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yǎng)過兩只鳥,一只繡眼,一只芙蓉。
繡眼體型很小,通體披著翠綠的羽毛,嫩黃的胸脯,紅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絨毛包圍著,像戴著一副秀氣的眼鏡,“繡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繡眼是江南的鳴鳥,據(jù)說無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被人從野地捕來籠養(yǎng)。它的動作極其靈敏,雖在小小的籠子里,上下飛躍時卻快如閃電。它的叫聲并不大,卻奇特,就像從樹林中遠(yuǎn)遠(yuǎn)傳來群鳥的齊鳴,回旋起伏,變化萬端,妙不可言。
那只芙蓉是橘黃色的,毛色很鮮艷,頭頂隆起一簇紅色的絨毛,黑眼睛,黃嘴,黃爪,模樣很清秀。它的鳴叫婉轉(zhuǎn)多變,如銀鈴在風(fēng)中顫動,也如美聲女高音,清泠百囀。在晴朗的早晨,它的鳴唱就像一縷縷陽光在空氣中飄動。
兩只鳥籠,并排掛在陽臺上。繡眼和芙蓉用不同的鳴叫聲打著招呼,它們似乎達(dá)成了默契,一只鳴唱時,另一只便靜靜地站在那里傾聽。
一次為芙蓉加食后,我忘記了關(guān)籠門,發(fā)現(xiàn)時已是一個多小時以后,想那籠子可能已經(jīng)空了,卻沒想到,芙蓉依然在籠中歡快地高歌,全然無視洞開的籠門。更沒想到的是,從此以后,繡眼的鳴唱聲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芙蓉的叫聲似乎有了變化,那旋律,分明有點(diǎn)像繡眼的鳴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繡眼的歌聲來引導(dǎo)它重新開口?然而繡眼不為所動,依然保持著沉默。它甚至停止了那閃電般的上下飛躍,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憶,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聲,還是在回憶那遙遠(yuǎn)的自由時光?
一天下午,我從外面回來,剛進(jìn)門,就聽見陽臺上傳來繡眼的鳴唱,但比它原先的叫聲要響亮得多,也豐富得多。我感到驚奇,走近陽臺一看:鳥籠外,來了另一只繡眼?;\中的繡眼在飛舞鳴叫,籠外的繡眼圍著籠子飛舞。那只自由的野繡眼,翠綠色的羽毛要鮮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籠里的繡眼毛色顯得暗淡無光。兩只繡眼面對面飛著,叫聲激動而急切,仿佛在哀傷地互相傾訴,在快樂地互相詢問。
那兩只繡眼此刻的情狀,讓我看到了“歡呼雀躍”是怎樣一種生動的景象。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從野地捕來籠養(yǎng)的小鳥,它們無奈地進(jìn)入人類的鳥籠,痛苦地做了人類的囚徒。繡眼的重新開口,應(yīng)該是對自由的呼喚吧。想到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還沒碰到鳥籠,就驚飛了籠外那只野繡眼。我打開籠門,再退回到屋里?;\里那只繡眼對著打開的籠門遲疑了片刻,便一蹦兩跳,飛出了鳥籠,它拍拍翅膀,飛過樓下的花壇,轉(zhuǎn)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它一定是飛到了那個郁郁蔥蔥的鳥的世界。
林冬冬摘自《趙麗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