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衡與無主梨樹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許衡(heng),許衡是個非常有德行的人,因為朝代末世比較混亂,就會有戰(zhàn)爭,他們幾個讀書人就開始逃難。逃難的過程中有好幾天沒有吃東西,肚子很餓。在這種情況下,遇到沒有人的村莊,看到有一棵梨子樹,上面結的碩果累累,結果有很多人就上去,摘了很多的梨子下來吃??墒浅缘倪^程中有人就發(fā)現許衡沒有吃,就告訴他,許衡,你為什么不吃呢?許衡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豈(qi)能亂摘!”那人笑其迂(yu)腐(fu):“世道這么亂,梨樹哪有主人!”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難道我們的心也無主了嗎?”
七錄書齋
張溥(pu)是明朝進候的文學家,自幼勤奮好學。張溥在學習方面天資較差,記憶力不好,東西背了好幾遍都記不住。但他卻一點也不懶惰(duo),用勤奮來克服這個缺點。
有一天,在學堂里,教書先生讓張溥背誦課文。一開始,張溥背得還很流利,可是背著背著,后面的內文就全忘了。結果,老師十分生氣,用戒尺使勁地責打了他,說他讀書不用功,并罰他回家把這篇文章抄十遍。
張溥委屈地接受了懲罰,回家之后,他立即準備好了紙和筆,開始抄起文章來。這篇文章較長,他抄得又認真,等他抄完,已經是深夜了。第二天到校,老師又讓張溥接著背昨天的文章。這下可把張溥急壞了,他昨天只顧抄書,沒有特意背呀!可看著先生那嚴厲的樣子,他只得硬著頭皮背了起來。誰知奇跡發(fā)生了,上句剛一出口,下句居然就跟著跳了出來,一會工夫就把全篇文章順利地背了出來,而且還沒有一次停頓。先生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張溥終于知道,原來抄書也增強自己的記憶,于是從那天開始,他讀書必手抄,讀后又隨即焚去,再抄,再讀,再焚,如此六七次方才罷休。這便是“七錄書齋”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