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 大學生法律素質是我國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法治社會建設進程。但是現(xiàn)在我國高校在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大學生法制教育方面陷入了困境。學校的教育方式、高校的課程設置及大學生素質都影響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養(yǎng)成。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面臨的困境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要走出困境,一是要改進傳統(tǒng)教育理念;二是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正確認識法律;三是要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時效性。
[關鍵詞] 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08-0030-02
一 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本內涵
法律素質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法律素質僅指法律人應當具備的職業(yè)素質(專業(yè)素質),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維能力、法律表達能力和對法律事實的探索能力。在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維能力是法律素質的核心。而廣義的法律素質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自然人在接受一定法制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實踐,從而達到的識法、守法、用法、護法等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認知和行為狀態(tài)。與狹義的法律素質相比,廣義的法律素質包含的要素顯然是不同的,廣義的法律素質要素包含:法律知識、法律觀念、法律信仰和法律實踐能力。在此,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社會主體中特殊的一類群體——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問題。
(一)法律知識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礎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我國法制教育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法律知識的核心是,掌握基本的法定權利和義務、了解基本的救濟途徑。它是社會主體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前提,離開法律知識談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則如同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難以有成效。對于非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我們不可能要求其像法律人一樣具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素質,但是他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專業(yè)和就業(yè)需要掌握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必備的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礎。
(二)法律觀念是大學生良好法律素質的核心要素
法律觀念是指社會主體在進行一定的法律教育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和理性的思維定勢。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核心要素,法律觀念屬于思維意識范疇,法律觀念的最終目的是指導社會主體進行法律實踐。樹立健康的法制觀念,不僅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核心要素,更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只有樹立了健康的法律觀念,大學生守法、用法才會成為社會常態(tài)。只有樹立了健康的法律觀念,才能引導大學生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
(三)堅定的法律信仰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靈魂
信仰是社會主體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它是一個主、客觀的結合體。而法律信同信仰一致,也是融合了主觀與客觀的概念。它一方面是指社會主體在堅定的法律信仰的指導下,將法律規(guī)則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另一方面,在嚴格的法律規(guī)則的支配下進行社會活動。堅定的法律信仰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靈魂,一旦形成很難被打破。但是由于大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觀念意識薄弱,導致法律信仰不堅定,常常會因社會上出現(xiàn)的“罪而不罰”等現(xiàn)象而搖擺不定。這類問題在任何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總會遇到,但是我們要堅信任何人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盧梭說,法律要發(fā)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
(四)法律實踐能力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歸宿
法律實踐能力是社會主體在具有法律知識的前提下,將法律運用到自己的活動中,以確保自己的行為符合法律行為準則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馬加爵故意殺人案、復旦大學投毒案、云南大學學生碎尸案等讓人震驚,有調查顯示,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會刑事犯罪中的70%~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7%,大學生犯罪案件數(shù)量及犯罪人數(shù)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程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二 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教育方式單一
從當前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非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在課堂上往往是通過以下形勢進行法律基礎知識學習的: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知識基礎課上;高校設置的公共選修課;法學雙學位教育。在前兩項中,非法學大學生接觸的法律知識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基于課時及教學內容的限制,大學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加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無,可想而知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法學專業(yè)雙學位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為要繳納一定的學習費用,故選擇此教育方式的非法學大學生數(shù)量有限。
前文中提到,法律實踐能力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歸宿,但是我國非法學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提升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缺少法律實踐經歷,即使掌握了豐富的法律專業(yè)基礎知識,如果實踐能力欠缺,也達不到我國提倡提高公民尤其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應有之義。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課堂設置上,法律基礎知識并沒有單獨設置,而是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一塊作為教學的“基礎課”,一方面,課程本身設置的課時較少,導致教學任務很難完成,而且法律基礎知識往往是設置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內容之后,加之課時較少,教師經常做到了前面詳細講解,后面一帶而過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基礎課”設置后,師資專業(yè)比例并沒有多大改變,這導致“基礎課”教師大多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專業(yè)教師,對法律知識的研究并不深入,在教學時難免“顧此失彼”,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大學生自身重視不夠
我國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問題并不是現(xiàn)今社會出現(xiàn)的問題,而是由來已久,在古代,學生的學習完全取自“四書五經”,學習的是“六藝”,這和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有著根本的關系,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徹底的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而依法治國也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和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但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1 對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和教育重視不夠,不少大學生對法律素質教育存在片面性,他們認為只要具備了必備的專業(yè)素質、政治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心里素質就完全符合了社會需求的人才標準。法律雖然不同于專業(yè)知識、道德和文化,但是法律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 現(xiàn)今,我國相繼出臺政策文件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業(yè)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這使得大學生在課程學習上會偏向自己本專業(yè)學科或者能輔助其就業(yè)的學科,從而忽視自身法律素質的提升,即使學校開設了相關的法律知識基礎課程,上課的學生也是寥寥無幾,形同虛設。
三 對非法學專業(yè)大學生素質教育當前困境的政策探討
(一)改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充分認識法律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要切實改變我國當前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首先應從教育理念上入手,高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非法學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要將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尤其是非法學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納入到教學總體目標上來,區(qū)別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在師資投入上,從事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識基礎教育的教師應同時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水平,授課要規(guī)范,內容要系統(tǒng),教學方法多樣化。
(二)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對法律有正確的認識
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一個較為深入的認識,正確認識我國現(xiàn)階段立法與執(zhí)法的“脫節(jié)”,法治與人治的矛盾沖突等消極現(xiàn)象,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護法。要特別注意大學生對法律態(tài)度的轉變,增強其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育其在生活或學習中要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時效性
認識指導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律大學生在實踐中遇到法與人的欲望發(fā)生矛盾或沖突時,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并且能恪守法律行為準則。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時效性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 增加法律實踐課程,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真實事例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法律情形模擬,例如模擬法庭、案情再現(xiàn)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而且能充分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之外,學校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社會實習,例如法庭旁聽,可以切身的讓大學生感受到法律的莊嚴和神圣,樹立法律的權威,提高法律信仰,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警醒作用,使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2 法學雙學位是學生了解法律基礎知識及拓展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往往由于需繳納的費用過高且并沒有強制性,導致大學生選擇這一途徑增強自身法律修養(yǎng)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高校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法學雙學位的花費,以吸引更多的非法學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徐祖才.試論大學生法律素質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
[J].銅陵學院學報,2001,1(01).
[2]李喜,范利國,姬翠梅.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研
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1).
[3]鄒開亮.05方案下非法學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困境
及出路[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