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唯恐老百姓不信。
于是,商鞅在城門前放了一根木柱,并張貼告示說:“誰能將木頭搬走,賞五十金?!?/p>
老百姓議論紛紛,懷疑這是騙人之舉。
一個小伙子說:“我去試試。要是官府賞錢,說明他們講信用,往后咱們就聽他們的;如果不賞,往后咱們就別相信他們?!?/p>
小伙子搬走木柱后,果真受賞五十金。
圍觀的老百姓說:“官府真的講信用!”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傳遍整個秦國,商鞅這才下令變法。
2000多年前的商鞅,用“徙木立信”為秦國廣納精英做了一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廣告”。
“十三五”藍圖,大批難題需要通過改革來解決。要讓改革促進派脫穎而出,擔當重任,就得用“徙木立信”的方式,免除改革促進派的后顧之憂。
如何免除?
建立干部改革考核與獎懲機制
第一,對處于關(guān)鍵崗位的官員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缺乏改革意愿、改革能力、改革勇氣的官員,予以撤換,讓位于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官員。
第二,要對以下幾類官員進行問責:一是拖延改革的,二是拿不出高質(zhì)量改革方案的,三是阻礙改革方案實施的。
管理學上有個經(jīng)典定律: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己薌DP,官員就熱衷于GDP。同樣的道理,一旦官員認識到“干改革有好處,不改革很危險”,就會爭做改革促進派。
——唐任伍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
改革創(chuàng)新得有試錯空間
改革的頂層設計主要是解決方向的問題和底線的問題,在方向和底線確定后,具體的管用的改革辦法還是要經(jīng)過試點,試點是試錯,比如說創(chuàng)新,可能十個實驗中最后成功的只有一兩個。
所以,要制定改革促進法,把改革過程中的試錯和腐敗分開,允許一些地方領(lǐng)導改革試錯,這樣才能解決在反腐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官員束手束腳的問題。
——劉世錦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要建立改革激勵保障機制
改革的動力何來?源于激勵的制度安排,動力不足就是激勵機制出了問題。
激勵機制的本質(zhì)是誰受益和誰受損的問題。改革的激勵機制就是要“獎勵”對改革有貢獻者,“懲罰”不改革或反改革者。如果把激勵機制搞反了或進行逆向配置,就會出現(xiàn)“劣幣驅(qū)逐良幣”,不改革者“驅(qū)逐”改革者,不改革反得益,搞改革反受損的現(xiàn)象,人們就不會有改革的動力。
因此,要建立完善改革促進派干部的選拔、任用、鼓勵等一系列保障機制,要讓矢志于改革、有功于改革的改革者“升官”。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寬容失敗要從口號落實到法律
當前,不少領(lǐng)域的改革實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改革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滿足現(xiàn)狀、害怕風險、利益羈絆等突出問題。解決改革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等問題,立法建立容錯機制或許是最見效的對策。
除了經(jīng)濟改革,對于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其他領(lǐng)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同樣要弘揚寬容改革失敗的理念,并落實到立法層面,為改革促進派免除后顧之憂。
——劉武俊 司法部《中國司法》雜志總編
為“敢于擔當”者擔當
多年來,一些單位存在一種不良風氣——有些人專門盯著埋頭苦干的人評頭品足、求全責備,十件事你干對九件,他們覺得理所應當;十件事你干錯一件,他們就會窮追不舍,工作中的“領(lǐng)頭羊”往往成為偶爾失誤的“替罪羊”。
此時,各級黨組織就應該挺身而出,為“敢于擔當”的人擔當,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勵改革者、保護改革者,為他們施展才干營造寬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高明義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