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
朋友留學德國歸來,不但學得滿腹經(jīng)綸,更帶回4個經(jīng)典的教育故事,聽來使人感慨良多、深受啟發(fā)。以下便是他的講述。
玩游戲也要節(jié)約子彈
我租住在一個三層小樓,房東名叫瑪麗,是個寡婦,獨自帶著兒子約翰尼生活。
一天,我到瑪麗房間交房租,看到約翰尼正熱火朝天地坐在電腦前玩射擊游戲?,旣惡孟駥Υ瞬⒉环磳?,一邊和我聊天,一邊關(guān)注著“前線”的戰(zhàn)況,及時為約翰尼口頭嘉獎。
小家伙越戰(zhàn)越勇,捷報頻傳:報告媽媽,我又過了一關(guān)!報告媽媽,我換裝備了!
瑪麗突然對兒子叫道:“約翰尼將軍,請馬上停止戰(zhàn)斗!”
約翰尼馬上按下暫停鍵將游戲定格,扭過頭一臉迷茫地望著媽媽。
我也十分不解,只見瑪麗毫無笑容、嚴肅地說:“剛才那架飛機一枚導彈就能擊落,為什么要用3枚?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至少300萬馬克,現(xiàn)在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餓著肚子等待救濟?”
約翰尼的臉漲得通紅,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眼看就要大哭起來,可媽媽絲毫沒有妥協(xié)的意思。我連忙說這只是游戲,不必那么認真。“打游戲也要節(jié)約子彈?!爆旣愔钡郊s翰尼認錯并寫下保證以后打游戲不再浪費才善罷甘休。
事實上,在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父母為了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過失,隨時隨地教育,決不姑息和遷就,他們的教育針對性強,很少空談大道理,但更具實效。
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約翰尼對中國的毛筆書法忽然產(chǎn)生了興趣,天天求我教他寫毛筆字。我自然不愿放過這個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欣然答應(yīng)。
下午我和瑪麗帶他到一家華人開的書店去買宣紙和毛筆,剛走到街頭,就見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對著約翰尼笑。約翰尼猶豫著說:“媽媽,我想把買筆的錢送給這位叔叔?!?/p>
還沒等瑪麗說話,我連忙抓住他的小手說:“別這樣,約翰尼,這些人都是騙子?!?/p>
約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輕輕掙脫我的手,還沒等他說話,瑪麗就微笑著鼓勵道:“去吧,約翰尼,你讓媽媽感到驕傲?!?/p>
望著孩子的背影,我忙將自己在國內(nèi)的種種被騙經(jīng)歷告訴瑪麗。
瑪麗一直很認真地聽著,等我說完了,只見她抱歉地一笑:“謝謝你的提醒,但我認為約翰尼的想法應(yīng)該得到鼓勵。正如你所說,很多乞丐好吃懶做,專門裝出一副可憐相騙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們禁止約翰尼,他就會錯誤認為人與人之間自私和冷漠無情。畢竟,愛心比金錢更重要?!?/p>
約翰尼的勞動節(jié)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約翰尼都要自己帶著勞動工具在樓道打掃衛(wèi)生,從不間斷。在國內(nèi)時經(jīng)常聽說歐美國家的很多孩子為了掙零花錢,常常為父母或別人打工。
我以為約翰尼也是如此,可一問才知道約翰尼這完全是義務(wù)勞動。
約翰尼只有9歲多一點,左腳有點跛。平時空手上下樓都不大方便,拖著勞動工具更是搖搖晃晃舉步維艱,讓人于心不忍。他偏偏拒絕任何人幫忙。
天下哪有這么狠心的母親,請一個清潔工不就完了嘛,干嘛非要這么為難自己的兒子?
我終于忍不住找瑪麗理論,瑪麗的一番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作為母親,她當然最明白兒子行動的不便和勞動的艱難,但決不能去幫他,否則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因為他寧愿自己困難也不愿別人因為腳跛而可憐自己。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約翰尼因為腳跛,會失去很多優(yōu)勢,因此必須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yǎng)百折不撓、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精神。
打掃衛(wèi)生是他主動申請的,他還將這兩天定為自己的勞動節(jié)!
我想起那些小皇帝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稍微照顧不周就大吵大鬧,很多孩子讀高中仍然讓父母洗內(nèi)褲襪子。
約翰尼的義務(wù)勞動既無老師命令又無家長要求,純粹自愿,還別出心裁地將周六日作為自己的勞動節(jié),可見是真正以勞動為樂,非心血來潮,這得需要瑪麗多少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國內(nèi)時,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經(jīng)常以家庭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義務(wù)打掃衛(wèi)生,并且要家長簽字??墒?,不但一些學生敷衍塞責應(yīng)付了事,就連很多家長也是表面贊同內(nèi)心卻不以為然。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點四十一分
有一次瑪麗和我約好禮拜六去市政廳廣場,臨出發(fā)時瑪麗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有人請她幫忙查閱一些資料,然后再用傳真發(fā)過去?,旣愔缓谜埼蚁葞еs翰尼走,八點四十分在市政廳廣場東邊第二個長椅處會合。
我?guī)еs翰尼到廣場,一看已經(jīng)是八點二十分了,心想查閱資料那么麻煩,瑪麗肯定不能準時來了,于是便和約翰尼痛痛快快地游玩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看了一下表,八點四十分,向馬路上望去,只見瑪麗正一路小跑往這邊趕。
我心里好笑,干嘛那么著急呢!這么想著,也領(lǐng)著約翰尼向第二個長椅走去。
這時瑪麗跑到了我們面前,只見她兩腮通紅,額頭掛滿了汗珠,氣喘吁吁地對我們說:“上帝保佑,總算沒遲到?!闭f完抬腕看了一下表,這一看不當緊,只聽她啊的一聲尖叫。我心里一驚:難道她忘記了什么重要的事!
瑪麗深深地給我和約翰尼鞠了個躬,充滿歉意地說:“真對不起,到底還是遲到了一分鐘。”我看了一下表,分針剛剛移到八點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鐘嘛!于是很隨意地說:“沒關(guān)系,一分鐘而已?!?/p>
可是瑪麗并不放過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錯誤,連聲向我們道歉,直到我假裝要生氣了才善罷甘休。
這件事給我很深的印象。怪不得以前聽人說德國人的時間觀念非常強,就像瑞士的鐘表一樣準。
果真如此。我突然又想到,瑪麗今天的行為絕不是為了教育孩子或故意做給我看的,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習慣性行為,這將會在孩子心中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啊!
言傳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行。作為教育者只口頭要求自己的學生和孩子這樣做那樣做,而自己卻不給孩子樹立榜樣,怎么能讓孩子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