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張華瑋
教師是文明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
“向辛勤的園丁致以崇高的敬意?!薄白鋈嗣駶M意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薄叭嗣窠處?,無尚光榮。”……每逢教師節(jié),到處可以看到有關尊師重教的大幅標語或條幅。全國各地在9月10日前后都要舉行教師節(jié)慶?;顒?,召開隆重的表彰大會,表彰那些優(yōu)秀教師和在尊師重教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一定前往一些學校或教育機構慰問教育工作者。
建立教師節(jié),標志著教師在我國逐步受到全社會的尊敬。教師節(jié)成為學生尊重教師、社會尊師重教、教師提升職業(yè)成就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契機。然而,教師節(jié)的日期為什么當年設立在9月10日?教師節(jié)的問世有什么時代背景?知識分子自“臭老九”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社會地位變化,留下過多少深刻的心靈陰影?黨和國家歷代領導人有哪些尊師重教的美談?……所有這些少有人知。
中國教師節(jié)五個日期的演變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確定教師節(jié)的國家,早在1899年4月18日,葡萄牙亞科莫布大學的畢業(yè)生為了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紛紛向老師敬獻彩帶,老師則在彩帶上簽名后還給學生留作紀念。后來,葡萄牙政府就把這一天定為教師節(jié),每年舉行慶?;顒?。葡萄牙的這一做法,后被許多國家效仿。
許多國家有自己的教師節(jié),但日期各異。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jié)是1931年。由時任上海大夏教育學院教授的邰爽秋、時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的程其保等教育界熱心人士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jié)(也稱“雙六節(jié)”),并發(fā)表《教師節(jié)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yǎng)3項目標。這個教師節(jié)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當時的考證)為教師節(jié),并頒發(fā)了《教師節(jié)紀念暫行辦法》。邰爽秋們等來了官方對教師節(jié)的承認,但官方對教師節(jié)的紀念方式,想必會讓他們失望,因為官方的紀念重點轉到了對孔教“人倫”觀念的重提??梢哉f,教師節(jié)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新中國成立,政府教育機構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jié),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顒?。
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fā)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同時為教師節(jié)。但由于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zhí)行的結果并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甚至受到打壓,教師節(jié)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xié)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jié)日期及活動內容。該提案被全國政協(xié)編為第170號提案。提案原件上簽名順序是:徐伯昕、吳貽芳、史念海、李霽野、張明養(yǎng)、葉至善、徐楚波、鄭效洵、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寶三、張景寧、葉圣陶、雷潔瓊、柯靈。
提交提案的理由一欄中寫道:“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胡耀邦同志在中國科協(xié)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尊師問題,指出尊師,不僅是學生的問題,我們整個社會的成員,所有學生的家長,特別是我們各級政府的負責人都要尊師……現在兒童有兒童節(jié),青年有青年節(jié),我們認為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宏偉事業(yè)接班人的人民教師也應該有教師節(jié)……”
方明是提案的主要發(fā)起人及撰稿人。他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時年64歲。方明早年追隨陶行知投身民眾的普及教育事業(yè),時刻將陶行知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主辦過流浪兒童工學團,創(chuàng)辦過《好孩子》進步讀物。解放后,他積極倡導在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動以法律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曾有大量報道稱,“教師節(jié)”的最早倡議人是中科院院士、時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王梓坤。事實上,王梓坤只是倡議人之一,但不宜稱“第一人”或“最早”。
“當時之所以提議設立教師節(jié),是因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教育戰(zhàn)線進行了撥亂反正,教育工作逐漸走上正軌,但是尊師重教的風氣還遠沒有形成?!狈矫魃霸f,“文化大革命”中,教師被貶為“臭老九”,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從1980年起,全國教育工會開展“慶教齡”、“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等一系列尊師重教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政治、社會地位。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樣,“尊師重教遠沒有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毆打教師的事件時有所聞。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樹立以教書育人為終身職業(yè)的思想也還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應該在新中國設立教師節(jié),讓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受到全社會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方明和民進的16位政協(xié)委員聯名提交了這份提案。政協(xié)審查的意見是: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研究辦理。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接見參加全國中小學工會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代表時,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長張承先一起向習仲勛提出建立教師節(jié)的事。習仲勛問解放前有無教師節(jié),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師節(jié),并向他介紹了1949年6月6日陳毅同志參加上海解放后慶祝教師節(jié)的情況。習仲勛聽后建議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起來寫報告請示中央。
教師節(jié)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適?方明征求過冰心、葉圣陶等民進老前輩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葉圣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fā)的“關于恢復‘教師節(jié)’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建議以馬克思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jié)。
1983年3月全國政協(xié)六屆一次會議期間,方明和民進18位政協(xié)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jié)案”。同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xié)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jié)。1983年12月,由教育部部長何東昌和方明共同簽發(fā)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恢復‘教師節(jié)’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1984年10月,萬里、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圈閱該請示。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jié)’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報告中說,“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們進行了研究,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缰醒牒蛧鴦赵涸瓌t上同意建立‘教師節(jié)’,我們建議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頒布”。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10日定為“教師節(jié)”,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教師節(jié)的重新恢復和確定,成為尊師重教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標志著尊師重教的民族傳統(tǒng)得到發(fā)揚。1985年9月10日,國家教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慶祝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jié)。國家主席李先念給全國教師寫信祝賀。萬里在會上發(fā)表講話,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向全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熱烈祝賀節(jié)日。
中共領導人尊師重教的佳話
一代代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與老師交往中,為世人留下了一則則感人的尊師佳話,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尊師美德。
1937年2月1日,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的老師徐特立60歲的生日。1月30日,在延安各界為徐特立舉行60壽辰慶祝大會的前一天,正忙于制訂抗日救國大計的毛澤東,懷著對師長的尊敬心情,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信給徐特立,為他祝壽。
1947年,徐特立70大壽時,胡宗南指揮23萬人馬進攻延安。但黨中央并沒有忘記徐特立的生日,派出一輛大卡車專程前往陜北高原東北部的綏德,將已轉移到此的徐特立接回延安做壽。慶祝大會上,朱德總司令宣讀了由毛澤東親自授意起草并審定簽發(fā)、以黨中央名義寫給徐特立的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毛澤東不但敬重對他影響頗深的老師徐特立,也對他在韶山讀私塾的老師很是敬重。據毛澤東在韶山讀私塾時的老師毛宇居生前介紹,1959年6月,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回鄉(xiāng)?!爱敃r,主席擺了幾桌筵席宴請親朋,但特意派人把我請了去。席間,主席走到我面前,一邊叫我毛老師,一邊向我敬酒。我哪受過這樣的禮遇?趕緊起身迎上前去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笑道:‘尊老敬賢,應該應該!’那場面好親熱!”
在山城重慶,至今留傳著鄧小平不忘老師的故事。那是剛解放不久,鄧小平感念師生情誼,來到重慶后,就想到了他所敬重的當年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校長汪云松老師。當年,年僅15歲的鄧希賢得知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開辦的消息后,來到重慶,就讀于這個學校。鄧希賢屬于自費生,汪云松見鄧希賢年齡最小,但天資聰敏、好學上進,便以私人名義送他300銀元,幫助他赴法學習。1920年8月27日,年鄧希賢隨同82名同學踏上旅歐學習之路。這位鄧希賢,便是后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鄧小平。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軍占領重慶,12月8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二野機關進駐重慶市。歲月匆匆,29年過去了,鄧小平由當年自己從重慶赴法留學時的情景,想起了當年對他備極愛護的老師,就派了部隊干部去繡壁街尋找汪云松的住所……鄧小平見到久別重逢的老師,格外親熱,久久拉著汪云松的手,問長問短。他們共同回憶起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往事,鄧小平還向汪云松講了他29年來勤工儉學和從事革命斗爭等一些情況。
“文革”使全國教育事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更令人憂慮的是,社會上一些人的觀念中還根深蒂固地存在著對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的偏見和歧視。打破時代堅冰的是鄧小平。他以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卓越膽識,在撥亂反正時期旗幟鮮明地為知識分子正名,為教師正名。他說,“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勞動者。”很多北師大的教師回憶說,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使很多人經年冰封的心蘇醒了。
1978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肯定了教育工作對振興中華的重要意義,被后人譽為“迎來了教育的春天”。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正是在鄧小平的提議下召開的。
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都是尊師重教的楷模,身體力行著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
習近平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領導人。他不忘師恩,每逢過年都會給老師送上問候和祝福。習近平說:“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痹诹暯窖劾?,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具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關鍵所在。他說,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努力讓教師成為社會上受人敬重、令人向往的職業(yè)。
從“臭老九”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分子的處境跌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知識分子被冠上“臭老九”的頭銜,成為社會最卑賤的階層。
從建國初期開始,就有“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人)、右(派)”的說法,這五類人屬于專政、改造的對象。而“文革”開始后,又有“叛徒、特務、走資派”也成為專政、改造的對象。隨著“文革”的深入,知識分子也成為改造對象。從而知識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走資派”之后的第九位,加上當時公認知識分子愛擺“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了?!俺衾暇拧钡姆Q謂,和“知識越多越反動”的革命口號緊密連接,成了知識分子的代名詞。
在“文革”中期的1973年,中國歌壇產生了一首非常特殊的“頌歌”——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在當時工農兵占領文藝舞臺的大背景下,這首歌所歌頌的對象卻是“革命群眾”曾經斗爭和改造的對象、一度被劃入“臭老九”行列的知識分子中的一員——教師。這首特殊的歌曲,就是“文革”十年中唯一一首歌頌人民教師的歌曲《我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
原來,林彪集團的倒臺,使毛澤東深受震動,他不得不開始對“文革”產生的負面效應進行反思。在這個政治背景下,《我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這首歌曲應運而生。這首歌曲真正的意義并不在于所謂的藝術性,而是一段歷史的珍貴記載,記載了“文革”時期中國教育界曾經出現過的一縷短暫的曙光,唱出了“光榮的人民教師”這一震撼廣大人民教師、甚至是全體知識分子的心聲,使他們在這首短小而簡單的歌曲中找到一種揚眉吐氣的自尊與自信,無疑是那個特殊年代廣大人民教師的最強音。這首歌曲似乎成為一個時代符號,標志著我國特殊時期的人民教師,在經歷了由“臭老九”到“光榮的人民教師”,由辛酸磨難到豪情滿懷的歷史性轉變。
國務院于1985年1月同意關于建立教師節(jié)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把9月10日定為教師節(jié),是想讓新生從入學就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jié)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更加容易深入民心,最大化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
教師節(jié)的建立,標志著教師受到全社會的尊敬。也標志著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崇高性,是全體教師的榮耀。一個教師決定一批學生的素質好壞,大批教師決定著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教師是國家的財富,教師節(jié)是整個民族共同的節(jié)日。正是這個節(jié)日,把我國未來的興衰承載。當今中國的知識分子,已經挺起了腰桿,揚眉吐氣,備受國家和社會的尊重,再也不會遭遇“臭老九”的厄運了。
1991年8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教師法草案進行審議,會議對教師待遇和推行教師聘任制等有關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1992年10月,國務院將教師法草案撤回,根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進一步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并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精神對教師法草案作進一步修改,之后提交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此次會議對草案進行全面審議、修改,并于1993年10月31日通過。
至此,我國第一部關于教師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誕生了,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師法的第六條重申,“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2006年,有76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教師節(jié)改為9月28日的孔子誕辰日。最終因“爭議很大”,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論證。
當然,教師過教師節(jié)只是一種形式,教師節(jié)具體定在哪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怎樣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師重教。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如果說中國夢最堅實的土壤是在學校,那么教師就是最偉大的“造夢師”,他們用默默無聞、孜孜不倦的智慧勞動,讓每一顆年輕的心靈都與中國夢激情相擁。完全可以說,教師是中國夢的奠基者。尊師重教不應只在教師節(jié)這一天。這么多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逐步重視,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此,期待通過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強化尊師重教的氛圍,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有尊嚴地享受著職業(yè)的幸福與快樂,讓每一天都成為“教師節(jié)”。
責任編輯 余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