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
夕照恭王府
●陳濤
喜歡柳蔭翠影里的什剎海,那種幽深靜雅的氛圍就足夠讓人心動與神迷。喜歡那在路上一聲聲吆喝的拉車人,北京的胡同、什剎海的柳煙、北海的酒吧,都在這聲聲吆喝中讓人沉醉。但真正了解北京的人都知道,吸引這些人賣力吆喝的,便是眼前那座府邸深沉的恭王府。
有幸參加在恭王府邊的北師大培訓(xùn),得以近距離了解這座名園。沿著黑瓦灰墻的圍墻走過,絕對是一種對心靈的無限滌蕩,在風(fēng)煙散盡,濤走云滅中流轉(zhuǎn)的,絕對不是歲月的風(fēng)塵與人世的悲合。最喜歡恭王府的黃昏,喧囂了一天的游客早已漸漸離去,曾經(jīng)的無比歡騰熱鬧,已然成為了一種新的結(jié)束。對于一個驚鴻一瞥的游客而言,恭王府只是他們匆匆行程中的一站,故宮的大氣磅礴早已是記憶深處的華美篇章,再看恭王府,除了感嘆王府的宏大,便不再會有片刻的留念。
如果你微微回望,一定會看到高瓦灰墻下的森森壁影,在一片靜穆中等待著余暉的灑落。那一棵棵高聳的樹木,直指著湛藍(lán)的蒼穹,在冬日北京難得一見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蕭索。金碧輝煌雕梁畫棟,連廊曲徑小橋流水,在游人的漸次離去后,又恢復(fù)了往昔的寧靜,在峰回云轉(zhuǎn)中沉入舊日的夢回。北京的冬夜來得格外早,于是游人們離開的步伐也格外早,料峭的寒風(fēng)中,他們卻失去了對這座名園最好的注目。
沒有人在意這府有多少房屋,多少樓臺,更沒有人在意這座名園有多少古木,多少嶙峋的石頭。恭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后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像極了這座名園的多舛命運,前半生的風(fēng)云流轉(zhuǎn),后半生的際遇難料。
提起恭王府,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建造了這宏大園林的和珅。我們不知道一生謹(jǐn)小慎微的和珅是出于一種怎樣的想法建造了這座府邸,但從這東依前海,背靠后海,被稱為北京的第二條龍脈的豪華宅第中,就可見和珅當(dāng)時的極盛氣勢。飛檐斗拱、琉璃彩繪,這些只能在皇家中才可見的景象,居然出現(xiàn)在這北海之濱。只可惜和珅至死都不明白個中原因,或許在這流光溢彩的府邸中忘卻了塵世的紛爭,或許是山環(huán)水繞別有洞天的福壽之地讓他迷失了自我。斜陽影里,湖心亭中,玉泉湖水,榆蔭柳岸,聚寶閣藏不下私欲,搖錢樹阻不了貪婪,已然將自己的命運拱手讓與他人,也注定讓自己永遠(yuǎn)銘刻在恥辱柱上。
咸豐元年,在日漸衰亡的清王朝中,這所宅子絕對可以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靜靜的北海厚重的高墻,見過多少迎來送往。而今,高高的門檻早已裹上了厚厚的黃銅,但锃亮的金黃只能是熱鬧非凡迎來送往,如潮的游客們早已將往昔的記憶抹去,留下的是嶄新與浮躁。
與熱鬧非凡的主殿相比,更讓我流連的是那靜默的偏房與連廊,在那個風(fēng)起云涌的時代,這些地方的人注定是經(jīng)歷了大喜大悲的人生劇目。在靜寂的大廳中,幾把椅子一如往昔般靜靜等著它的主人們,當(dāng)時的恭親王奕訢一定聽到了有關(guān)洋務(wù)運動的種種情形,也一定知道了中日黃海大戰(zhàn)慘敗,更聽到了《馬關(guān)條約》簽訂的消息,在洋務(wù)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時候,奕訢注定以走向失敗而告終,也注定恭王府走向了一個沒落的開始。1898年,當(dāng)公車上書警醒了國人時,當(dāng)戊戌變法的號角將要吹響時,奕訢走向了他生命的終結(jié),清王朝也走向了沒落與衰亡。恭王府的流光溢彩只是往事一場,但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年代,恭王府絕對是一個奇跡。也正是因為如此,當(dāng)我們在這深深庭院中,看古木蒼勁,流云飛渡,斜陽似血時,不僅感到的是人世的蒼茫世事的無常,更是一種“斜陽之后是天明”的淡然與靜默。
夕陽背后,恭王府依然靜穆。王府之外,依然人聲喧鬧,一輛輛飛奔的黃包車,載走的是來往的游客,載不走的是恭王府的故事。
(作者單位:江陵縣實驗中學(xué))
(責(zé)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