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1948年春,馬三立來到北平,應了兩處活計,分別在王府井鳳凰廳茶社演出和在華聲電臺說相聲兼報廣告。
這時,馬派獨有的段子已深入人心,《開粥廠》里的“馬善人”成了他的昵稱。聽眾紛紛給電臺寫信、打電話,點播“馬善人”的節(jié)目。在舞臺上,日益走紅的馬三立頗有自知之明地表示:“聽眾們沒見過我的廬山真面目,很難猜想我是什么模樣。當然,您看了我的相貌后,深表遺憾,這不能怪我,我自己也不愿長成這樣……”觀眾情緒高漲,一傳十、十傳百,說:“看馬三立的長相比聽他的相聲還逗!”
北京和平解放后,忽然傳開一則新聞——馬三立要結(jié)婚了!而且還是他本人通過華聲電臺公開廣播的。不少熟悉他的人十分納悶,馬三立早有家室,而且有了兒女,怎么又要結(jié)婚?莫非家里發(fā)生了什么變故?再一聽,女方是和馬三立同在電臺演出的梅花大鼓女藝人花小寶,本名史文秀,芳齡二十多歲,出名的標致人物。聽說他們平時關(guān)系就不錯,花小寶演唱時,馬三立有時還在旁邊亂擊幾下鼓,瞎起哄。
就在眾人疑惑的時候,馬三立在電臺里公開說:“各位聽眾,各位同志,各位朋友,我和花小寶自由戀愛多年,決定正式結(jié)為夫妻,組成幸福家庭。如今萬事俱備,就是沒房。朋友們都知道,我一直在電臺后院那間小屋里湊合,一個人忍著好說,燕爾新婚可不行,總得有間正式房子不是?這房子不能遠了,就得在椿樹胡同一帶,圖個往電臺上班方便;房錢還不能太貴,我窮,雖然說花小寶有錢,可她賬目挺清楚,房錢得兩個人均攤,我那一半兒找誰要去……有合適的房子您給留神尋摸著,我這兒提前道謝了!”
就這樣,馬三立每天借著說相聲廣播一遍,為他捧哏的東北相聲演員張慶森在旁邊幫腔、吆喝,消息不脛而走。喜愛馬三立的老聽眾、觀眾紛紛寄來賀信,上書“天配良緣”、“天作之合”等喜慶話,馬三立總是及時送交花小寶拆閱,花小寶總要粉面含羞笑上一陣。
幾天后,來信介紹房子十六七處,均離椿樹胡同不遠,而且價格低廉。馬三立相中了史家胡同49號的一套里外間,房東極為仗義地表示:“您住,房錢好說,不論外邊怎么漲,我都光要您一袋白面錢?!?/p>
搬家那天,張慶森夫婦也來了,大家肩扛手抬忙活了一天。傍晚,張慶森夫婦留下,馬三立要走,房東急了:“不是您結(jié)婚呀,要知道這樣,我們騰房子干嗎?”馬三立連忙深施一禮,言詞懇切地說:“得了,您就當幫我,行嗎?他們兩口子從東北來投奔我,在北京沒家沒業(yè),原來住在鳳凰廳樓上,現(xiàn)在那兒租給倉庫了,他們成了牛郎織女,總得有個窩兒相會是不是?我想幫朋友,沒別的能耐,就會編相聲。這不,把自己也編進去了,您要怪罪,我這兒給您……”說著就要屈膝施禮。房東哭笑不得,趕緊攙住了他。
轉(zhuǎn)天,馬三立、花小寶在廣播中鄭重宣布“解除婚約”,向廣大聽眾致以衷心的謝意和歉意,并請各方諒解云云。兩個小時以后,就有人給電臺打來電話,說:“馬善人,你這個‘包袱不小,把一座北京城都‘裝'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