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也相應的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采用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特點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法、案例分析法、影視教學法等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我體驗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另外,在實踐方面可以通過志愿者招募、開展心理運動會、走進職場等方式體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心理健康 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銅仁學院教學改革立項課題(項目編號:JG20134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82-01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定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該課程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學科課程的計劃性、系統(tǒng)性,又具有活動課程的互動性、活動性與開放性。[1]其宗旨是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學會和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提升心理素質,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與現(xiàn)實相結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教學的目的性一定要定位清楚。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向大學生傳授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標準,當我們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如何調節(jié)等知識的講授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使他們在自我意識方面能夠具備一定心理評價標準,提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結合自身實際,確定教學內容
在確定好了教學目的后,可以根據教學目的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寫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從而確定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可以從人際關系、學習心理、壓力的管理與調節(jié)、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意志與我們的生活等方面來確定。
(三)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即講述心理學基本原理、心理調適方法、處理各種心理問題的技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手段過于傳統(tǒ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感悟、體驗與操作常被忽視。如何更好將教學的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理論和體驗上都能有所感觸呢?我們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影視教學、案例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1.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情景模擬法又稱角色扮演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訓練需要,創(chuàng)設以模擬真實情況為主要特征的人為情境,讓學生扮演情境下的不同角色,運用所學知識從事指定活動,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融理論教學與實務訓練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方法。[2]情景模擬法可以用兩種方式來進行。第一種方式可以事先由教師根據上課的教學要求設定好模擬情節(jié),編寫好劇本和臺詞,由學生模擬里面的角色從而體會人在情景中的心理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模擬好情節(jié)的內容。第二方式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團隊,模擬自己的寢室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優(yōu)點是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而教師則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干預和調適。
2.影視教學法
影視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影音視頻文件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講義、教師的講述中。使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教學后,教學內容除了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之外,還轉換成可視的文字、圖形和圖像。[3]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多以90后學生為主,這類群體對于直觀、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尤為喜歡,從教學的實際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電影、電視的喜歡程度明顯高于理論的傳統(tǒng)教學。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影視教學來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種非常適合這類群體的教學方法。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案例與教學理論相結合,通過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4]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課程內容收集整理相關的教學案例,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把自己遭遇的事件設計成案例。這些發(fā)生在身邊的具體事件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而教師對實例的分析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幫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
(一)志愿者招募活動
針對大學生各個年級開展志愿者招募活動。主要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如戀愛心理、人際關系、學習心理、就業(yè)指導為主。招募活動可以針對每個年級的特點和需要展開,也可以互相體會。通過該活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能在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心理感應,從而提升自我的心理認識。
(二)開展心理運動會
心理運動會開展主要在于增強在校學生班級的凝聚力,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團隊他們的合作精神。通過開展心理運動會還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和身體的各方面的素質,提高大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營造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心理運動會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交流,培養(yǎng)合作精神,同時讓同學們近距離地接觸心理,了解心理素質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心理運動會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學生親自參與、互相感受、相互協(xié)作達到體會他人、互相理解、一起進步的目的。
(三)走進職場,體驗職場
很多大學生對于職業(yè)的困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而當代大學生正處在劇烈變革的社會環(huán)境中,面臨很多的挑戰(zhàn),心理上存在的壓力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多。所以我們在高校職業(yè)咨詢中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在求職擇業(yè)中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大學生職業(yè)心理咨詢了解學生就業(yè)時遇到的種種困惑,幫助學生準確定位,培養(yǎng)學生在擇業(yè)和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必須具備的能力。[5]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各個專業(yè)的特點開展走進職場、體驗職場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到實際的職場中去感受真實的職場是什么樣的,體驗職場的真實感受,發(fā)現(xiàn)職場與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有什么關系。在走進職場的同時還可以和職場人進行交流,尋求幫助解決自己在學校出現(xiàn)的困惑。從而改善自己目前和將來的學習如何更好的和職業(yè)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王素霞,劉紅梅,孫清立,滕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102-105
[2]張蓓,文曉巍,孫志巖. 情景模擬法在高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 2011(2):56-58
[3]夏紅.影視教學法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的應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5(1):73-75
[4]游學民.“案例分析”教學法初探[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16):68-70
[5]趙麗.學生職業(yè)咨詢需求現(xiàn)狀調查[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45-47
作者簡介:
田仁海(1981.02-),男,侗族,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