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一般人只需經(jīng)過3次考試,我卻經(jīng)歷了6次。人生歷程跌宕起伏,記憶中最深的除了苦讀、歷練以及國運造化而外,最難忘的就是伴隨我成長、給予我?guī)椭睦蠋煛?/p>
1957年我12歲,市南小學畢業(yè),卻沒能升上初中。班主任趙升曾經(jīng)在課堂上講過:“楊慧天的智力是全年級最好的。”看來,肯定不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
我未被錄取最主要的原因是六年級時的一堂音樂課。授課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老師,長得蠻秀氣。我們班同學有個毛病——“欺善怕惡”,比較兇的老師上課秩序就好,比較和善的老師上課經(jīng)常是鬧哄哄的。這堂音樂課就鬧得幾乎上不下去。碰巧校長丁益智巡視學校,看到此情況后即進教室,全班同學頓時鴉雀無聲。丁校長戴一副銀絲眼鏡,四方臉,清秀而威嚴(1964年批判電影“早春二月”時,我找來柔石的短篇小說集,上面有柔石的照片,一看我就覺得丁校長的面貌酷似柔石)。他一進教室就大聲問:“誰鬧得最兇?”無人回應(yīng)。他就采用民主程序,在他的主持下,經(jīng)過幾輪“民主”選舉,最終將我選為鬧得最兇的人。丁校長當即在班上宣布,令我停課一個月。后來還是父親幫我寫了一份檢查,半個月后才允許我上學。
其實丁校長盯我也不是一兩天了。我們班的教室緊靠南明河,很多同學用麻繩拴了個舊燈泡,并在燈頭上鉆了個洞,將水灌進燈泡里,一甩一甩的挺好玩。我也找了個舊燈泡來玩,上寫字課(現(xiàn)在叫書法課)時將燈泡丟下河,打起水來可供全班同學磨墨用。丁校長平時經(jīng)常坐在辦公室里掃視大院,我提著燈泡被他瞧見,當即將我的燈泡沒收了。
總之,我初中落榜,是因為“德”不過關(guān),雖然智力最好,也不能升學。我想起父親給我講過從前科舉開考前,考生在貢院推著魁星像轉(zhuǎn),邊轉(zhuǎn)邊喊:“有德有才者中!有德無才者中!有才無德者不中!無才無德者不中!”看來,上世紀50年代的學風尚古,雖不能升學,但也心服。多年以后,我還記得那時的班主任和校長。
記得父親當年從我的成績冊上看到班主任的名字時,說了一句:“你們老師怎么取了個仆人的名字?”40年后他的這個疑問我才解開。1997年,有天我去妹妹那兒,她家住8樓,爬到6樓見到一個老人好像是我小學三年級的歷史老師。我就問:“老師,您是不是在市南小學教過書?”他答:“是”,并讓我到他屋里坐坐。我問起我們班主任時,他說:“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從河南他的家鄉(xiāng)來了幾個農(nóng)民,說他是逃亡地主,把他揪回河南后打死了?!贝藭r我才明白,老師趙升的名字是化名。
我剛畢業(yè)離開市南小學,丁益智校長就被打成右派分子。1962年我上二中時,每天早晨在郵電大樓和曹狀元街拐角處還見到他。1966年“文革”開始,丁益智校長不堪造反派揪斗、毒打,自殺身亡。
二
考不上初中只能在家呆著。當時母親在郊區(qū)中曹中心小學任教導(dǎo)主任,我就去跟她住。在中曹小學,我每天燒火、做飯,平時就去河里捉魚、上山摘野果,日子過得蠻自在。
1958年來了3個轉(zhuǎn)業(yè)軍人,在中曹小學辦了個民辦中學——飛躍中學,我報名讀了兩個月。7月回貴陽考初中,這次被錄取進了貴陽一中。這一屆初中共有10個班,我在二班。班主任陳長是剛從上海師專畢業(yè)志愿來支援貴州教育的一個女老師,典型的上海姑娘,很漂亮。在大禮堂的迎新大會上,我代表新生上臺發(fā)言。過后父親對我講,鄧永璋(解放前是貴陽中學校長,解放后任一中地理教研組長,后到教導(dǎo)處當干事)老師對他講,我在大會上的發(fā)言落落大方、聲音洪亮、口齒清晰頗有風度。班干選舉時我被選為學習委員。我上課時是不太聽課的,因為老師一講,我翻書一看就理解了,再講下去我也就不聽了。課余常帶班上一幫小同學到公園、貴陽四周的山上摘野果子吃,班主任也管不住我們。初二時貴陽師院來了一批畢業(yè)生到我班實習,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是從西藏當兵回來的,平時經(jīng)常對我們講講西藏的事情,說他準備寫一篇發(fā)生在雅魯藏布江邊的小說,我對他還蠻感興趣的。1959年的中秋夜,我?guī)Я藥讉€同學到火車站后的山坡上玩,回來后經(jīng)過火車站時看見這個實習老師一個人在候車大廳等車,我們就上去和他打招呼。他跟我們講,部隊招他回去了后來我們才知道西藏發(fā)生了動亂。
三
1961年考高中,我又沒被錄取,理由是“政審”不合格,原因是我父親楊心南是右派分子。這屆中考,我是貴陽市總分第一,作文第一,有的老師都為我抱不平。
此時母親被調(diào)到寬苑小學(民辦小學)當校長。這時還是困難時期,母親到了這所學校后,當?shù)氐纳a(chǎn)大隊長(姓張,苗族)很關(guān)心老師們的生活,考慮老師們買菜困難,就給不是當?shù)氐睦蠋熋咳朔至藥追值兀约悍N點糧食作物、蔬菜改善生活。我整天就在地里干農(nóng)活:種蔬菜、小麥、蕎麥、紅薯,還用了一整天在旁邊開了一塊荒地,累得“汗流浹背”。后來母親又叫我到學校代課教二年級,每月給我20元錢。沒過多久,母親又叫我到離學校7里左右的豐報云去辦個一、二年級的合班。那寨子有十幾個8歲左右一、二年紀的學生,每天來回走十幾里太辛苦,這樣,每天我就早去晚歸。
四
1962年4月我在報上看到陳毅的講話,估計政策有所改變。7月份又報名參加中考,這次被錄取分到了二中。在二中我又當上學習委員。有次幾何測驗,五個題,有的同學一道題都沒做完我就交卷了。班上有同學直呼我“神童”。我父親到二中來看我,恰巧教導(dǎo)處的一個老師是他1937年在貴陽女師當教務(wù)長時的學生,他順便就將我轉(zhuǎn)回一中。在二中的這個學期,我的總分是班上第一名。
五
到了一中后,感覺總體水平比二中要高一些。在一中,物理、數(shù)學、化學競賽我分別拿了一、二、三名,連續(xù)3個學期班上總分第一。體育方面,三大球、兩小球都打得不錯?;@球是校隊隊員,羽毛球單打全校打得最好,校運會上鉛球第二,110米高欄、鐵餅、手榴彈第三。
1963年,一中63屆的一個成績優(yōu)秀、且身為學生會主席的學生高考未被錄取。1964年搞“四清”運動,強調(diào)階級成份,64屆高考結(jié)果一公布,一些所謂家庭出身不好的學生全軍覆沒,沒考上大學,我感到寒冬就要來臨了。進入高三,學校氣氛大變。首先班上的團支部改選,新任支書的父親是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宣傳委員的父親是省委宣傳部長。班主任和團支部經(jīng)常招集班上革命干部、工農(nóng)家庭出身的同學開會,也不知他們在談?wù)撌裁?。高三畢業(yè)班同時在搞一個運動,就是父母親有點問題的同學,都要站出來公開交代父母親的問題,同父母劃清界線,以爭取好的表現(xiàn)。其他班的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特別是高三(1)班最熱鬧,有人公開和家里“決裂”從家里搬到學校來?。挥腥艘驗榻淮彝サ某髳簹v史比較徹底,榮膺在有線廣播上發(fā)表演講(當時在高三畢業(yè)班每個班都安上一個喇叭,其他年級都沒有)。我們班的班主任和團支部叫我第一個走上講臺,交代父親的歷史問題,批判他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同他劃清界線。但我的發(fā)言未如他們所望,本班的運動也冷冷清清走了過場。
1965年高考,我當然地落榜了。我想向有關(guān)部門寫封信申訴一下。父親知道我這個想法后,告訴了他的朋友王萼華(原任貴陽一中語文老師,人稱“王語文”)。王即為我寫了一封信,陳述了我的“德智體”優(yōu)秀表現(xiàn),希望要公平對待云云。我自己寫了一封信。大致內(nèi)容是:“大學招生簡章錄取新生有這樣一條:考生德、智、體合格,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隆沂鞘胤ü瘢聭?yīng)該合格。‘體和‘智都是最優(yōu)秀的,你可以調(diào)閱我的高考試卷看,為何不錄取我進大學?!毙艑懲旰?,想起畢業(yè)前,全市高中畢業(yè)生集中到貴陽女中聽市委宣傳部于部長的報告,覺得這人還有點文化,又是主管教育的,就在信封上寫上“市委宣傳部長余部長收”,將王老師和我的信一起裝入信封寄出。過了幾天我就收到了回信,我看落款是“于佳臨”,過后我打聽,就是宣傳部長本人。于部長的回信口氣比較委婉:你檢查一下自己有無缺點呀。并不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最后一句是:如果你還想考大學,明年可以再來。
我和大多數(shù)65屆中學畢業(yè)生被安排到市建公司當泥水工。
第二年(1966年),為了再次參加高考我辭去了工作,去辦事處登記報名高考。身體檢查了,準考證也領(lǐng)了,突然,5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5月16日通過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全面開始了。報上登出1966年6月6日、6月11日,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和北京市第四中學的部分高三畢業(yè)生給黨中央、毛主席寫的信,提出廢除高考,將“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推遲半年進行的通知》發(fā)出。結(jié)果,我大學考不成,工作也丟了。
六
1977年底報上登出恢復(fù)高考的信息,我當時沒報名。沒過多久,1978年高考又來臨了,傳聞這次高考分數(shù)要公布,我覺得這就有希望,還跑去動員了好些當年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報名。十幾年沒碰數(shù)理化了,又一直在上班,只給了幾天的復(fù)習時間,草草看了下公式就參加了考試。結(jié)果在7.8萬多考生中名列前200名,達到初選分數(shù)后,填了表,我所在的單位貴陽紅星拖拉機廠鑒定也寫了。當時我想,雖然我的分數(shù)超過錄取線許多,如果去報考那些“重點大學”,可能會因為年齡偏大不予錄取,最好是選擇省內(nèi)院校。我弟楊慧人是貴州圍棋冠軍,與愛好圍棋的貴州農(nóng)學院的黨委書記時思文是棋友,時思文聽說了我的情況就說,你這么高的分,只有第一志愿填貴州農(nóng)學院才行,我答應(yīng)了。錄取到貴州農(nóng)學院后才知道,貴州農(nóng)學院招生辦連續(xù)幾天到貴州省招生辦等我的檔案投出,直到第三天才拿到我的檔案錄取到該校。這樣,10年后我才真正憑考試成績順利進了大學,就讀于貴州農(nóng)學院農(nóng)機系,學本行專業(yè)。
(作者系原貴陽紅星拖拉機廠退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