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 要】吹打樂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器樂,它的特點是吹奏樂器和擊奏樂器并重,可分為“坐樂”和“行樂”兩種演奏形式。演奏形式不同,樂曲亦有區(qū)別。
【關(guān)鍵詞】嗩吶;吹打樂;合奏
中圖分類號:J632.62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85-01
流行在各地的吹打樂種類繁多,可根據(jù)所用的樂器分為“粗吹”和“細吹”兩大類。第一類以嗩吶或管子為主奏樂器,第二類用笛子作主奏樂器。前者以“潮州嗩吶大鑼鼓”為代表,后者以“陜西鼓樂”和“蘇南吹打”中的笛吹鑼鼓為代表。
浙東鑼鼓主要流行在浙江東部的奉化、紹興、嵊州和溫州一帶,據(jù)傳說及文獻記載,這一樂種在明代當(dāng)?shù)匾延辛鱾?,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浙東鑼鼓的演奏者多為民間吹鼓手和道士,除在婚喪大事中演奏之外,亦在民間節(jié)日和求雨迎神等祭祀活動中表演。浙東鑼鼓包括細吹(笛子主奏)、粗吹(嗩吶主奏)、綜合性鑼鼓曲和屬于擊奏樂器合奏的清鑼鼓等不同的演奏形式。其曲調(diào)源于戲曲音樂、民歌小調(diào),代表性曲目有《大轅門》《武轅門》《都花》《繡球》《十番》《將軍得勝令》《劃船鑼鼓》等。浙東鑼鼓樂隊編制不一,常用管弦樂器有招軍、嗩吶、笛子、簫、笙、管子、二胡、碗胡、琵琶、三弦、揚琴等,擊奏樂器有板鼓、扁鼓、堂鼓、大鼓、云鑼、馬鑼、大鑼、冬鑼、抬鑼、令鑼、柴鑼、鬧鑼、狗叫鑼、小京鈸、京鈸、次鈸、大鈸、木魚、板、星等。在實際演奏中,多以四或五人演奏,一人演奏數(shù)件樂器?!段滢@門》是流行在紹興一帶的一首優(yōu)秀鑼鼓曲,樂曲以明代抗倭戰(zhàn)爭為題材,表現(xiàn)了浙江沿海一帶人民歡迎“戚家軍”凱旋的熱烈場面。樂曲由引子和4個段落組成,吹打相間,相得益彰。用鑼鼓開始由嗩吶主奏的引子,表現(xiàn)了人們慶祝勝利的喜悅心情。第一段是慢板,表現(xiàn)了將士們凱旋的動人情景。第一段以鑼鼓和有吹又有打的第二段相聯(lián),第三段第一部分用鑼鼓演奏,第二部分用嗩吶演奏,情緒逐漸熱烈。第四段表現(xiàn)了父老鄉(xiāng)親為將士們把盞慶功的情景,最后用鑼鼓把樂曲推向高潮。
潮州鑼鼓主要流行在廣東汕頭一帶,主要用于民間會社游神賽會及其他喜慶活動,其演奏形式有大鑼鼓、小鑼鼓、蘇鑼鼓、笛套古樂等多種,其中以大鑼鼓最具代表性。潮州鑼鼓中有不少套曲直接取材于潮劇的情節(jié)和音樂,因此它的發(fā)展過程可能和潮劇有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民間藝人回憶,潮州鑼鼓亦有較長的歷史,至少在清代咸豐年間已非常成熟。潮州大鑼鼓分“文”“武”兩大類別,前者多為敘事性的抒情樂曲,后者多描繪戰(zhàn)爭場面。武套所用樂器有大鼓、低音鼓、斗鑼、深波、欽仔、抗鑼、蘇鑼、大鈸、小鈸等擊奏樂器;吹奏樂器用雙管編制,嗩吶兩支,竹笛4至8支;不用弦鳴樂器。文套用的擊奏樂器與武套相同,但斗鑼的數(shù)量少;吹奏樂器有嗩吶及笛子;弦鳴樂器有揚琴、柳胡、三弦、琵琶、提胡、大胡等。
潮州大鑼鼓依照主奏樂器的不同,分為嗩吶大鑼鼓和笛套大鑼鼓,代表性曲目有《雙咬鵝》《拋網(wǎng)捕魚》《擲釵》等。潮州小鑼鼓編制與大鑼鼓基本相同,只是不用大鼓和斗鑼而改用蘇鑼,樂曲有《畫眉跳架》等。潮州蘇鑼鼓又名“八音”,是吸收、融合漢劇鑼鼓及曲牌而形成的吹打樂形式,樂隊編制與大鑼鼓相似,但不用深波及斗鑼,以蘇鑼、蘇鼓、哲鼓為主,曲目多源自漢劇曲牌。和潮州弦詩一樣,潮州鑼鼓也有“輕三六”“重三六”“輕三重六”和“活五”四種調(diào);常用的板式有頭板、二板、三板和拷拍?!稈伨W(wǎng)捕魚》為嗩吶大鑼鼓曲,來源于潮劇《二度梅》中伴奏身段和舞蹈的音樂,描寫漁家父女捕魚時救起被奸臣迫害而投河自盡的忠臣后代。樂曲由慢到快,從散板的前奏開始后接《八板》(中板轉(zhuǎn)快板)、《柳青娘》(中板)、《飛風(fēng)咬書》(小快板)和《水底魚》(快板)四支曲牌,最后用收場鑼鼓結(jié)束。
蘇南吹打的歷史悠久,其演奏組織主要有兩種,一是僧人和道士組成的樂隊,多在佛教和道教的法事中演奏;二是農(nóng)民組成的樂隊,稱為“堂名”,多為婚喪喜慶活動演奏?!秾④娏睢肥巧虾C褡鍢穲F根據(jù)蘇南吹打同名曲牌加以改編而成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氣勢宏大,威武雄壯,情緒熱烈,速度富有變化,音樂跌宕起伏,表現(xiàn)了古代千軍萬馬簇擁著威武的將軍得勝歸來和人們歡慶勝利的歡樂之情。改編者在改編時對原曲進行了精減和刪節(jié),同時在樂曲開始部分加了一首曲牌,擴大了樂隊的編制,增加了笛、笙、號筒、先鋒、定音“十面鑼”、低音大鑼等樂器,使樂隊色彩更豐富,表現(xiàn)力也更強。全曲由前奏、主體、尾奏三個部分組成。前奏以號筒、先鋒等樂器奏出的號角聲開始,繼而鼓號齊鳴,引出主體部分;主體部分是嗩吶曲牌,又分為三個段落。在這一部分中,改編者用了不同的音樂材料和不同的宮調(diào)。在配器時,把樂隊分為“粗吹鑼鼓”和“細吹鑼鼓”兩組,并在這兩組的基礎(chǔ)上作種種變化;尾奏部分由《急急風(fēng)》《求頭》《七記音》三個鑼鼓段組成,陣陣號角,鑼鼓齊鳴,全曲在熱烈歡騰的高潮中結(jié)束。
綜上所述,吹打樂,演奏風(fēng)格粗獷,擅長表現(xiàn)喜慶熱烈的情緒,北方吹打樂重在吹,所以嗩吶在吹打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