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達提.熱合曼
[摘 要]穴盤育苗是指用一種有很多小孔的育苗盤(亦稱穴盤),在小孔中盛裝基質,然后在其中播種育苗,一孔育一苗,亦稱普樂格(PLUG)育苗技術。播種時一穴一粒,成苗時一室一株,每株幼苗都擁有獨立空間,水分養(yǎng)分互不競爭,出苗整齊,幼苗根系完整,生長發(fā)育快速整齊,移植后的成活率接近100%,觀賞價值較高。
[關鍵詞]草本花卉;穴盤育苗;苗期管理
中圖分類號:S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7-0297-01
1 草花穴盤育苗的主要特點
1.1 草花穴盤育苗的技術要點
選擇專業(yè)化的育苗基質和優(yōu)質的種子,是穴盤育苗技術的關鍵,采用合理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是穴盤育苗技術的核心
1.2 草花穴盤育苗技術的優(yōu)點
利用穴盤育苗技術可以提高草花種子的利用率和種苗的栽培品質、使用方便,生產種苗觀賞價值較高,也比較易于進行遠距離運輸,是現(xiàn)代化花卉生產的一項重要技術。目前,一般大型育苗工廠主要采用播種生產線來完成,工廠化育苗操作復雜,生產運行成本高,一般的小型生產單位比較難以承受。從2005年開始,嘗試采用人工方法,進行穴盤播種育苗,經過逐年實踐、摸索、總結,掌握了一套比較簡單、實用的草花穴盤育苗的技術。
2 草花穴盤育苗設施、材料準備
2.1 種子
培育優(yōu)質穴盤苗,應選擇籽粒飽滿、高活力、高發(fā)芽率的種子。
2.2 基質
一般選擇優(yōu)質泥炭土、蛭石、珍珠巖等輕基質,這些基質有良好的透氣性及保水性,酸堿度適中,病毒污染少,使用時與穴盤表面不粘著,容易從盤中脫出等特點。
2.3 穴盤
采用市面上通用的塑料穴盤,1、2年生草本花,一般選擇200穴的,同樣穴數(shù)的苗盤,方錐體形比圓錐形容積大,可為根系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yǎng)。
2.4 育苗用細霧噴頭
如果沒有自動噴霧設備就需手工澆水,應配有專門的育苗噴頭進行澆水。
2.5 大棚以及覆蓋材料
我們利用的是智能溫室及栽培床,作為催芽室、育苗床架和育苗場地的綜合場所,還需準備遮陽網,在溫度高時進行遮蔭,以防溫度過高影響出苗和幼苗的生長。
2.6 其它輔助材料
如直尺或直木條標簽牌、鑷子、塑料盤等。
3 草花穴盤育苗的操作技術要點
3.1 種子的處理
為使種子發(fā)芽一致,在播種前可進行種子處理,常用的是溫水浸泡法,適用于大部分草花種子,如金盞菊浸泡時間48小時,羽衣甘藍不超過8小時等,種子浸泡時間不宜太短或太長,以種子見芽一露白即可,否則將會影響種子發(fā)芽,浸泡好的種子以當日用完為好。也可不作浸種處理,播種后出苗延遲1~2天,但是對出苗率及幼苗生長情況沒有影響。
3.2 穴盤消毒
已經用過的穴盤再次使用前必須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如用稀釋100倍液的40%甲醛溶液浸泡穴盤半小時即可達到消毒的目的,也可采用簡單的清水沖洗、日光曝曬,雖然消毒效果不如前者,但比較安全、可靠。
3.3 基質的準備
使用的基質配方為:泥炭:珍珠巖(或蛭石)為2:1或3:1(體積比)。將選定的各種基質充分混合,邊攪拌邊少量噴水,當混合基質達到濕而不粘,用手能抓成團,一松手能散開的程度即可?;|配制好以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入10%~15%的長效有機復合肥(體積比)。在育苗過程中,基質中的珍珠巖在長期澆水后會浮在穴盤表層,時間長還會發(fā)綠,但并不影響使用效果。
3.4 基質裝填
將配制好的基質裝在事先已經消毒好的穴盤的穴孔里,再噴一些水,然后將穴盤摞起來,用手輕輕壓一下,這樣可以將基質壓實而且剛好每個穴室中央有一個穴盤底大小的地方凹下去,可以放種子,覆蓋后水也不會將種子和基質沖走。
3.5 播種
使用的草花種子是從專業(yè)種苗公司購買,這些種子安全性高,可以直接播種。播種時采用人工方法,要求做到一穴一粒。具體方法有2種:一是用1根尖端削細的木棍浸濕后沾上種子,再點到穴盤內。一次沾1粒,適用于一些小粒的草花種子,如矮牽牛、雛菊等。對于一些較大粒的草花種子,如一串紅、石竹等,也可采用第二法:即用鑷子將種子點種到穴盤格內(注意不要碰傷或戳傷種子),此法操作較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先行催芽的種子,當種子一露白,或者發(fā)出1mm的芽時就應該及時播種,否則容易形成“高腳苗”,以后容易倒伏。此外,大粒種子如果是瓜子形、彎月形等的如金盞菊需要平放著播種。
3.6 覆蓋
播種后需及時進行覆蓋,覆蓋厚度以看不見種子為度,一般是種子直徑的1~1.5倍,不能太厚或太薄。太厚出土困難,會過多消耗種子自身養(yǎng)分。太薄容易造成“帶帽”,會損傷小苗的子葉。
3.7 澆水
覆土完畢后,應及時澆水,澆水時要輕而均勻,要澆透,以穴盤底部的滲水口有水流出為準。
經過上述步驟,完成了穴盤育苗的人工播種,然后我們在播好后的穴盤上及時插上標簽牌并作好記錄(播種時間、品種、品系等)。轉入進行苗期養(yǎng)護管理。
4 草花穴盤育苗的苗期養(yǎng)護管理
第一階段:從播種到開始出苗,即所謂的“發(fā)芽”期。這一階段最主要的特征是需要較高的溫度、濕度和良好的通氣狀態(tài)。10月上旬白天溫度較高,晴天大棚內溫度高達30℃以上,因此在溫室內覆蓋透光率在65%~75%的遮蔭網,晚上撤除。晴天上、下午各噴一次水(包括空氣和基質),保持濕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溫度,為保濕,可在穴盤上加蓋白紙、報紙等,育苗環(huán)境保持空氣流通,此階段不需要施肥。
第二階段:種子發(fā)芽以后,到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這一段時期要控制好水分和溫度,給以充足的光照。當幼苗一出現(xiàn)發(fā)芽趨勢時及時揭除覆蓋在基質表面的白紙,以免影響種子發(fā)芽。逐漸縮短遮蔭時間,同時逐漸減少水分供應,以利于根系向下生長,可以在育苗盤周圍噴霧,增加空氣濕度,有利于小苗生長。
第三階段:主要是真葉的生長和發(fā)育。這一階段的管理重點是水分和肥料,同時需維持適宜的溫度,只需在中午稍加以遮陽降溫,保持育苗場地的通風與干燥,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水分的管理重點在于維持生育期間的水分平衡,避免基質忽干忽濕,夜間降低濕度,可以減緩莖節(jié)的伸長,矮化幼苗是管理追求的目標。進入第三階段的幼苗要開始施肥。施用的是14-0-14或20-10-20進行葉面施肥,約3~5天使用1次,由淡漸濃,最始肥料的濃度為2500~3000倍液(或100~150mg/L)足夠,當最初的2片真葉完全展開之后,肥料濃度增加到2000倍液。同時配以低濃度(1500mg/L)的矮壯素和廣譜性的殺菌劑,如多菌靈、百菌清等。實踐證明效果較好。
第四階段:幼苗生長到3~4片真葉時,也就到了第四階段。此階段的幼苗準備進行移植,移栽宜早不宜晚,太晚易形成“老苗”。移栽前注意控水降溫,健化種苗,增加其抗逆性。在移前2~3天要進行1次根外施肥,如使用20-10-20,做到帶肥、帶藥栽植,如有必要,可再噴1次矮壯素。經過上述苗期管理,即可上盆定植,一般情況下,定植后加強管理,幼苗成活率可達到90%以上。
5 草本花卉穴盤育苗的效果分析
同年4月,用上述方法繁殖的萬壽菊、孔雀草等花卉,發(fā)芽率高達95%,上盆定植后成活率100%,而且觀賞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 成海鐘.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光晨,范雙喜.園藝植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