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固華
飛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麗的夢想之一,無論是中國神話中偷食仙丹飛奔月球的嫦娥,還是西方故事里與海盜斗智斗勇的小飛俠彼得·潘,都滿載著人類對自由飛翔的渴望。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探尋飛翔的奧秘。從羽毛制成的翅膀到騰空而起的熱氣球;從順風飛行的滑翔翼到直沖云霄的大飛機,憑借著非凡的才智,人類終于欣賞到了藍天上的壯麗景象。
到21世紀的今天,人類已經(jīng)可以飛出地球奔向太空,而其中最重要的飛行工具就是火箭。正是因為火箭的存在,人類才得以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去探索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但是火箭也有弊端,它的造價特別昂貴,卻偏偏是一次性的飛行器。同學們想象一下,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造出來的東西用一次就再也不能用了,是不是光聽著就很心疼呢?
別著急,美國的藍色起源公司有好消息傳來,它們的“二手火箭”成功發(fā)射并回收,一舉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成功實現(xiàn)火箭重復使用的公司。也許過不了多久,火箭就能變得像飛機、汽車一樣普及,說不定在將來的某一天,同學們也能領略一回外太空的風光。
人們一度認為重復使用火箭不可想象,甚至還有人說火箭回收就是一個毫無希望的騙局,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New Shepard)火箭,讓這些人徹底閉上了嘴巴。
美國的藍色起源公司在2015年11月,首次實現(xiàn)“新謝潑德”火箭的回收,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成功回收可重復使用的火箭。接著在2016年1月,該公司使用此前回收的“新謝潑德”火箭從美國德州西部的試驗場發(fā)射升空,搭載著太空艙以接近4倍音速的速度飛升至101.7千米的高度,這個高度超出了世界公認的太空高度標準(100千米)。隨后火箭和太空艙都安全在地面著陸,一舉開創(chuàng)了火箭回收技術的新篇章。
兩次看似相同的發(fā)射,其中最大區(qū)別是對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tǒng)的邏輯進行了一個軟件變更。第二次發(fā)射的“新謝潑德”火箭更換了再次返回使用的降落傘,還升級了系統(tǒng),力求全面模擬今后再發(fā)射時需要更換的零部件。
不管怎么說,“新謝潑德”火箭的重復發(fā)射與回收,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
從外觀上看“新謝潑德”火箭顯得較為矮胖敦實,就像一根既粗又短的煙囪,似乎不太美觀,而且它只有1個噴嘴,跟動不動就有七八個噴嘴的大型火箭相比,顯得很是小家子氣。然而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家伙能把人送到太空,并且還能實現(xiàn)重復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謝潑德”火箭采用了推進式著陸的技術,而且在返回過程中,火箭與太空艙的著陸方式和地點并不一致。其中,火箭主體依靠八個制動裝置控制下降速度,在距離地面1.5千米時,自身裝載的BE-3火箭發(fā)動機點火,緩慢推進,確保飛船的姿態(tài)正確,從而完成軟著陸。而太空艙在降落時,則使用了三個大降落傘和反向噴射器來減速,成功在另一個地點安全著陸。
未來的“新謝潑德”火箭發(fā)送的飛船,預計可搭載乘客兩至三人,飛行高度為距地球100千米左右的太空軌道上。當然,它也可以用來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到那個時候,“新謝潑德”火箭就能完成從“其貌不揚”到“物美價廉”的大變身了。
火箭回收技術的研究,其實不止藍色起源一家公司,甚至不單單是美國在研究這項技術,像俄羅斯、法國,包括中國都有與之相關的研究計劃。那么,火箭回收究竟有何等魅力,讓這些空間技術的大國都爭先恐后地參與進來呢?
在藍色起源公司之前,有一家公司已經(jīng)做了大量關于火箭回收的研究,甚至還嘗試了好幾次可回收火箭發(fā)射的實驗,遺憾的是結果有些不盡如人意,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它旗下的“蚱蜢”火箭與“獵鷹9號”火箭,都是可回收火箭。其中的“獵鷹9號”與“新謝潑德”火箭相比,無論是尺寸還是功率都要更大一些,而且“獵鷹9號”火箭是近地軌道可重復使用火箭,其技術難度要比亞軌道的“新謝潑德”火箭復雜。
火箭可回收技術實現(xiàn)后,將大大節(jié)省航天發(fā)射的成本。據(jù)測算,對第一級火箭實現(xiàn)回收重復使用,能節(jié)省發(fā)射費用的80%;如果加上第二級,節(jié)省的費用能達到驚人的98%。以“獵鷹9號”為例,其燃料價值僅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0萬元),其他費用全都花在硬件上,發(fā)射一次最少也要6 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9億元),即使只讓發(fā)射成本降低80%,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火箭可回收技術實現(xiàn)后,將大大降低太空旅游的費用。藍色起源一位技術負責人這樣認為:“火箭重復使用允許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飛行,每次飛行都能提高太空探索和研究的經(jīng)濟可行性,為所有人開啟太空之旅。如果能像飛機一樣使用火箭,那么進入太空旅游的費用可能就只要幾百美元?!?/p>
火箭可回收技術的實現(xiàn),或許是實現(xiàn)人類星際旅行、星際移民不可或缺的一步,它將給人類未來的星際航行提供原始的技術積累。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人類的智慧與科技的力量,一次性的火箭肯定能多飛幾次,甚至有一天,它能載著我們的子孫后代飛出太陽系、飛出銀河系,飛向那些我們想去而去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