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華
〔關(guān)鍵詞〕自殺未遂;高三;心理咨詢
一、個案由來
2014年3月5日上午八點,我打開手機QQ,發(fā)現(xiàn)一條“陌生人”的留言:“張老師,你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我有一位女同學有輕生的念頭,而且已經(jīng)嘗試喝過潔廁靈,但由于不好喝放棄了……她說有這種念頭已經(jīng)很久了……在高三這段敏感又脆弱的時期,我要怎樣幫助她?”留言時間是周二晚上23點15分。
看到這條短信,我當即給她回復:“明天帶她來心語閣找心理老師咨詢!”
由于該生已經(jīng)有實施自殺的行為,屬于嚴重的心理危機事件。我立即把情況與年級主任簡單說了一下,他當即查了留言學生的姓名,確定留言學生是來自高三某班的學生小平(化名)。
中午13:15,小平QQ留言說下午5:30之后帶小惠(化名)來找我。由于情況緊急,為了避免小惠對咨詢存在排斥心理,我和小平又商量了下,最后決定讓小惠以朋友的身份陪小平前來咨詢,以這種方式將小惠順利帶到心理咨詢中心。
下午5:30,小平和小惠準時來到了咨詢室。由于事先約定的是小平來咨詢,所以我先請小平分享了碰到的困惑。小平的第一句話是:“老師,我想幫助我的朋友,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么幫她”?我先肯定小平助人的善意,然后請小平介紹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小平說她是通過“交換秘密”的方式,獲得小惠心里的秘密——小惠曾于3月2日凌晨起來喝潔廁靈輕生。
聽完小平的陳述,我腦中閃現(xiàn)了兩個念頭:(1)小惠為什么要輕生?(2)小惠向小平講述自己的秘密,這說明小惠還是留戀這個世界的。她告訴好朋友自己的秘密,傳遞出的是一種“求救”的信號。而小平也非常有心,非常警覺,及時對朋友的“求救”信號做出了反饋。
二、自殺動機探尋
我隨后轉(zhuǎn)向小惠,看到的是一個臉上掛著陽光般微笑的女孩,你很難將這樣的女孩跟自殺聯(lián)系起來。
(一)自殺的直接動機
我首先詢問小惠:“為什么喝潔廁靈?”
“我覺得活著沒意思,也許到了另一個世界,我會快樂一些、自由一些;我感覺自己是在浪費生命,無所事事;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別人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不知道我的夢想在哪里?!?小惠平靜地告訴我。
(二)學習和成長經(jīng)歷
小惠在小學三年級以前跟爺爺奶奶住在湖南老家,爸爸媽媽在中山工作。她很少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假期會過來跟爸爸媽媽小住,屬于典型的“留守兒童”。小學三年級后,才從老家搬過來跟父母一起生活。過了沒兩年,她家里又添了一個弟弟。
由于自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小惠顯得“獨立”“懂事”,從小學到初中階段,成績比較優(yōu)秀,學習上沒怎么讓父母擔心。
考進高中后,剛?cè)雽W時,對一切都充滿新奇感,沒有什么壓力,高一時各方面還算順暢。但進入高二后,成績下滑比較厲害,對自己的學習評價是“學渣”一枚。
小惠的學業(yè)成績下滑,導致其心理壓力增大。但學業(yè)成績退步帶來的壓力不至于讓人徹底陷入絕望,走上輕生的絕路。因為很多學生都曾遭遇過學業(yè)退步,但都沒有像小惠那樣,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應(yīng)對壓力。那么可以推測,小惠除了遭遇到學業(yè)退步的壓力外,可能還遭遇到了其他壓力,這些壓力累積在一起,讓她無法承受,所以選擇了輕生來逃避。
(三)家庭關(guān)系
當我請小惠描述她和家人的關(guān)系,她用了“相敬如賓”一詞。說完,小惠就開始不停地抽泣。我將紙巾遞了上去,輕聲說道:“別著急,慢慢說?!?/p>
“他們應(yīng)該很愛我;其實我也想像其他孩子那樣撒嬌,跟他們親近,但卻事與愿違;我總是感覺無法融入他們。我從來就沒有抱過爸爸、媽媽,我不敢跟他們親近!我從來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小惠一邊抽泣一邊說。
“我就是不能讓他們擔心我的學習,怕他們會失望,傷心!我覺得自己好可悲,連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都不能表現(xiàn)得真實些!”小惠繼續(xù)說道。
一說到跟家人的關(guān)系,小惠的情緒完全失控,哭得特別傷心。可以看得出,“家”是這個孩子的傷心之地,她的內(nèi)心有太多的委屈一直以來無處訴說。她渴望與父母保持親近,渴望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但事與愿違。
(四)心理原因分析
小惠在9歲以前主要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屬于典型的“留守兒童”。這種留守狀態(tài)可能給小惠造成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沒能很好地與父母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guān)系,從而在跟父母相處時始終有一種距離感,無法形成親密無間的親子關(guān)系;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而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小惠去做,一些事情只能埋在心底,這也形成了小惠內(nèi)向、封閉的個性特點。
自9歲之后,小惠從湖南到中山和父母一起生活,而那個時候家里正好新添了一個弟弟。父母關(guān)注的焦點也就集中在小弟弟身上;而小惠本人也承擔了照顧弟弟的任務(wù)。久而久之,父母對小惠形成了“獨立、懂事、會照顧人”的印象,不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這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進一步疏遠。
父母對她的學習成績非常關(guān)注,每次考試失利后,小惠都不愿意把自己學業(yè)的成績告知父母,只能不停地掩飾自己,不愿敞開心扉;父母也沒有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變化,導致她很少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愛和支持。在這種孤獨、無助、自責的心理狀態(tài)下,小惠選擇了輕生來逃避生活的重壓和苦悶。
三、輔導策略
根據(jù)上述分析,確定以下輔導策略:一是理順家庭關(guān)系,促進親子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重建,改變過去那種“客氣的”“有距離感”的關(guān)系狀態(tài),讓她真正感覺到家人是愛她的;二是理順小惠的心理狀態(tài),重樹學習的信心和希望,擺脫學習上的無助感和盲目感,重新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三是建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在學習上、生活中多給小惠以關(guān)心和支持,一起幫助她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四、咨詢過程
第二天,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小惠的父母來到心理咨詢中心,班主任把小惠自殺的行為告訴其父母,父母聽完過后也相當錯愕、驚訝、百思不得其解。
針對父母的不解,我把跟小惠的對話直接反饋給了父母,如“我不敢跟他們親近,我從來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我不敢把成績告訴他們,怕他們擔心、失望” ……小惠的媽媽聽了不禁熱淚盈眶,爸爸則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班主任也在一旁默默流淚。
小惠的媽媽自責地說道:“這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加之有一個小弟,所以父母也很少操心她?!备赣H補充道:“當初為了她能上好學校,自己到處張羅她上中學的事?!备改敢脖硎?,對于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的確很少關(guān)注到,而且孩子也很少講。對此,父親也充滿內(nèi)疚和自責。
隨后,我們安排了小惠和她的父母相見,三個人抱在一起,互訴衷腸,哭了很久很久。這眼淚中包含著孩子的委屈、也包含著父母的自責和歉意,更蘊含著新生的希望、親情重新建立起聯(lián)結(jié)的可能。
這次會面過后,小惠和父母一起回家“休養(yǎng)”了九天。在這幾天的時間里,父母給予了小惠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每天圍著她轉(zhuǎn),小惠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的溫暖;而弟弟也打電話跟小惠聊天,與家人的親密相處讓小惠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在家里休整了幾天后,小惠決定回到學校重新投入到高三的復習中,并定期與心理老師聯(lián)系、溝通。在后來跟小惠的交流中,小惠與我分享了家庭的變化,尤其是她和弟弟之間故事,看得出她很關(guān)心弟弟的成長。經(jīng)過這次風波,她本人也更加珍惜生命,更關(guān)心家人和身邊的朋友。后來,小惠順利參加了高考,并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開始了她的新生活。
五、咨詢反思
在當前的高考制度下,很多父母更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考差了,比孩子還緊張、還焦慮。為了避免父母的擔心或者批評,很多孩子可能選擇隱瞞自己的成績和內(nèi)心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會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疏離。
因此,家長應(yīng)該做好孩子心靈的保健師,當孩子進步時給予肯定,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唯有這樣,才能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中山,528454)
編輯/張帆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