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開始,中國愛讀書、會讀書的國家領(lǐng)導人不勝枚舉。從領(lǐng)導人閱讀的書籍中,我們能領(lǐng)略執(zhí)政的智慧,而了解他們的讀書方式,亦可以帶給我們諸多啟發(fā)。
毛澤東:讀書偏深、引文出處難查
毛澤東讀書偏深,除了常用的馬列經(jīng)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外,還有一些在特定環(huán)境中流傳不廣的書。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和整理毛澤東的著作和談話時,對一些引文作注釋,需要查很多書,有的引文就很難查到出處。
例如,編《毛澤東文藝論集》時,對毛澤東提到徐志摩說“詩要如銀針之響于幽谷”這句話,就沒有查到原始出處。毛澤東經(jīng)常講,拿破侖說過一支筆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還寫進了給丁玲的詩:“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敝醒胛墨I研究室的同志問了許多專家,都沒有弄清楚出處。
毛澤東還說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個俗語,但這個俗語出自哪里,一直找不到。近年才知道,它出自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叫張南莊的人寫的一本講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說,叫《何典》。毛澤東最晚是在1941年就讀了《何典》,那時他曾托人為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帶去一些書,其中就有《何典》。
周恩來:散發(fā)古典文化氣息
周恩來出身書香門第。1946年9月,他在接受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采訪時說:“我小時候在私塾念書。從八歲到十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游記》,后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p>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致力于傳承和發(fā)揚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他說:“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959年4月29日,他發(fā)表《把知識和經(jīng)驗留給后代》的講話,強調(diào)“我們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歷史遺產(chǎn)貢獻出來”。
在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筆下,周恩來渾身散發(fā)著中國古典文化氣息,“他的教養(yǎng),來自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人上人’應具有的品德、智慧、尊嚴、寬厚、仁慈、決心、剛毅”。周恩來的讀史狀態(tài)同樣令人感慨。1973年3月26日,他在送給毛澤東的一個報告中說:“凌晨讀《史記·汲鄭列傳》及太史公曰云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要知道,兩周前他剛剛寫了治病請假報告。作為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在病重體衰之際依然堅持讀史,一句“愧未能及”,足見周恩來以歷史先賢為標尺磨煉和提升品格修養(yǎng)的不倦追求。
鄧小平:鬼書俠書愛好者,出門必帶地圖冊
鄧小平很喜歡看歷史地理方面的圖書,出門必帶兩本地圖冊,一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一本是《世界地圖》,到每個地方都要打開地圖知道自己的方位。據(jù)鄧榕回憶,鄧小平還愛看字典、辭典,??吹挠小吨袊沤竦孛贰吨袊嗣筠o典》。
據(jù)公開報道,鄧小平還是武俠大師金庸在內(nèi)地最早的一批“粉絲”?!澳銜械闹鹘谴蠖鄽v經(jīng)磨難才成大事,這是人生規(guī)律?!边@是鄧小平對金庸小說的評點,也是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寫照。
“他喜歡看寫鬼的書?!彼姆蛉俗苛赵嘎?,鄧小平非常喜歡《聊齋志異》,有時外出,還讓工作人員拆成活頁,帶幾篇偷閑看。有人曾專門考究鄧小平看《聊齋志異》的動機:《聊齋志異》手稿本卷三《驅(qū)怪》篇末,有“異史氏曰: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貍者,貓也。翻譯成白話就是:“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貓論”,與其何等相似!
江澤民:博學多聞,被同學稱為“江博士”
1997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曾向美國《時代》周刊記者談到這個問題:“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但同時也是一個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比如說,我喜歡讀唐詩、宋詞和元曲,也讀過但丁、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的一些作品。我還喜歡聽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的樂曲……我相信,藝術(shù)的各個領(lǐng)域都是相通的?!?/p>
江澤民喜歡古典文學,國學功底深厚。1994年,年近七旬的他曾在南開大學當場背誦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令學生們嘆服。在讀大學期間,江澤民的學習偏重理工科、自然科學,但因為“家學深厚”,他被同學們稱作“江博士”。
江澤民勤學好問,在讀書時常常向人請教。錢學森就是江澤民經(jīng)常請教的一位“老師”。1989年,錢學森給江澤民送了一本他寫的《系統(tǒng)工程論》,此后江澤民特意向錢學森請教了超弦理論等最尖端的物理學理論知識。后來,江澤民發(fā)表講話時,還引用了系統(tǒng)工程的原理。
胡錦濤:熟知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
1983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刊登了對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的專訪,題為《讀書活動要堅持不斷持之以恒》。當時,胡錦濤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青年讀書活動辦公室主任”。
2004年10月14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見來訪的俄羅斯青年訪華團時說:“我清楚地記得,在青少年時代,我們曾滿懷激情地閱讀過貴國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演唱過貴國的歌曲《紅莓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來我們熟知了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p>
習近平:“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
習近平愛讀書。1969年,他16歲,在黃土高坡上開始知青生涯,仍讀書不輟。“愛看書”“好學”,是他留給陜北梁家河村老鄉(xiāng)的印象之一。他們記得,習近平經(jīng)?!皫б幌渥訒锣l(xiāng)”,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習近平在談到自己的愛好時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40多年后,已是國家主席的習近平,用自身經(jīng)歷激勵新時代青年。2013年青年節(jié),他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曾說:“我到農(nóng)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p>
(據(jù)《南方周末》《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學習時報》《中國青年報》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