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兩岸只有建立起互信,才可以創(chuàng)造雙贏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就當前兩岸關系發(fā)展發(fā)表了重要講話。臺灣媒體對此極度關切,各種解讀文章及評論一時云集。
綜合臺灣各媒體解讀可以看出,習近平主席講得明確,臺灣媒體理解得清晰,那就是,必須在堅持“九二共識”和反“臺獨”基礎上,兩岸關系才能繼續(xù)保持和平發(fā)展勢頭。
臺灣《中國時報》發(fā)表文章稱,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團大談“九二共識”,且以最高領導人之姿,為“九二共識”釋義,強調其重要性緣由。如此罕見之舉,只代表一個意義,就是向蔡英文喊話,兩岸關系最終仍得回到“九二共識”,并認同其核心意涵。
臺灣《工商時報》報道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兩岸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權更迭而改變”。這是臺灣“大選”后,習近平首度對外發(fā)表對臺講話,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的講話與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兩岸命運與共。
文章稱,習近平同時強調,“九二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系的性質,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行穩(wěn)致遠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核心意涵,雙方就可以良性互動。大陸將堅決遏止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悲劇重演。
臺灣《聯(lián)合報》指出,綜合觀察大陸涉臺談話,意在重申底線,表明大陸對臺政策堅守底線毫不松動,也暗示“臺獨”分裂勢力不得躁進。同時,對于民進黨至今仍含糊的表態(tài),再次提供“選擇”的機會,只要民進黨愿意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可保持良性互動。
臺灣《旺報》發(fā)表評論說,蔡英文當選下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后,習近平首度發(fā)表對臺講話,針對性極強,且軟中有硬,硬中有軟,就像各界對習近平執(zhí)政風格的評價,“硬的更硬,軟的更軟”,這篇涉臺講話,堪稱其中經典。
文章稱,綜觀習近平的談話,仍凸顯“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強調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國家的主權領土沒有分裂,如此民共便有“良性互動”的前景,就看蔡英文怎么接招。
3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4名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就兩岸關系議題接受海內外記者集體采訪。臺灣旺報網稱,這是大陸時隔多年再度在兩會期間舉行涉臺議題專場記者會。
臺灣《中時電子報》稱,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涉臺政策表態(tài)定調后,兩岸議題又在兩會熱了起來,“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成為陸方涉臺主旋律,官方更罕見地舉行涉臺專場記者會。除大陸媒體外,包括臺灣和港澳,甚至外國媒體都受邀參加。
《中時電子報》稱,馬英九2008年執(zhí)政以來,兩岸議題向來不是兩會熱點。不過今年顯然不同,為應對民進黨即將重返執(zhí)政的“兩岸新形勢”,大陸從官員、媒體到智庫都更愿意出面唱響主旋律,“持續(xù)向蔡英文喊話的意味相當濃厚”。
“中共對臺基本方針固然不會改變,但是政策靈活度和最高領導人的作風并非一成不變,兩岸只要建立起互信,還是可以創(chuàng)造雙贏,尤其是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大開大合的作風,其實是兩岸關系的大好機遇?!迸_灣《旺報》刊發(fā)社評表示,兩岸近年一系列突破都讓我們看到習近平大開大合勇于突破的性格。蔡英文及其支持者也應務實調整自己,在就職演說中展現智慧,正視“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對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非國與國關系作出善意響應。
3月1日,2016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港澳臺記者組開始發(fā)放記者證等相關證件
3月10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并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臺灣省代表團團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臺聯(lián)會長汪毅夫等出席會議。當天,駐京臺灣媒體對臺灣省代表團的全體會議高度關注,幾乎“全軍出動”,在現場進行報道。由此可見,在臺灣政局發(fā)生變化之時,臺灣媒體均關心代表團團員會對當前兩岸局勢有何表態(tài)。
臺“中央社”稱,從臨近兩會,特別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日發(fā)表對臺談話后,北京對蔡英文的壓力“排山倒?!保刻觳ブv話、出評論,甚至安排專場記者會,主軸全放在“九二共識”。到了堪稱“每日一‘九二’”的密集地步。目的無他,就是表明立場,要求兩個多月后將執(zhí)政的蔡英文及民進黨明確回應對兩岸關系的定位。
而針對最近大陸游客減少在島內引發(fā)擔憂。臺灣中天電視臺“網絡酸辣湯”節(jié)目主持人黃智賢認為,如果蔡英文執(zhí)政后仍不承認“九二共識”,那不僅是觀光業(yè),臺灣整個經濟前景都將由于“兩岸和平大門即將被關上”而喪失一切發(fā)展的可能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