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華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晚上躺在床上,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一本書。這是一本散文集,書名為《走著走著花就開了》,是姑蘇小女子曹麗琴所著。
初識曹麗琴,是陪散文評論家王聚敏經(jīng)鎮(zhèn)江去丹陽,小曹也從蘇州趕過來聽講座。時間短暫,匆匆一晤,未及敘談。數(shù)年后,省作協(xié)在鎮(zhèn)江南山的碧榆園召開蘇南片作家會議,又和小曹相遇。此間,我們有了較多接觸和交流,在一起游了鎮(zhèn)江的北固山、西津渡,也一起去了丹陽的天地石刻園,并和葉兆言、儲福金兩位名家四人拍了張合影留念,照片還是小曹回去后從網(wǎng)上傳給我的。至此,我開始關(guān)注曹麗琴,在網(wǎng)上搜索了她的幾篇文章,十多天后又收到她快遞過來的散文集,讀后令人十分驚喜。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起點高,寫作路子正,小女子不俗也。
“散文易學難工。”時下寫散文的很多,但能寫出好的散文很難,報刊雜志發(fā)表的大量散文作品,也大多是一般化的,真正耐讀的并不多見。曹麗琴的散文,雖也是“行走記游”“日常敘事”和“詠物抒情”之類,但卻寫得大氣,全無那種風花雪月、無病呻吟、虛偽矯情的小女人俗氣,不僅給人以親切、平實和透明,更具獨特的體悟和思考。在其作品中,我認為《一個人的三峽》可視其為代表作。該文以六個短章敘寫了游長江三峽的全過程,憶史、記事、寫景、抒情高度契合,在出彩的佳構(gòu)和語言中彰顯出作者強烈的主體意識,其真誠、真情和思想足以能抵達讀者的心靈。請看在其短章《紅月亮》中的敘寫:“不要懼怕這無邊的黑暗和重重的陰云,也不要對四季輪回和時光流逝而悵惘、憂慮。敞開心扉吧,把美呈現(xiàn)出來。情操堅守,晴空萬里。夜色正因了你,才倍添了這份讓人如此憐愛和動容的震顫;這番江面因了你,才漸顯水月交融般的詩情;還有那些趕路迷失的人,才重新找尋到了行走的方向,包括混沌已久的我,才激起了心湖的一點漣漪……不論何時,漫漫黑夜怎能缺失這些許的光亮和熱情呢?”
在其短章《青青壇子嶺》中,在抒寫了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后,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但是,不免又有些憂慮和悵惘。這個世界,是人與萬物共有的,人定不能勝天。我們在追求科技進步,現(xiàn)代化進程的同時,人與天的和諧這一主題往往被忽視和遺忘。怎樣讓時代發(fā)展與人與天和諧同步,應(yīng)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且要一代代人深思、研究和彌補,刻不容緩?!?/p>
在其短章《神秘的巫峽》中,重點寫了神女峰,其真誠足以感人肺腑。其中一處這樣寫道:“在時間的洪流里,你以同一種守望的姿態(tài),佇立成中華大地上一種愛情的象征,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夢的渴望。由此,感動了多少人的心靈。當眾人都因遙望到你深情的身影而歡欣萬分時,我真想淌過這番長江水,翻過這片重重山,駕一朵白云,來到你的身邊,為你擦去眼角的淚水,拂去你心頭一絲甜蜜的苦澀,或者是苦澀的甜蜜。但是,我不能,山川云靄不解我的心,它們與你一樣沉默,沉默得讓我為之扼腕和驚悸,甚至喉嚨哽咽,發(fā)不出一點聲音,唯有兩眸閃動的淚花?!?/p>
曹麗琴的散文集中,像這樣的奇思妙想佳章麗句多得是了。由此,我認定小曹是真正懂得了散文,她知道真正的散文應(yīng)該怎樣寫。她所寫作品絕無漫天過海的囈語,而是從心靈里流淌出來的,以真誠示人,以真情感人,反映出自己的不俗與才情。
當下的社會,是一個經(jīng)濟呈現(xiàn)繁榮但眾生喧囂浮躁的時代,曹麗琴能始終保持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以孤燈為伴,默默地耕耘,寫出清新質(zhì)樸且具有一定思想水準的散文,可讀耐讀,實在不易。正如她自己在書中所說:“我們的社會和人生繽紛多姿,可為傾心的事情很多。一個人歷經(jīng)了生活的疼痛和苦難,抵御了這紛擾塵世中的各種誘惑之后,依然能視寫作為值得陪伴你一生的一件事,那么寫作于她,自是有她屬于自己的衷情密碼的?!?/p>
是的,作為年輕一代的散文家,曹麗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文學的道路上,多么希望這位姑蘇小女子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為讀者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