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如意
寶寶一旦生病了,很有可能需要吃藥。而這時候,爸爸媽媽會不會犯愁呢?怎么喂藥才科學(xué)?寶寶不愿意吃怎么辦?
喂藥前,核對劑量與用法
每次服藥前,爸爸媽媽首先要核對醫(yī)囑,確定服用時間與方法,如是否需要空腹,是否有副作用等等。對于液體類藥物,或者需要調(diào)配的藥粉,在使用滴管、喂藥器或小藥杯量取時,劑量一定要精準,最好視線與容器刻度保持水平相對。如果寶寶因病情需要須同時服用西藥與中藥,建議將兩者服用的時間間隔至少2小時以上。
喂藥時,要重視寶寶的感受
為了提高寶寶的接受度,大多數(shù)兒童用藥有甜味或包裹糖衣,再加上為了保證藥效,因此一般建議以溫開水服用,若希望增加甜度,吸引寶寶服用,可另外加少許果糖,或是服藥前給他吃一粒糖果,不僅讓寶寶比較容易吃藥,也不會影響藥效,但要避免加入奶類或者果汁混合喂藥,會造成營養(yǎng)成分與藥物混合,產(chǎn)生藥物反應(yīng),或嚴重影響藥效。
許多寶寶可能抗拒吃藥,這讓爸爸媽媽操碎了心,因此有時候發(fā)現(xiàn)他不配合,就采取強行灌藥的方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會讓寶寶對于吃藥更加抗拒。比起使用滴管、藥杯或?qū)S梦顾幤鳎绕洳唤ㄗh使用針筒強行喂藥,因為以針筒強迫喂藥,不但有嗆到氣管的風(fēng)險,還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
面對寶寶的抗拒,爸爸媽媽要設(shè)法盡量提高他對藥物的接受度:在醫(yī)生開醫(yī)囑時,可以咨詢能否減少藥物種類、以水劑為主、避開苦澀的藥粉等等;避免在喝奶時間喂藥,預(yù)防嘔吐的發(fā)生;服藥后給予寶寶一些小獎賞作鼓勵;讓寶寶參與攪拌藥粉、選擇服藥順序(同時需要服用幾種藥)或跟他玩干(藥)杯游戲。一次給予少量藥品,避免哽塞或嗆咳,同時也要避免在寶寶哭鬧時灌藥,以避免嗆到。
服藥后,細心觀察
在寶寶吞下藥物后,由于他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再加上身體狀況欠佳,因此爸爸媽媽更要謹慎觀察他的服藥反應(yīng)。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吃藥后出現(xiàn)疹子、神智異常、昏睡、抽搐、持續(xù)嘔吐、嚴重腹瀉、腹痛,或沒有藥效時,最好盡快就醫(yī),確認是否有藥物過敏、劑量不恰當或特殊的藥物副作用;對于這類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的藥物,要及時記錄下來,避免日后再次服用。
如果寶寶吃了藥卻又吐出來,那還要再補喂一次嗎?答案是看情況。如果寶寶只是吐了一點點,不需要特別補充;如果是全部吐出來了,則可選擇補喂一次劑量。但需要先安撫好寶寶的情緒,適時鼓勵之后再嘗試重新喂藥。想要避免寶寶吃藥后嘔吐的情況,最好選擇在喂奶或吃飯前后半小時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