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好奇害死貓”這句話讓我認為“好奇有害”,也讓我變得沒什么好奇心。但在2015年發(fā)生的幾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去年,憑借在安徽首屆青少年科技發(fā)明大賽上獲得的好成績,我獲得了一次參加以色列創(chuàng)新之旅國際夏令營的機會,可以和以色列的老師學生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在農(nóng)業(yè)實驗課上,我和幾個同學合作,制作“魚菜共生”架臺與1:1模型。當時,我很好奇架臺中間的管子為什么沒有安裝過濾網(wǎng),萬一臟水流進魚缸里,導致魚類死亡怎么辦?
雖然不解,但是我沒有請教其他同學,只是自己獨自思考了一會兒,見想不出個所以然就放棄深究了。
管他呢!我心里想,照著圖紙做不就行了!
然而鄰桌的以色列學生卻不停地舉手提問:“老師,我認為圖紙上的拼裝方法是錯誤的!能換一種方法嗎?”
“老師,這里為什么要通電?能解釋一下嗎?”
“請問老師,有什么方法能讓水直接流回去嗎?”
他們真吵,我心里想。
可是,心懷好奇并勇敢提問的他們最終獲得了回報:他們弄懂了自己的疑問,并改進了設備模型。
上物理課,大家都在認真記筆記,一個以色列學生突然舉起手:“為什么左上角金屬不會熔化?”
“因為還沒達到熔點唄。”我身旁的中國伙伴嘀咕了一句。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這是因為它被干冰“冰凍”了。但即使我有不同想法,我也沒想過和別人探討,只是默默地依照著筆記來記憶——不熔化就不熔化,管那么多干嘛,反正又不是考試內(nèi)容。
當然,老師不會知道我心里的嘀咕,他詳細地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在恍然大悟的同時我又有點小感嘆:如果不是有人提出疑問,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我一直都不會知道。
“嘿,你知道蟲卵為什么會那樣排列嗎?剛才我沒聽清?!弊诤竺娴哪嗡呐奈业募绨?。
我想了想,搖搖頭:“不知道。”
“天吶!難道你沒有問老師嗎?”
“沒……”
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卻也突然明白了,這個面積比北京稍大一些的彈丸之地,在自然資源極度貧瘠的情況下,為什么科技卻如此先進,綜合實力遠超中東地區(qū)的其他國家。
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問很多個“為什么”。
現(xiàn)在想一想,好奇心真的很神奇,它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了“萬有吸引力”“歐姆定律”“稀有氣體”……中東人譏稱以色列人為“仙人掌”,但我從未見過那么聰明的“仙人掌”。也許他們聰明的秘密就在于此?
好吧,我現(xiàn)在就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