)巧用環(huán)境資源,培養(yǎng)學生情操
此處的環(huán)境資源包括自然環(huán)境資源和人文環(huán)境資源:我國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塞,從南海諸島到漠北草原,風光旖旎,另外,名勝古跡、名人傳奇十分豐富,頗具美感和欣賞價值。而這些豐富的自然風景和文化遺產(chǎn)都可以成為實踐活動的資源,讓學生走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上文化課”的狀態(tài),走近自然、走近人文,開闊其胸懷、陶冶其情操。
如,筆者所帶班級的L同學就曾經(jīng)和其他幾位學生組建了一個“尋找宜興之美”的小組,在假期中,三五個學生一起走過了宜興大半個城市,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點滴,感受了宜興——這一江南水鄉(xiāng)之柔美、山川之奇秀。
(2)積極參加活動,鍛煉學生能力
人的心理、意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形成、發(fā)展起來的。通過活動,人們認識了外部世界,形成了不同個性的品質。積極參加一些良性的活動,如學校組織的各類社團、社會公益活動等等,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鍛煉其溝通、合作等能力。
如,筆者所帶班級的C同學,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參與了自行車騎行(從江蘇省宜興市到浙江省杭州市)的公益活動。在活動中,C同學力所能及地參與一些活動、與其他車友從不認識到建立良好的關系等,都對其溝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良好的作用。
(3)注重生活細節(jié),凸顯教育智慧
生活處處皆體驗。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大道理的灌輸和引導。殊不知,其實這只是我們老師、家長把自身對社會、對事件等多種現(xiàn)象的認識傳遞給學生,但由于年齡差異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們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讓孩子們信服。而此時,適當?shù)匕才呕蚪ㄗh孩子們參與一些體驗性活動,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有位Z同學,由于家境比較富裕,平時花錢“大手大腳”,不把錢當回事,該同學的父母也曾電話與班主任溝通,相約協(xié)同教育,但效果甚微。但在2011年暑假的七夕節(jié)來臨之際,班長S同學約他和幾位同學一起走上街頭,搖身變?yōu)椤百u花哥”。之后Z同學第一次主動打電話跟班主任講賣花的過程、賺錢的艱辛等等。Z同學在這次體驗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對其形成感恩之心、培養(yǎng)其正確的金錢觀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一事件也充分體現(xiàn)了“體驗或實踐”對于“語言教育”的有效補充作用。
當然,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體驗類、信息收集類的,還可以是探究類、調查類、操作類、表述類的等等??傊?,一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人生觀的活動均可以成為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形式。但在“多樣”中,不變的是“實踐”。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不能淪落為只是“打對勾”“找人蓋章簽字”,而應是重在參與、實踐,在參與中去提升感知、在體驗中尋找感悟,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未來生活而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2]。
2.注重引導,關注評價
“有實踐無評價”必然影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必將導致實踐活動的“空”和“假”。在一線教學中觀察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對于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主要考核方式是以“有沒有相應的記錄、簽章”等為依據(jù),對于學生有沒有真正去實踐、過程如何等,沒有相應的更細化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依據(jù),對于一些“家長不作為”現(xiàn)象也沒有相應的制約策略。就目前形式而言,從班主任角度講,可以在班級內部進行一些小范圍的考核形式,如可以實施“三維考核”,即“學生自述自評——其他同學評價——教師評價”,通過完善的評價方式,促進實踐活動的開展,從而達到引導的目的。
我們可以利用班會課開展“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展示,即邀請一部分學生上臺就自己所參與的活動進行演講、PPT展示。筆者曾經(jīng)請L同學就他們小組“尋找宜興之美”的活動做了個展示,L同學利用PPT展示了他們所拍攝到的各種“美照”——山美、水美、竹美、壺美、笑臉更美;請C同學就他參加公益活動的一些細節(jié)、騎行過程中的點滴做一演講,同時請其他學生做好提問或相應的評價。這個過程既是展示的過程,又是評價、考核的過程,更是分享的過程。我們還可以利用班級黑板報進行公開展出,利用文字、圖片等展示班級里一些學生的實踐活動花絮。
通過公開展示、學生評定和教師評定相互結合的方式,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注入了自身的體會、情感和經(jīng)歷自己的思維過程,充分發(fā)揮了主體性,從而使“評價”的外部動機轉向內在的需求[3]。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向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性活動的積極性,使其成為學生參與度的新的激發(fā)點和生長點。
3.家校攜手,多方關注
家長是學生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實施的重要督促者和護航者。班主任可以通過恰當?shù)姆绞秸故緦W校實踐性活動取得的成果,展示班級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吸引家長對此投入更多的關注,增加其對此重要作用的認識,從而激發(fā)他們和學生一起設計實踐性活動的內容、方式,督促學生完成,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
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實施,讓學生動了起來,走出教室和家門,走近自然和社會,加強了學生與自然、社會的聯(lián)系,使其知識更鮮活、豐滿、深刻。假期實踐性活動作業(yè)的設計和評價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如何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周邊環(huán)境等條件,設計生動活潑、從容智慧、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性活動作業(yè)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朱碧雯,趙雷洪.基于WSR系統(tǒng)方法論的化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J].化學教學,2015(1).
[2] 陳美蘭.實踐性作業(yè)設計的原則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6).
[3] 潘華君.“討論模式”班會課在高三階段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5(25).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