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家之路

      2016-09-10 20:14:49陳博洲
      中華兒女 2016年12期
      關鍵詞:筆墨山水畫創(chuàng)作

      陳博洲

      1986年,五一勞動節(jié),廣西桂林市文化局八桂齋書畫院在工人文化宮舉行筆會。一個消瘦的少年在水泄不通的圍觀人群背后側(cè)身往下一蹲,往前一拱,猶如一條泥鰍般鉆到了前面,如饑似渴地盯著筆會其中一位皮膚白皙的畫家瀟灑地揮毫潑墨。只見他時而皴擦并進,時而勾點同行,其遒勁的線條如同劍光刀影般迅速構成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一片又一片的層林,每一塊積墨又似天地間一股渾厚的元氣凝聚在山脈峰巒間,激蕩出畫家胸中的萬丈豪情。他意到筆隨,雄奇秀麗的桂北風情,轉(zhuǎn)眼間就被駕輕就熟地在一張四尺見方的宣紙上描繪得淋漓盡致。當這位畫家題好字正要鈐印,卻發(fā)現(xiàn)忘記帶印章,此時,這位畫家拿起筆蘸了點朱砂,灑脫地在署名后面畫了一個朱文“張”字的印章,猶如金石鐫刻,筆筆見刀鋒,讓這個少年佩服得五體投地,滿眼崇拜地望著眼前這位不認識的畫家。

      這位畫家就是享譽當今中國美術界山水畫壇的大家——張復興,那個少年就是我。

      亦師亦友 受益匪淺

      那一年,我只有16歲,就是在這一年,我對張復興先生產(chǎn)生無比崇敬之心。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心里便萌發(fā)出結識張復興先生的念頭。

      信感初遇恨遲后,何須久來苦苦尋。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密碼,這個密碼誰都無法解開,也似乎是上天的旨意,你不能解開,也解開不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時隔7年后,一位朋友帶著我敲響了桂林鐵西西小區(qū)九棟的一家大門,一張皮膚白凈、溫和儒雅的臉龐隨著大門的打開映入我的眼簾,就是他!一直崇拜的張復興居然真的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記住了這一刻——1992年5月3日,我第一次拜訪張復興先生,也就是在這一天,我有幸成為張復興先生的朋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入壁。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必須承認,有些人一望而知即為非凡人物。書齋里,我注視著淡然儒雅的張復興,樂天達觀的他,時而談古論今,時而講一段小故事,奔逸絕塵。那時,年輕的我便斷定張復興先生今后在中國山水畫壇上注定是一位不朽的重要人物。此后,我一有機會就跑去他那里蹭點有趣的小故事聽聽,講著講著,他突如其來用剛學會的三兩句潮汕話把從沉醉于有趣故事情節(jié)中的我喊了回來,一會兒,他又用一口標準的天津話說一則段子,我們彼此捧腹開懷,其樂無窮。談笑間,我又往往會被他瞇著眼睛專注地審視畫面的神情吸引,他意存筆先,揮翰成風,我則立馬緊盯著他的手腕,目光跟著他的筆頭游走,受益無邊;在歡樂的氣氛中,感受到張復興先生的大智若愚,平易近人的強大心境。也必須承認,一個積淀著深厚文化底蘊有修為的藝術家,他的創(chuàng)作行為是不需要嘩眾取寵的,而是能在任何情境中平靜的、還原生活的、底氣十足的去發(fā)揮其才智。情商十足的張復興及其豁達開朗的個性就一種藝術的真實,遠離功利紛擾,回歸樸真生活,也是藝術源于生活的崇高寫照。

      我癡迷于看他作畫的每一個瞬間。談笑風生處,筆墨瞬息萬變,層林峻嶺,云霧彌漫的桂北山區(qū)風景躍然于紙。畫面上,郁郁蔥蔥的山林如同風檣陣馬,堅守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形態(tài)各異的參天古木、復雜交錯,猶如向高山稽首,也似朝拜蒼穹。藤蔓在大樹根部倔強地纏繞,從古木軀干直攀樹梢,幾顆紅彤彤的野果堅定地高掛在藤蔓之上,萬分矚目,似乎在向蒼莽山岳提醒,有我存在,山河魅力倍添,神州萬川壯美無比。遠處,依稀幾間侗鄉(xiāng)老屋,一條土狗趴在院壩上,神情平淡地盯著屋前的水車,看著水車緩緩慢地向幾塊山田灌溉,或許它正在忠誠地等待著主人勞作歸來;芭蕉樹下,三兩只母雞用爪子刨著泥巴,不停地尋找它們想要的蚯蚓……一幅來自生活,記錄著桂北的侗鄉(xiāng)風情畫卷,就這樣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眼前。畫里,是張復興那遒勁蒼拙的線條和恣意所欲地潑墨運用手段,靈性與意象碰撞出美的韻律,彰顯出傳統(tǒng)中國畫筆墨的精神與底蘊;畫里,是張復興先生傾注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神州大地無比的崇敬和深深的眷戀。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最為可貴之處,就是將鮮活深邃的生活體悟,提煉、概括為與自然的心靈對話,凝視,對望,傾聽,傾訴,同構,共鳴,他努力將種種深層次的精神體驗用傳統(tǒng)的中國畫筆墨樣式進行藝術的表達,這是他作為一名藝術家的時代擔當和藝術探索,因而獨具個人風貌。這種藝術探索是成功的,是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畫家們苦苦追求的藝術信仰和目標,各個時代不乏成功者,而在當今畫壇,張復興以他貼近傳統(tǒng)文脈、貼近時代生活、繼承傳統(tǒng)筆墨精華的藝術抉擇,結合他那獨樹一幟的筆墨語言,成為再現(xiàn)整個時代的藝術家群體的優(yōu)秀代表。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尋常家山” 高雅脫塵

      閱讀張復興先生畫作中這些自生活的寫照和師法自然的創(chuàng)作,深深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重,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堅定不移的敬仰與執(zhí)著。是的,張復興與傳統(tǒng)筆墨間就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場愛情,世間,有多少溫柔鄉(xiāng),有多少美嬌娘,然而,物欲橫流似塵土,在張復興面前如東風吹過,灰飛煙滅,他修煉至無欲則剛的心唯獨對傳統(tǒng)筆墨情有獨鐘,漫長的歲月,帶走了他的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但帶不走他對生命中這場愛情的魂牽夢縈和癡心守候。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他知道,生命中有一個人在那里等著他,正如他一直在這里等著那一個人。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多少年來,他堅守著對藝術苦苦的追求,無盡的日日夜夜秉燭耕耘硯邊,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無際的孤獨,無邊的寂寞,誰人知道?又何須讓誰知道?一切都無需聲明,堅定的信念,就這樣在無聲之中前行,在因與果的跟前,你付出了十分的執(zhí)著,得到的是十足的回應。

      于是,承載著五千年文化精髓積淀的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藝術向張復興敞開了胸懷,她那飽含華夏古老文化底蘊和獨特民族精神的魅力緊緊地擁抱著張復興,這一抱,讓一直等候的張復興猝不及防,也讓他那顆純凈忠誠于傳統(tǒng)筆墨的心,在山水畫懷抱中瞬間如沐甘霖,不能自已,因此,張復興把生命和靈魂與傳統(tǒng)山水畫藝術融為一體,如膠似漆地去熱愛,他要在她美麗的酮體上描繪出錦繡的丹青,別無選擇。張復興在傳統(tǒng)的領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山水畫家園。他是山水家園中雄姿勃發(fā)的王者,他是傳統(tǒng)筆墨最美的情郎。

      此時,一個想讓更多的人們?nèi)シ窒韽垙团d先生的藝術成就的念頭在我腦海中油然而起,“張復興山水畫展”應運而生。

      1996年秋天,著名僑鄉(xiāng)汕頭市、這座彌漫海洋文化氣息的百年商埠,碧空萬里如洗,陣陣清風從南海吹來,讓這座城市格外清爽。來自社會各界的近600人擠滿了龍湖文化展覽館的大廳,其中有市領導、藝術界精英、商界翹楚,當然也有一部分高等院校的莘莘學子,他們是前來祝賀極具學術性的“張復興山水畫展”的開幕。

      這是一次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展示!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中國山水畫的盛宴!

      通過開幕式,通過電視新聞,通過各大報紙的報道,一傳十,十傳百,這時的張復興成為焦點。社會各界人士蜂擁而至,前來領略這位聞其名而未謀其面的著名山水畫家以及他的作品的藝術風采。

      120件作品懸掛在展廳中,每一件作品前都擠滿了興致濃厚的觀賞者,或拍照,或流連,或盯著畫面如饑似渴地品味他那高古重拙的線條和濃厚華茂的積墨。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件《侗鄉(xiāng)秋高》,這幅作品在1992年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五十周年的全國美展中斬獲銅獎,此次在他個人展覽上,汕頭的觀眾有幸一睹這件國展精品的風采,紛紛大呼過癮。作品中,畫面布局有元四家王叔明的茂密,整幅構成上以中鋒為主、側(cè)鋒為輔的線條去表達他獨特的繪畫語言,注重皴、擦、點、染等技法,墨色輕重有度,渾厚華滋,以傳統(tǒng)筆墨去結合大自然的實景真情,用傳統(tǒng)的語言對現(xiàn)實景物做自由的取舍再現(xiàn),創(chuàng)作上展現(xiàn)了他對侗鄉(xiāng)風情獨特觀察的體驗和筆墨技法上的深度匯總,法度在繼承北宋山水遺韻基礎上又有著現(xiàn)代人審美意識的精神氣度,以個人強烈的筆墨語言符號而無悖于傳統(tǒng)的意趣,記錄著這個時代的自然氣息,彰顯出現(xiàn)代傳統(tǒng)山水畫的新格局,這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大發(fā)展。

      1992年前后,他形成了極具時代特征的個人風格。《一溪寒水出秋山》和《侗鄉(xiāng)秋高》即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作。大凡個人風格的形成,除了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稟性、學識、悟性、才情等這些共性條件外,多發(fā)端于畫家的一種有別于他人的特殊生命體驗和藝術追求。如果說張復興長期生活在南中國桂山漓水旁,多年倘佯在桂北越城嶺的崇山峻嶺當中,林木蔥籠、風光清逸的自然景觀給他帶來的那些體悟和感動,頻頻再現(xiàn)于畫作之中,這固然是形成其繪畫風格的原委之一——就像很多畫家那樣,擅長表現(xiàn)什么體裁,即不斷錘煉與其相匹配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技巧,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一種慣熟的筆法、墨法、表現(xiàn)方法就會日臻完善,形成有別于他人的藝術圖式,建立起自己的辨識度,由此,表現(xiàn)什么地域、師哪種造化就成了關鍵。但于張復興而言,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在藝術圖式之外更多的是來自心性修養(yǎng)和精神追求。張復興生性寬厚,心態(tài)平和,他一直憧憬并崇尚一種田原牧歌式的生活,有一片平靜清幽的心境,故而他賦予自己的畫作一種抒情散文式的表現(xiàn)方法,追求高雅脫塵的精神境界。他在描寫體悟生活的同時,從自然造化當中,通過概括、提煉和意會,使自已筆下的云、山、樹、水升華到文化的層次,映射著自已的思想情感,營造著自已的精神家園,發(fā)掘出超越自然物象的文化魅力,始終追求在畫作中表現(xiàn)一個極具真切、平淡、恬靜之美的山水境界,這就是他不拘泥于表現(xiàn)某地自然景觀的初衷。多年來,他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山塞邊陲、人文古跡、名山大川,擷來原素,不懈創(chuàng)造,營構著屬于自已內(nèi)心的精神家園,人們稱之為“尋常家山”,這“尋?!倍值莱隽藦垙团d不同尋常的追求和寄托。他喜讀唐詩,并有他自己獨到的理解,用他的話說,“李白牛烘烘,杜甫苦哈哈,白居易最為受用!”他在盡享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的同時,在自已的精神家園中專注用情,因此鑄就了其既根植于傳統(tǒng)文脈、又彰顯出個人精神追求的鮮明的藝術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解讀張復興,對于理解他藝術風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

      回顧1994年,他這一件在第八屆全國美展榮獲大獎的作品《一溪寒水出秋山》,這一畫作是他山水畫典型風格的作品,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水,長于表現(xiàn)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曲折深流的山泉如一曲《漁樵問答》古琴奏響,告知世人,塵世間名與利追逐不如這青山之巍巍,綠水之洋洋,山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與趣,方是生命的自由。畫面筆墨圓潤,意境清新,含英咀華,云煙滿紙,浩浩湯湯,蒼蒼莽莽,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這種創(chuàng)作境界彰顯出張復興先生的胸中之丘壑,海納百川的大氣象格局,這胸中丘壑是桂北山區(qū)一帶的客觀山水糅合他的主觀情趣共同鑄就的,所以他的畫作有通古融今的文化底蘊。張復興山水畫審美呈現(xiàn)一種抽象和具象相結合的特點,傳統(tǒng)水墨寫意技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重大發(fā)展,臻于抒情達意的文人畫境界。

      人們毫不吝嗇的用各種形式去消費自己的時間,用來欣賞張復興的作品。于是,短短的幾天里,張復興的作品令美術界同仁在那個沒有數(shù)碼相機的年代消耗了無數(shù)的膠卷,去記住這次令人矚目的山水畫盛宴。更出乎意料的是,展覽開幕的第一天,展出的作品被當?shù)仄髽I(yè)家及書畫收藏界搶購一空,就連他隨身帶的幾件小品也被書畫愛好者搶購走,預約訂購也絡繹不絕。市場,似乎要把這位遵承傳統(tǒng)、弘揚傳統(tǒng)的藝術家的皮都剝下來。這也證明,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才是人們所需要的,藝術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藝術是因為人們而存在。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當時收藏家們的慧眼,今天,你想輕易得到張復興作品已經(jīng)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他太忙了。特別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大學美術教師滿臉汗珠地跑到我跟前:“你把張老師請過來辦展覽,我有幸看到他的原作,非常欣賞,就是花掉兩個月的工資也要收藏張老師的一幅小作品,這樣我就有他的原作可以臨摹了!”學無止境,這個詞在這位美術教師身上彰顯出它的含義和價值,至今,我對那位美術教師好學上進的精神還心存敬意。

      滄桑磨礪 成就輝煌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

      世上,成功人物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其歷史背景。張復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很多人對他都有一個共同的猜問,他的老師是誰?他又出自哪所專業(yè)院校?

      然而,成功人物往往有著不同凡響的經(jīng)歷。張復興的不凡之處就是沒有進過任何高等學府——靠自學成為當今中國山水畫壇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青年時期,他曾經(jīng)師從著名畫家葉侶梅和活躍于桂林的眾多畫家一道,結伴寫生,寄情山水,從中受益匪淺。

      兒時的張復興命運多舛。1946年出生于山西汾陽的張復興,就在他幼年時,母親過早地走了。張復興幾乎沒有品嘗過母愛的溫馨,一歲時便隨爺爺奶奶到了天津,小住一段時間后回汾陽上幼兒園,幾歲后又回天津上學,兒時的這種成長歲月,時至今日他都無法釋懷對爺爺奶奶那一份沁入心骨的思念,他一直記住爺爺教他識字讀文,背唐詩,輔導他寫大楷。傳統(tǒng)的庭訓與熏陶,使得幼年的張復興就能背出很多唐詩,寫得一手漂亮的大楷,因此也為他日后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奠定了扎實的線條功底。成長于晉津兩地的張復興先生,汾陽話、天津話都十分標準。1965年,他分配到第一機械部桂林儀表廠工作,從此,開啟了張復興事業(yè)上的新篇章,他自此和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也為他增加了第三種方言,熟知并熱愛了他的這個第三故鄉(xiāng),這是一片他為之奉獻青春的熱土,一草一木、一山一川、風土人情,深入生命的青春片段,成為其后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

      正當青年的張復興工作上漸入佳境時,又逢十年浩劫,出身普通職員家庭、年幼喪母、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張復興,自幼養(yǎng)成了中規(guī)中矩、不惹事生非的品性,即便是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他也處事淡然,波瀾不驚。在這個混亂時期,別人會去觀游行看批斗,而張復興則進入圖書館閉門潛心學習畫畫。他獨自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這一時期他在圖書館里飽覽各家畫理畫論精髓,吸北宋山水畫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巒深厚,勢伏雄強,構圖氣勢逼人,筆墨法度的正大氣象;納元代山水畫之瀟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的尚氣重韻,淡泊清逸的文人畫風,特別是對四家中大癡及王叔明山水研究達到懷兩者之心的境界;法明代工麗文人畫之品位,將沈周山水之文人水墨寫意精神融入自己靈魂,并深諳其早期筆墨之嚴謹細秀,晚年筆墨粗簡豪放;取清代四王正統(tǒng)山水畫之高古神韻,特別是他對中國繪畫史上非常重要的杰出人物石濤的實踐探索和革新精神十分崇仰,在創(chuàng)作上受其影響是深遠的。在那段長期動蕩的歲月里,張復興就是在這種非常的環(huán)境中獨自安靜地走進各朝代名家的心境中,與古人遺韻作伴,從中追求他人生的夢想和信念。這個漫長的自學過程,為張復興先生日后打開了大家之路的啟程之門,也為他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筆墨筑就了堅實的基石。天下戰(zhàn)亂紛擾,此間卻是難得的一方凈土,悠遠寧靜,與世無爭。圖書館,是張復興先生的避風塘,也是他圓夢的驛站。

      當歷史的巨輪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大地的臉龐已經(jīng)綠了。美術界的創(chuàng)作激情也風起云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畫派藝術革新空前活躍。就在這個火熱的時代,1985年張復興從第一機械部桂林儀表廠調(diào)至桂林市文化局八桂齋書畫院,從此,正式開啟了他的職業(yè)畫家之路。經(jīng)過近十年的專職藝術創(chuàng)作,張復興為廣西的藝術創(chuàng)作貢獻了杰出的力量,也多次在全國美展中摘取大獎,在美術界被人稱獲獎專業(yè)戶。斐然的成績使得他在1996年擔任桂林畫院院長一職。作為畫院負責人,他領導著畫院的創(chuàng)作隊伍,長年累月的深入大自然采風寫生,潛心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并將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出一批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符合時代審美意識的佳作。生性責任心強的張復興,在擔任院長的十年間,帶領著全體創(chuàng)作生力軍一起為桂林畫院文化藝術建設嘔心瀝血,不斷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傾情教育 桃李天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全人類的發(fā)展進程,尤其是傳統(tǒng)中國山水畫,自五代歷經(jīng)北宋至今以來,在世界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煥發(fā)出她光彩奪目的光芒。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她承載著全體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向世界全面展開,因此,就有了各時期各領域人才北上京城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放大生命價值愿望。中國美術界也不例外,就像出生于廣西桂林的畫家石濤,這個半生云游的一代畫僧,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49歲啟程京師,開始“北漂”之旅,結交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聲名遠播。歷史,往往有著很多驚人的相似,1995年,49歲的張復興先生開始了北上京華,廣交朋友,為中國美術發(fā)展頻出佳作,貢獻著優(yōu)異的成績,并先后為中央辦公廳創(chuàng)作《林莽春喧》;中南??倳洉褪覄?chuàng)作大型國畫《江山疊翠》;中南海勤政殿創(chuàng)作大畫《朝云出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創(chuàng)作《清漓攬勝》;北戴河中央政治局辦公大樓創(chuàng)作大畫《春喧》;中宣部新樓創(chuàng)作大畫:中央萬壽路老干部活動中心創(chuàng)作《九寨溝》;人民大會堂寧夏廳創(chuàng)作《六盤山》;京西賓館創(chuàng)作大畫《水出林莽》;北京市政府寬溝會所創(chuàng)作《春喧圖》;公安部辦公大樓創(chuàng)作《九寨溝》;并受外交部邀請為中國駐美大使館繪制《太行之秋》,包括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軍委大樓、軍事科學院等中央機關都留下張復興的鴻篇巨制;毫無疑問,這一系列的藝術成果,展示在黨和國家的重要辦公機構中,奠定了張復興先生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的大家地位。

      東方高空,一輪紅日,熠熠的光芒照耀在張復興這條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大家之路上。

      在學術上功成名就、名聲大震的張復興先生不為一切光環(huán)而改變藝術追求的初心,他保留著平靜、博大的胸懷,他要把藝術生命的價值發(fā)揮到更大化,那就是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途徑——美術教育。歷史的天空浩瀚無垠,摘星攬月的天梯一直是留給肩負重任敢于擔當?shù)呐实钦?,時代的江河驚濤拍岸,那一朵最美麗的浪花總是屬于那些中流擊水的弄潮兒。面對這位當代山水畫壇的成功者,各個中國畫學術研究機構絡繹不絕地前來邀請他為其學員傳道授業(yè),張復興先生義無反顧的承擔起美術教育職責,為中國各大美術研究機構培養(yǎng)了眾多名家新秀,他的學生們也遍布全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有不少弟子在各省、市美術研究機構擔任負責人。

      歲月的寒霜,看似獻殷勤實則無情地給張復興的滿頭黑發(fā)鋪上一層銀裝,但,阻擋不了他那對傳統(tǒng)筆墨的敬仰和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與傳播,張復興一直在路上。

      (本文作者系知名高端文化藝術策劃人,山水畫家、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 華南

      人物檔案

      張復興,山水畫家,天津人,祖籍山西,1946年生,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水墨畫院副院長、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院副院長、中國友聯(lián)畫院畫家、中國美協(xié)會員、一級美術師。

      猜你喜歡
      筆墨山水畫創(chuàng)作
      我來打開山水畫
      幼兒畫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筆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藝術品鑒(2020年7期)2020-09-11 08:05:42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筆墨廚神
      筆墨廚神
      陸儼少山水畫譜?。ㄎ澹?/a>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08:59:23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格尔木市| 元江| 泽库县| 宁夏| 抚州市| 承德县| 甘谷县| 德庆县| 连平县| 张北县| 大安市| 中山市| 教育| 临城县| 陵川县| 阜宁县| 古蔺县| 建水县| 澄江县| 榕江县| 水城县| 韩城市| 神木县| 昌都县| 定西市| 昭通市| 蓬安县| 大邑县| 茂名市| 聂拉木县| 苍溪县| 屏山县| 平安县| 英山县| 西丰县| 宜川县| 营口市| 泽州县| 进贤县| 宝坻区|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