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汐
撞了又如何?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仍被看好
文/王文汐
一場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并線失敗”的事故,再次將無人駕駛技術推向了風口浪尖。有人認為無人駕駛遲早會釀成大禍,也有人反駁稱無人駕駛才是未來方向,只是需要時間日臻完美。或者,我們本就不該忙著為無人駕駛定性——畢竟,當前的汽車技術正處在發(fā)展最快的時候。
不久前,外媒披露了一起關于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事故報告,并稱這是第一起“應該由無人駕駛汽車負責”的交通事故。
據了解,當時谷歌公司一輛由雷克薩斯RX450hs轎車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道路上行駛,為了避讓道路上的沙袋,無人駕駛汽車試圖駛進左側車道,結果同后方駛來的一輛公車碰撞。據稱,當時這輛公車的時速為15英里,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時速為2英里。該起事故導致無人駕駛汽車左前翼子板、左前輪和駕駛側傳感器受損,不過雙方車輛中并未產生傷員。據當時在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內的測試人員表示,谷歌汽車認為公交車會減速讓行,而公車司機則認為谷歌汽車會放棄并線,結果發(fā)生了事故。
用直白的話表示,就是谷歌并線失敗了。
誰知道谷歌無人駕駛的這次事故,讓汽車媒體狂躁了起來,各種批評、嘲諷以及對無人駕駛汽車未來的否定言論紛至沓來,認為無人駕駛始終無法達到“思考狀態(tài)”是其致命弱點,一時間好不熱鬧。
反觀谷歌發(fā)表的聲明——“我們愿意承擔部分責任,因為如果我們的車沒有移動,就不會發(fā)生撞車事故?!比绱说ǖ膽B(tài)度讓不少人不淡定了。一位名為Adrienne LaFrance(據稱是《大西洋月刊》的專欄作家)的作家撰文稱,“過去幾個月中,我采訪了數十名計算機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員、工程師以及其他關注無人駕駛汽車發(fā)展的業(yè)內專家,幾乎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擔憂:無人駕駛汽車引發(fā)的致命交通事故遲早都會發(fā)生。如果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兌現承諾,真的取代絕大多數人類駕駛的汽車,致命交通意外肯定會發(fā)生。這種意外可能毀掉之前的所有努力?!钡瑫r也指出“車禍導致人類死亡并未能阻撓其成為主流技術?!?/p>
事實上,谷歌此次事故并沒有動搖那些支持者的態(tài)度。在國外網站的上,網友的態(tài)度也都相當淡定,一位匿名網友表示:“就目前的事故率來看,無人駕駛汽車遠低于普通駕駛,無人駕駛才是未來的方向?!边€有網友表示:“只要是產品,就會有缺陷,重要的是如何讓產品更完美?!?/p>
除了無人駕駛技術的支持者,還有一群人在等待著這項技術的市場化。據《路透社》報道,在美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超過4300萬,并以每天1萬的速度增長,年長的美國人如果想要保證出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成了最理想的方式,因為在美國79%的老年人生活在郊外和農村。
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的資料顯示,老年人往往健康狀況不好,比如視力下降、記憶衰退、關節(jié)炎及其它生理損害,這些都會影響駕駛能力。美國交通部的數據也顯示,85歲及85歲以上的老人發(fā)生嚴重車禍事故的概率是最高的,主要是因為老年人更脆弱,受傷后的并發(fā)癥也更多。有業(yè)內人士評論,顯然,如果有無人駕駛車輛可以供老人使用,比他們自己駕駛要更加安全;另一方面該技術可以讓更多無法使用汽車的族群自有出行,比如盲人和殘疾人,從這個層面來看,無人駕駛技術也有存在的必要。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曾以美國為例,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如果進入自動駕駛社會,自動駕駛的社會效益高達1.3萬億美元。不過自動駕駛汽車也將為車企、供應商、政府、基礎設施運營商提出了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問題。在自動駕駛汽車真正普及上路前,這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現階段擋在自動駕駛面前的最大技術問題包括,網絡安全、高精地圖和V2x通訊技術,近期“白帽黑客”頻頻出手就暴露了汽車在網絡安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幾個月前,兩位名叫米勒和瓦拉塞克的“白帽黑客”成功攻破了一輛Jeep自由光的車載系統(tǒng),并在其行駛過程中對車輛下達指令使車輛偏離路面栽入溝中。此事件之后克萊斯勒不得不對自由光進行召回處理。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也曾通過無線控制讓一輛轎車的車鎖和剎車失控。但是當時他們的研究并沒有公布,只是與車企共享了研究成果。這一系列案例表明未來汽車行業(yè)將面臨廣泛而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zhàn)。
目前,各國政府對于自動駕駛雖然沒有提出明確反對,但考慮到有可能牽扯到法規(guī)的修訂及更改,政策決策者的態(tài)度通常更為謹慎,他們比較關心的是新技術在現實社會能否行得通。政策制定者需要監(jiān)管自動駕駛車輛的整個場景,并將在道路安全、經濟增長、環(huán)境保護和基建成本上有所作為,他們當然也希望獲得自動駕駛帶來的社會利益。
令人擔心的是,任何關于自動駕駛汽車負面的報道都有可能動搖公眾的決心。
一輛自動駕駛車輛通??梢酝瑫r由人或機器駕駛,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歸屬制度恐怕需要重新改寫,事故責任如何界定,保險公司的角色該如何改變,這恐怕是自動駕駛普及前最受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雖然幾天前沃爾沃汽車曾表示,如果處于自動駕駛狀態(tài)的車輛發(fā)生事故,那么沃爾沃會承擔全部責任。但目前也只有這家企業(yè)對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自動駕駛事故的責任劃分做出過承諾。
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政府和交通產業(yè)不得不考慮的,一旦自動駕駛成熟并最終實現商業(yè)化,其必將改變現有的交通產業(yè)格局,共享出行會對傳統(tǒng)出租車和汽車租賃行業(yè)造成威脅,甚至可能會顛覆現有業(yè)務模式。保險、醫(yī)療、停車場地及汽車維修等業(yè)務都將受到沖擊造成下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人員及相關企業(yè)的轉型將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