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宇
2016年博洛尼亞童書展上,曹文軒被評選為國際安徒生文學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for Writing)獲獎作家。這是首次中國作家獲取此獎。
讓我們先來科普一下這個獎項:
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是由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簡稱IBBY)于1956年創(chuàng)設的獎項,兩年一屆,分別授予杰出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作家。我們常在國內(nèi)看到的童書大獎是凱迪克與紐伯瑞,這兩個獎項獎勵的對象是童書,而安徒生文學獎獎勵的對象是童書作家。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凱獎與紐獎相當于奧斯卡影片獎,而安徒生獎相當于奧斯卡演員獎。并沒有“安徒生文學獎獲獎作品”這樣的說法。
書歸正傳,來說曹文軒。他的代表作品《草房子》可能很多孩子都看過?!吧IM蝗徊话财饋恚驗?,他看到了自己的樣子:沒有穿鞋,兩只光腳臟兮兮的;褲子被胯骨勉強地掛住,一只褲管耷拉在腳面,而另一只褲管卻卷到了膝蓋以上;褂子因與人打架,缺了紐扣,而兩只小口袋,有一只也被人撕下了,還有一點點連著。”在他筆下有時小主人公出身貧寒,有時身有缺陷,常常歷盡苦難。IBBY授獎辭中提到“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guān)于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麗,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zhàn)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他本人也在訪談中表示“一部文學史,85%都是悲劇性的。兒童文學也不例外,當我們提到那些名著作品時,都是如此。比如安徒生童話中,《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給人帶來憂傷和痛苦的。再比如《夏洛的網(wǎng)》《時代廣場的蟋蟀》《小王子》都有一些淡淡的憂傷。”
我們都希望孩子們幸福、快樂,能否讓孩子面對真實的生活?能否讓童書中承載沉重的命題?這是很多家長都困惑的問題。事實上,不僅僅是兒童文學中有描寫苦難的題材,圖畫書中也有類似的題材。比如《奶奶來了》《先左腳,再右腳》,把老人的病痛對于家庭的影響作為圖畫書的故事題材。需要注意的是,童書的閱讀對象是孩子,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兒童時期安全感的建立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里所說的安全感,不是一味保護,把孩子放在真空無菌包裝中,與社會隔絕;而是不要讓孩子在看到真實世界黑暗一面時,感到絕望,產(chǎn)生無望的恐懼,不要故意去創(chuàng)造黑暗給孩子體會。比如前面提到的兩本圖畫書,故事重點在于祖孫之間的交流與親情,而非一味渲染苦難。陰影源于光明,苦難中孕育著希望。
有愛相伴,孩子才有勇氣;勇于面對苦難,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