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議影片《亂世佳人》中女性意識的覺醒
馬 蘭
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影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的經(jīng)典影片。它是由美國著名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現(xiàn)通譯為《亂世佳人》)改編而成。該影片耗資巨大,場景豪華,場面極為逼真。1939年,電影一經(jīng)上映便引發(fā)了巨大反響,斬獲當年的奧斯卡八項大獎,轟動了整個美國影壇,使其漂洋過海為世界觀眾所熟知。到目前為止,《亂世佳人》被翻譯成35種語言,出售了上億冊,數(shù)十年來觀看該影片的人一直都是絡繹不絕。毋庸置疑,《亂世佳人》是一部好萊塢極為經(jīng)典的影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亂世佳人”——斯嘉麗。她堅強勇敢,寬容善良,敢愛敢恨;她驕傲任性,刁鉆蠻橫,自私自利;她是瑞德心中的“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性”;艾希禮愛她超過了自己的生命。這樣不完美的斯嘉麗恰好展現(xiàn)了她有血有肉的形象,引起了世界女性的共鳴,征服了所有的人。雖然命運一度讓她在風雨中飄零,但她扶搖直上,開出了更鮮艷的花朵,不愧為戰(zhàn)爭中的鏗鏘玫瑰。[1][2]
女性主義主要是指女性對自身作為人,特別是女人的價值的體驗和醒悟。在男權社會,它主要表現(xiàn)為拒絕接受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傳統(tǒng)定義與對男性權力的質(zhì)疑和顛覆,同時又表現(xiàn)為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重視女性的心理情感與生命體驗的表達。在人類文學史上,女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源遠流長,幾乎與男性文學占據(jù)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詩經(jīng)》中,許多詩篇都是出自女人之口。女性文學興起于19世紀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基于鮮明的政治傾向與性別平等觀念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了對女性現(xiàn)狀的不滿與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女性美學、70年代的婦女批判,女性主義文論已經(jīng)走了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其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使女性的社會關系以及社會性別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男性主導的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與此同時,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這些在文學作品中均有所體現(xiàn)。1936年小說《亂世佳人》的出版,正當女性主義運動最重要的時期。這部作品在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之后,女主角斯嘉麗身上的女性意識更加清晰、深刻地體現(xiàn)出來。[3]
《亂世佳人》是一部經(jīng)典的影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在闡述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情的同時,向讀者提出了“女性問題”,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思考:女性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在社會中占據(jù)怎樣的位置。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和男女人口數(shù)量差距的加大,女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人們逐漸從“大男子主義”的枷鎖中掙脫出來,沖出了“男尊女卑”傳統(tǒng)偏見的藩籬,“男女平等”“個性宣揚”等呼聲越來越強烈。而女性意識的內(nèi)涵也從傳統(tǒng)的“墨守綱?!薄跋喾蚪套印毕蛏鐣闹鲗Яα哭D(zhuǎn)變。在《亂世佳人》中的許多細節(jié)處,“女性意識”之光輝熠熠奪目。在那個時代,女主角斯嘉麗好像一束強烈的光芒,成為文壇上最耀眼的佳人。故事以美國南北朝戰(zhàn)爭為背景,斯嘉麗經(jīng)歷了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紛繁復雜的人生,無情的戰(zhàn)爭摧毀了她原本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然而她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重返已經(jīng)毀壞的莊園,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的成長經(jīng)歷,更是當時南方各州的社會縮影。幾十年來,她讓無數(shù)的觀眾如癡如醉,這些觀眾甚至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斯嘉麗情結”。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斯嘉麗也是如此,有著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然而不少專家、學者更多地關注斯嘉麗的缺點和短處。本文認為斯嘉麗身上的閃光點遠勝過瑕疵。尤其是斯嘉麗的堅強、獨立與勇敢,讓觀眾看到了蘇醒的女性意識,對新世紀的女性仍具有重要的榜樣意義。[4]
(一)任性倔強叛逆
斯嘉麗出生在一個美國南方的貴族莊園,父親白手起家成為種植園主,母親出身法蘭西名門貴族??梢哉f,她的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衣食無憂。這就像一張溫床,滋生著她的任性、叛逆、自私甚至蠻橫。斯嘉麗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親一朝一夕的德育熏陶。按理說,斯嘉麗應該是一位舉止端莊、優(yōu)雅得體,有著大家風范的閨秀。在生活從事一些諸如洗衣、做飯、做家務等瑣碎的事物,始終作為社會和家庭的一份子而存在。然而事實上,斯嘉麗完全不同于這樣的特質(zhì),所有淑女的品質(zhì)在她身上幾乎都找不到。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不愿意走平常人走的路,不愿意過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不喜歡小口地吃飯,不愿意盲目地等待男人來選擇而是主動向心儀的男人表達愛意,拒絕女性塑身的腰帶。上層社會的約束、世俗與道德規(guī)范的規(guī)范壓抑著斯嘉麗的個性,她幾乎無法忍受,整日郁郁寡歡。在觀看影片《亂世佳人》時,不難看出她對傳統(tǒng)“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抗,任性叛逆的個性思想一覽無余。甚至可以說,不甘傳統(tǒng)、反叛世俗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斯嘉麗的腦中。她無法忍受父母嚴格到幾乎苛刻的家庭教育,更無法忍受封建禮教中女人對男人的附屬,并發(fā)出了吶喊:“為什么一個女孩子要找男人,就該裝得這么傻呢?”這是她內(nèi)心深處的質(zhì)問,可知她對傳統(tǒng)封建禮教的痛恨與反叛。與大多數(shù)封建貴族一樣,他的父親認為婚姻是服務于政治的,先有婚姻才有愛情,并打算為她包辦婚姻。對此,她堅決拒絕,不懼與父親唱反調(diào),拒絕父親強加給她的男人。她才不愿意與自己不愛的人過一輩子,平庸一生。在查爾斯死后,她整天穿著黑色寡婦衣,遠離各種聚會。男權社會的種種限制與壓抑使她幾乎喘不過氣來,終于她不顧脫掉黑衣,與白瑞德忘情地舞蹈。這些足以證明斯嘉麗走出了世故,反抗傳統(tǒng)世俗封建禮教的決心。然而生活似乎跟她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她注定要為自己的任性、叛逆“買單”。戰(zhàn)火燃起,愛人、親人離開了她,在窮途末路時她沒有向生活低頭,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昂起頭直面困難,變得成熟了。斯嘉麗的故事就是一個叛逆的故事,叛逆父母、叛逆正統(tǒng)、叛逆世俗、叛逆叛逆男權社會。[5]
(二)樂觀勇敢堅強
《亂世佳人》中的斯嘉麗作為一位女性,柔中帶剛,她身上的樂觀、勇敢、堅強,讓許多男性都十分佩服。相信看過該影片的觀眾都無法模糊那些經(jīng)典臺詞。媚蘭說:“你什么都不怕。”阿希禮也說過:“斯嘉麗,你從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你擁有獅子般的勇氣。”正如臺詞所講,斯嘉麗在狂風暴雨面前異常勇敢。美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之后,塔拉莊園也不可避免地遭到軍隊的洗劫一空,親朋好友已經(jīng)離去,父親的無助、母親的死亡、妹妹們的紛紛病倒,似乎在一夜之間她的生活從最初的安靜美好成為一無所有的落魄困境。看著肅殺、慘不忍睹的莊園,斯嘉麗站在一塊已經(jīng)廢掉的野草地上驚魂未定,毅然發(fā)誓:“上帝為我作證,今后無論采取怎么的手段,謊言、詐騙或是殺人,我將不再忍受饑餓?!痹诮?jīng)歷戰(zhàn)爭的摧殘后,斯嘉麗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女性意識被激發(fā)出來,并用實際行動向“男尊女卑”發(fā)起了挑戰(zhàn)。她成為了全家的支柱,發(fā)誓不再讓家人受寒挨餓,不管面對怎樣的苦難,都會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癆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無論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成為了她的座右銘。雖然斯嘉麗身上也有不少缺點,但是她對生活的積極樂觀、不屈不撓、堅強勇敢,已經(jīng)完全可以稱得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完美女性。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昔日那個美麗嬌小的貴族少女再也不見,而是蛻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女漢子。為了填飽肚子,她啃著帶泥的蘿卜;為了重建自己的家園,她整日像個黑奴一樣光著腳刨土找食物、下地摘棉花,曾經(jīng)嬌貴的雙手已經(jīng)長滿了老繭。只是為了讓莊園中的人不再挨餓。莊園再現(xiàn)昔日的繁榮景象。她遵守承諾,毅然堅持在戰(zhàn)火中照顧心上人的妻兒。她用自己作抵押的錢將一個鋸廠買下來,不讓自己的丈夫插手,憑著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擊敗了在經(jīng)營過程中遇到的男性對手,并以合理的價錢收購了對方的鋸木廠,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她公然駕著馬車,挺著肚子,穿梭在城市中談生意,奔走在家和商鋪之間。她用自己成功的事例證明了她從來都是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人,女人只有擁有經(jīng)濟上的獨立,才能獲得獨立自主生活的機會,才有可能實現(xiàn)思想的獨立。此時的斯嘉麗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這樣的條件,美麗和嬌柔還在,又增加了獨立、自強的品質(zhì),這給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造成了強烈的震撼與沖擊。影片結尾處,斯嘉麗絕望地站在臺階上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塔拉莊園,我的家!我要回家??傆幸惶煳視屗貋淼模‘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斯嘉麗站在高處露出了譏諷的笑容,她是一個生命力很強的女性,絕不向命運屈服、向苦難低頭,譜寫紅土地上最美的篇章。在當時的社會斯嘉麗是一個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的女性。[6]
(三)執(zhí)著敢愛敢恨
對于男性來說,愛是控制、占有,從而使自己的生存力量更加強大;而對于女性來說,愛是無條件地放棄自我,把自己的靈魂與肉體無條件地奉獻給對方。拜倫也認為,對于男人來說,愛情只是與男人不一樣的東西;而對于女人來說,愛情卻是全部。然而在對愛情的認識上,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對于女方的一貫要求都是“含蓄”。在家庭或親友方面,始終遵循“血緣”至上的原則。這些傳統(tǒng)的觀念和要求在斯嘉麗身上都一一被顛覆了。她有過三段婚姻,四個男人。在愛情世界里,斯嘉麗自始至終都是女王,以女王的姿態(tài)審視身后眾多的追求者。她年輕漂亮,有著天使般的臉蛋、魔鬼般的身材,戰(zhàn)前不乏“高富帥”的追求。她極其高傲,對那些追求者從來都是漫不經(jīng)心的。當阿希禮騎著大頭馬風度翩翩地她的視線時,她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敢于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這些表現(xiàn)與當時社會的傳統(tǒng)女性已經(jīng)無法相提并論,女性意識十分強烈,得到了覺醒。她無視傳統(tǒng)禮教,拋開女性的矜持,也不顧及表妹的身份,毅然決定在十二橡樹莊園宴會上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白。這顯示了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大膽。卻得知阿希禮要與她的表妹梅蘭妮結婚的消息。她十分難過,拒絕了父親的婚姻包辦。出于嫉妒、報復,也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觸阿希禮,她很快地接受了梅蘭妮的弟弟查爾斯的追求,并與他結婚。這對于當時的女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然而直到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查爾斯戰(zhàn)死沙場,她也沒有愛上查爾斯。相反,查爾斯的死讓她感到很輕松。這是斯嘉麗的第一次婚姻。戰(zhàn)爭蔓延隨之而來的生活困苦,使斯嘉麗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成為整個家庭的支柱。她必須滿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還要預防北方佬的侵略。也正是因為男性缺失,喚醒了她的女性意識,迫使她獨立、自強。為了防止塔拉莊園不被北方佬搶走,必須繳納三百稅金,于是她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不惜與自己妹妹的情人弗蘭克結婚以緩解困境。斯嘉麗的第二次婚姻仍然出于自身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保全塔拉莊園的工具。婚后,她沒有履行傳統(tǒng)女性的職責,而是努力打造一個獨立的世界。第二次婚姻隨著丈夫被殺而結束,斯嘉麗再次成了寡婦。而幫助阿希禮回到梅蘭妮身邊后,白瑞德重新向斯嘉麗求婚,二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白瑞德給了斯嘉麗充分的自由與寵愛,但是斯嘉麗卻深深沉溺在對阿希禮的愛中。這份愛意在與阿希禮曖昧中加深,在阿希禮面前,斯嘉麗不斷奉獻自己、犧牲自己。這讓作為丈夫的白瑞德忍無可忍,最終選擇離開了她。在阿希禮與斯嘉麗真正在一起時,她才發(fā)現(xiàn)她所愛的阿希禮自私自利,與白瑞德相差深遠。她的愛更多的是示愛失敗后的不甘心理,愛的只是寄托在阿希禮身上的幻想。雖然斯嘉麗三次婚姻坎坷,但是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她的敢愛敢恨仍讓許多觀眾感動。
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時至今日,影評家們?nèi)詫λ辜嘻惖娜宋镄愿褓H褒不一。影片《亂世佳人》中的斯嘉麗非常真實,雖然不完美卻散發(fā)著鮮明的女性意識。她少女時代的任性叛逆、熱情、獨立,經(jīng)過歲月與戰(zhàn)爭的洗禮已經(jīng)蛻變成果敢、堅強的女性意識;她的樂觀積極、堅強勇敢、敢愛敢恨、獨立自強等所折射出的女性意識使它有了時代意義;她是名副其實的“亂世佳人”,為一代又一代女性爭取獨立指明了道路。的確,她是矛盾體的統(tǒng)一,卻又不得不讓無數(shù)觀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女性的價值意識和自我尊嚴日益提高,男女平等終將實現(xiàn)。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喚醒自身的女性意識,勇敢擺脫家庭和男人的束縛,努力爭取想要的生活,為自由和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而奮斗。同時,還要具備自信、自立、自強、自愛的素質(zhì)。自信,促使人們有更多的活力參與到社會生產(chǎn)中,敢于向傳統(tǒng)禮教發(fā)起挑戰(zhàn);自立,能夠獨立地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自強,才能讓她們不被任何困難打?。蛔詯?,讓她們更堅強,更好地保護自己。這樣的女性方可頂半邊天!是啊,無論現(xiàn)實多么讓人垂頭喪氣,與斯嘉麗的多少次相逢,使我們在面對所有的悲歡離合時始終保持一顆淡然的心。
[1]王習.論《亂世佳人》中塔拉主題的表現(xiàn)——小說和電影的比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1):107-109.
[2]高學群.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佳麗的人物形象[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4):48-51.
[3]胡志紅,胡湉湉.走向生態(tài)女性主義批評:生態(tài)女性主義對女性主義的生態(tài)解構與重構[J].當代文壇,2013(5):31-34
[4]杜慧春,吳唯,徐茺蔚.《亂世佳人》中斯嘉麗魅力之闡釋[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2, 27(6):32-34.
[5]李迎霞.女性典型情感特征在《亂世佳人》中的融合思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45-147.
[6]管秀麗.從《亂世佳人》看自然的女性化與女性的自然化[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17):73-74.
馬 蘭,女,內(nèi)蒙古烏海人,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