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田磊]
?
無論生活怎樣,請你記得最初的夢想
[輯/田磊]
精神感冒:是一種心理疾病,其特征是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沒有特別的快樂的感覺,精力衰退,反應越來越慢,常常會覺得自己沒用。精神如果感冒了,一定要積極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電腦植物人:在玩電腦時,你的手指就像機器一樣僵硬,你的腦袋已經變成向日葵,只會隨著光標的移動而移動。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但不幸的是,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一步一步走向退化。若我們再不覺醒,那么也許有一天,我們都將成為“電腦植物人”。
屏聚:是現代社交聚會中出現的一種新現象,就是大家雖然聚在一起,但都忙著刷自己的手機屏幕。當青少年聚在一起時,也經常開啟這種屏聚模式。這種習慣除了影響視力,還會阻礙大家社交能力的提升。
冒名雞湯:為了吸引眼球,提高點擊率,一些公司或個人冒用名人身份,在網絡上發(fā)布各種類似心靈雞湯的文本和語錄。莫言、馬云、喬布斯、巴菲特等國內外名人,都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高產作家”。這種“冒名雞湯”已構成法律上的侵權,需要我們警惕。
彩虹族:他們能在工作、生活中尋找最佳平衡點,每天生活都如彩虹般健康。他們會有意識地為自己減壓,注意均衡營養(yǎng),主動抵制不健康食品;堅持鍛煉,確保睡眠充足,堅持定期體檢。
尷尬癥:是一種遇到自認為會讓人尷尬的事情時下意識想要逃避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這些所謂尷尬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中國人最講人情世故,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也不清晰,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時刻,比如被陌生人催婚和催生、跟孩子聊性、難以回絕朋友提出的過分要求等,動不動就覺得“尷尬癥”要犯了。
聽話主義:聽話主義是當下中國教育的一種弊端,過分強調聽話的教育只會讓學生變得唯唯諾諾,不敢逾矩,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挑戰(zhàn)勇氣,將聽話主義請出教育詞典,挖掘“不聽話學生”身上潛藏的創(chuàng)造力,刻不容緩。
零食鐘:是指人體除了有反映人體作息時間習慣的“生物鐘”,還有反映吃零食習慣的時鐘,時間在每天上午11點01分、下午3點14分和晚上9點31分。人在這些時間胃口大開,一天下來,可能會多攝入750卡熱量。避開在“零食鐘”時間進食,有助于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