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漢君
提問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師生互動,課堂上適時提問能抓住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思考問題。教師應因材施教,巧設問題,以問引學。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提問要難易度適中
我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不符合班里孩子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教師不太了解學情,把每個孩子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看成了一模一樣的,認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每位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來。殊不知,班里一部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是無法或不敢回答教師的提問的。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已挫傷了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的自信心。如《蘑菇該獎給誰》這節(jié)課,教師為了體現(xiàn)觀摩課的效果,在教學中把問題的難度設計得大了些。她設計的提問是:“為什么和高手比就是最棒的,就能得獎勵?”“高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導致課堂上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只能自答,課堂效果不夠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把握好學情。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根據(jù)孩子們的情況,緊扣課題,用課文的題目設計了問題“蘑菇該獎給誰呢?”當我?guī)е⒆觽冏x完課文后,他們就回答出了問題,因為答案就在課文當中。我的問題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悄無聲息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樂于讀書的學習興趣。試想,在課堂中教師設計的提問如果難易度適中就會將一堂課調(diào)控得得心應手,不但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得灑脫自如,孩子們也學得輕松;如果提出的問題難度較大,孩子們勢必會被嚇到,不敢回答,從此懼怕回答教師的提問。
二、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基本導向,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如果無目標、無重點隨心所欲地提出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低效或無效的現(xiàn)象,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更是無法突破。
在教學《安塞腰鼓》這篇課文時,我依據(jù)教學目標,抓住課文重點精心設計提問。我按課文中描寫的安塞腰鼓在“舞動前、舞動中、舞動后”的內(nèi)容設計出了這樣的提問:“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舞動前、舞動中、舞動后各有什么特點?”我的提問設計仿佛是一條線將整篇課文串在了一起,引著學生就此問題認真閱讀課文,使學生們在閱讀中尋找出了答案,層層深入。這樣的提問較好地切中了文章的要害,引導學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的關鍵,從而很快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三、提問要符合課堂實際需要
除了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外,還有許多問題是隨著課堂教學實際而隨時出現(xiàn)的,沒有在教師的預設之內(nèi)。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十分活躍的過程。孩子和教師在課堂中會隨著師生間的學習互動產(chǎn)生許多隨機的問題,教師應該靈機而動巧設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進一步探索學習,切不可回避問題,緊隨自己的教學設計一成不變進行教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恰巧就是教和學所碰撞出的知識火花。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肯定回答問題的學生,多給他們表揚和鼓勵,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學生的回答模棱兩可,與問題不相符,教師除了應引導學生尋找答案外,不應吝嗇自己的表揚激勵。切不敢含含糊糊搪塞孩子,更不能批評甚至于挖苦諷刺孩子。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而諷刺的語言會像利刺扎傷孩子,從此使他失去自信。
課堂提問一定要落在有效上。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仔細分析教材,認真?zhèn)湔n,精心設置問題,這樣才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性。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要有吸引學生興趣的亮點,才能引領學生陶醉于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使孩子們樂于遨游在你的課堂中。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硤口驛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聶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