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銳配電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白如冰/
四川無電地區(qū)35kV裝配式變電站典型應用
/北京科銳配電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白如冰/
四川無電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惡劣,致使變電站建設有效施工期短、交通不便、敏感因素多。35kV變電站采用裝配式模式建設,變電站按照功能分為高壓模塊、變壓器模塊、中壓模塊、綜合自動化模塊、配套模塊等幾個模塊,在工廠內預制生產,調試完畢后運到現場,通過一次、二次電纜光纜連接完成組裝,整體聯調后即可運行。本文介紹四川無電阿壩地區(qū)小金縣35kV宅壟裝配式變電站,驗證該模式的適用性,為其他地區(qū)變電站建設提供借鑒經驗。
四川無電地區(qū);裝配式變電站;35kV宅壟變電站;應用前景
由于地理環(huán)境惡劣等原因,四川甘孜、阿壩、涼山等地電網建設滯后,冬季缺電問題尤其嚴重。近年來,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不斷加大甘、阿、涼和巴中南江縣等無電地區(qū)電網建設力度,著力解決無電戶的用電難題。根據《四川省“十二五”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規(guī)劃及實施方案》(川辦發(fā)〔2011〕57號),截至2010年底,四川省仍有無電人口26.17萬戶112.37萬人,涉及48個縣(市、區(qū)),895個鄉(xiāng)鎮(zhèn)的3034個村。截止2012年底,通過統(tǒng)籌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農網改造升級、鄉(xiāng)鎮(zhèn)配網建設等資金,已累計解決14.54萬戶57.74萬人的用電問題。要加快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確保2014年底前基本解決四川省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到2015年全面解決。
四川無電地區(qū)具有有效施工期短、交通不便、敏感因素多、建設任務繁重等困難。為了減少運輸難度,減少土建工程量,四川無電地區(qū)新建變電站開始試點使用裝配式變電站建站技術。
裝配式變電站[1]改變了傳統(tǒng)的變電站電氣布局、土建設計和施工模式,通過工廠生產預制、現場安裝兩大階段來建設變電站。裝配式變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兩型一化”變電站的具體體現,其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組合、工業(yè)化生產、集約化施工,使變電站建設走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huán)境污染少、精細化建造的道路。
裝配式變電站是將變電站劃分為高壓模塊、主變壓器、中壓模塊、綜合自動化模塊、配套模塊五個功能模塊。各模塊在工廠中預制完成,并分別進行調試。設備運輸到現場安裝后,將高壓模塊、主變壓器模塊、中壓模塊及配套模塊等進行定位,采用一次電纜進行連接,并將綜合自動化模塊與其他模塊采用二次電纜及通訊線路進行連接,然后進行保護定值校驗,傳動試驗及其需調試的聯調工作,即可完成變電站的建設。這種變電站建站模式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jié)約勞動力,建筑質量易得到保證。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全絕緣、全屏蔽,站內沒有裸露帶電部位,提高了變電站的運行安全及可靠性。②變電站所有設備都在模塊箱體內,各功能模塊工廠化生產,在工廠內安裝調試完畢,現場吊裝接線就可以運行,縮短了變電站建設和調試周期。③站內幾乎沒有永久性建筑物,布置方式靈活,能適應各種地形條件和地塊形狀,變電站占地面積小,有效節(jié)約土地資源,節(jié)約耕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④外形美觀,易于環(huán)境協(xié)調,具有點綴和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 ⑤建筑物綠色環(huán)保,減小施工噪聲、節(jié)約施工用電和用水、減少廢料的產生以及廢水的排放等等。
小金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輸變電工程線路部分起于已建110kV管家河壩變電站,止于宅壟35kV變電站,線路路徑全長9.4km。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整個阿壩州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呈現工程投資大、施工難度大、協(xié)調任務重、工程時間緊等特點。
2.1 總體概述
變電站采用2臺3150kV主變,35kV單母線接線,10kV單母線分段接線,35kV及10kV各帶1所變柜,無功補償容量為2組600kvar。該站海拔2300米,所有的產品均選用高原型。
2.2 高壓模塊
35kV高壓開關采用充氣柜,SF6氣體作為絕緣介質,具有免維護、可靠性高、結構緊湊、操作簡便、占地面積小等特點,開關柜單列布置在箱體內,整個箱體采用高強度型鋼(工字鋼)組成的骨架構成基本承重框架,以保證箱體具有出色的抗震、抗風性能。整個箱體的墻壁是由金邦板(非金屬材料)、通氣層、防濕密封薄膜、歐松板、保溫材料、鋼結構(薄壁方管)、紙面石膏板等材料組成。因此它具有卓越的氣密性和隔熱性,能有效地防止室內產生凝露,更不用擔心長期使用會導致箱體腐朽,同時具有防塵、防腐、防潮、防火性能。具體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高壓模塊平面布置圖
2.3 中壓模塊
10kV中壓開關采用手車柜,該柜型性能穩(wěn)定、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開關柜雙列布置在箱體內,箱體材料同高壓模塊箱體。具體平面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中壓模塊平面布置圖
2.4 綜合自動化模塊
綜合自動化模塊內包括主變保護屏、計量屏、一體化電源屏、通信屏、視頻監(jiān)控及調度數據網柜、監(jiān)控主機屏等屏體,部分保護裝置下放到開關柜內,箱體材料同高壓模塊箱體。具體平面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綜合自動化模塊平面布置圖
配套模塊由戶內電容器柜組成,安裝在中壓模塊內,完成無功補償功能。高壓模塊、中壓模塊、綜合自動化模塊、配套模塊在工場內完成預制生產、調試后運到現場,與變壓器模塊整體聯調,完成變電站的建設。變電站2013年10月開工,2014年3月完工,4月底正式帶電運行,中間因為氣候原因停工幾個月,整個施工工期比以往大大縮短。該站為裝配式變電站在小金電網建設中的運用提供了范本,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進一步加快了小金縣電網的建設步伐。
裝配式變電站以“系統(tǒng)高度集成、結構布置合理、裝備先進適用”為目標,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組合,工業(yè)化生產,集約化施工,科技含量高,減少土地占用,資源消耗少,縮短建設周期,降低造價,環(huán)境污染小,提高變電站建設的效率和效益,突出變電站工業(yè)化設施功能定位,實現了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節(jié)約環(huán)保、節(jié)地節(jié)資,比較適用于地理環(huán)境惡劣地區(qū)變電站建設。四川阿壩小金35kV宅壟站成功運行后,又在甘孜、涼山等地實施了該模式變電站,如甘孜35kV烏拉溪、35kV茶扎變電站等,加快了四川無電地區(qū)電網建設。同時,川藏聯網配套落地工程的西藏昌都地區(qū)35kV新建變電站也借鑒四川無電地區(qū)的經驗,采用裝配式變電站模式,為該地區(qū)快速供電提供了保證。隨著電網的快速建設需求,預裝式變電站模式必將得到大面積的應用。
[1] 靳遠.變電站裝配式墻體應用淺析[J].建筑學研究前沿, 2013(4).
[2] 李松喬.加快110kV及以上預裝式變電站的創(chuàng)新速度(上)[J].高壓開關行業(yè)通行,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