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睿+葛建新+王平
【摘要】 目的 探討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性胃病的臨床特點及其與肝功能分級、食管靜脈曲張的關系。方法 回顧106例肝硬化患者胃鏡檢查結果, 并對其并發(fā)門脈高壓性胃病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06例肝硬化患者中, 食管靜脈曲張79例(74.5%), 門脈高壓性胃病62例(58.5%)。隨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級別升高, 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及嚴重程度呈上升趨勢(P<0.05);而隨著食管靜脈曲張嚴重程度上升, 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亦有上升(P<0.05)。結論 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隨肝功能分級級別升高及食管靜脈曲張嚴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關鍵詞】 肝硬化;門脈高壓性胃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50
門脈高壓性胃?。≒HG)是肝硬化患者的胃腸道常見表現, 該病由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胃黏膜出現淤血、水腫或糜爛, 屬胃黏膜非炎癥性病變, 多引起肝硬化患者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據相關研究顯示, 大約50%的肝硬化患者可見PHG[1]。本研究以106例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該病的發(fā)病特點, 探討防治措施。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南京江北人民醫(yī)院消化科2008~
2014年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06例, 其中男68例, 女38例, 平均年齡(54.46±3.21)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93例, 酒精性肝硬化8例, 其他5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級:A級26例(24.5%), B級37例(34.9%), C級43例(40.6%)。
1. 2 方法 胃鏡檢查采用Olympus H260型電子胃鏡。內鏡下詳細記錄胃黏膜損傷情況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PHG按McCormack標準分為輕度和重度[2]。食管靜脈曲張程度按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昆明會議標準分輕、中、重度[3]。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胃鏡檢查顯示, 106例肝硬化患者中, 食管靜脈曲張93例, 占比87.7%, 包括輕度患者22例, 中度患者31例, 重度患者40例;PHG患者69例, 占比65.1%, 包括輕度患者33例, 重度患者36例。隨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級別升高, 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及嚴重程度呈上升趨勢(P<0.05)。見表1。隨著食管靜脈曲張嚴重程度上升, 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亦有上升(P<0.05)。見表2。
3 討論
PHG是引起肝硬化患者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常見原因, 但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 多數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fā)癥狀行胃鏡檢查時發(fā)現。PHG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 多被認為是門靜脈高壓導致胃黏膜毛細血管、小靜脈擴張、黏膜水腫, 該病的組織學特點為無炎癥性或輕度炎癥細胞浸潤, 可見顯性或非顯性出血現象, 鏡下表現為黏膜或黏膜下小血管擴張。Papazian等[5]認為, PHG的特征性改變?yōu)轳R賽克征, 敏感性為94%, 特異性為99%。據相關研究顯示, 門脈高壓患者胃黏膜多呈花斑型、猩紅熱疹及櫻紅斑點。相關文獻研究中, 對門脈高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經胃鏡檢查顯示, 輕度PHG患者占42%, 其中14%患者呈花斑型;對照組輕度PHG患者占13%, 其中花斑型只占3%, 說明PHG的花斑型損害易發(fā)生出血性改變。PHG的發(fā)生與肝功能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肝功能障礙使白蛋白合成明顯減少, 胃黏膜出現水腫, 腸源性擴血管物質、胰高血糖素等明顯增加, 降低胃黏膜的有效血容量, 出現缺氧情況。本組病例中, 重型PHG在Child A、B、C 級中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PHG的病變程度多取決于肝功能的損害程度, CHild C級患者更易發(fā)生胃黏膜病變。結果顯示, 肝功分級越高, PHG的發(fā)病率則越高, 且PHG病變程度隨之上升(P<0.05)。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與門脈高壓性胃病均由門脈高壓引起, 二者可獨立發(fā)病, 也可同時發(fā)病。本研究中, PHG輕、中、重度食管靜脈曲張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別為54.5%、74.2%、80.0%,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即隨著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的增加, PHG發(fā)病率越高。本組病例由于樣本量較小, 且選擇的患者均為肝硬化住院患者, 可能存在選擇偏倚, 但從上述數據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即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性胃病發(fā)病率隨肝功能分級級別升高及食管靜脈曲張嚴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參考文獻
[1] Thuluvath PJ.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Am J Gastroenterol, 2002, 97(12):2973-2978.
[2] Mccormack TT, Sims J, Eyrebrook I, et al. Gastric lesion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inflammatory gastritis or congestive gastropathy? Gut, 1985, 26(11):1226-1232.
[3] 丁大洪.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鏡下診斷和治療規(guī)范試行方案.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00, 17(4):198-199.
[收稿日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