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晶 馬超
[摘 要] 擁有專業(yè)的教學技能是教師開啟教育工作的金鑰匙。為了解師范生在校期間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情況,本研究以某本科院校教育系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進行案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存在著不平衡、不突出,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教學技能訓練時間不足、力度不夠等問題。
[關鍵詞] 課堂教學技能;師范生;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8-0070-02
課堂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yè)知識,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并能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是我國自1998年起高校開設的新興專業(yè),為四年制大學本科。此專業(yè)是為適應我國教育改革、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小學教師而開設的。為了了解高校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情況,本文對某本科院校教育系小學教育專業(yè)的100名本科生(這100名本科生都有見習和實習經歷)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和相關訪談。
一 對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水平的調查研究與分析
本次調查對已經參加過見習和實習的100名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進行了一次關于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現狀的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問卷調查的課堂教學技能包括普通話、教師口語、課件制作、三筆字、板書、教學設計、說課技能、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演示技能、口語交際技能以及教學機智13項一般課堂教學技能與語文學科特殊教學技能,對學生的各項課堂教學技能掌握情況分出“很熟練”“較熟練”“一般”“不熟練”四個等級。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每項技能選擇不同的掌握程度。問卷調查發(fā)出調查表100份,回收88份,有效調查表80份,回收率達到88%,調查有效率達到90.91%。
普通話過二級甲等的占總人數的70%,過二級乙等的占總人數的30%。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觀察以及此次的問卷調查表統(tǒng)計,可以將該學校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現狀歸納如下。
1 師范生整體技能水平偏低
從整體上看,師范生的各項課堂教學技能水平不是一致的。從調查統(tǒng)計結果來看,課件制作技能、講解技能、演示技能、導入技能、教學設計和教師口語掌握較好的人數較多;而大部分的學生對于三筆字、板書、說課、提問、口語交際、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等技能水平一般甚至更差。學生對新型技能的掌握比傳統(tǒng)的技能要好,熟練掌握課件制作技能的學生較多。學生對于靈活性技能的掌握還遠不夠,能熟練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不到一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技能本身結構復雜,如提問技能和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技能等,要求對技能內涵的理解,提問并不是想問就問,它需要在合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主體的知識結構達到一定程度等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從訪談的結果來看,學生對這些技能的訓練時間明顯比其它技能的要少,而且也缺乏及時有效的指導。另外,對于同一技能,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是明顯的。如說課技能,有22.5%的學生是熟練掌握的,而70%的學生只是一般掌握。掌握得最好的導入技能也有58%,這也說明了總體的課堂教學技能掌握并不理想。
2 教學技能訓練重理論輕實踐
從適應社會生活需要來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教學要求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多種課程資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社會背景”。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與社會,更好地學習,學會學習與生活。這也自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進而對師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教育教學主導者的小學教師,自然首先應當了解和熟悉所生活的環(huán)境,掌握孩子應該掌握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指導學生。而從訪談的結果來看,有些學生卻不適應社會的變化,不了解省情或一些基本常識,沒有學習有關教育政策、法規(guī)。在筆者訪談期間,當問及訓練課堂教學技能的時間時,很多學生都表示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時間并不多,僅限于專業(yè)課教師的理論傳授,雖然教育學、心理學有助于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但這些知識畢竟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另外,教育系關于課堂教學技能是有過訓練的,教育系每學期都會舉行微格教學技能大賽、詩文朗誦比賽、毛筆字課、粉筆字考核、多媒體技能大賽、到小學實地觀摩等;對大三學生還有為期一周的見習,大四畢業(yè)生有三個月的教學實習。學期末還會組織試講考核,以檢測學生的教學技能是否達標。可是從訪談的結果上看,學生對于這些活動的作用并不滿意,覺得效果并不顯著,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太少,不能充分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因此,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力度上都顯得不足。
3 課程安排不合理
在被問到課程設置合理與否時,接受訪談的本科生談及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并不滿意。教育實踐是訓練課堂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以本次研究的對象為例,教育見習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的第十七周,僅僅一周的時間,雖然剛開始都是由系上老師帶隊統(tǒng)一時間集合,見習學生三人一組被分配到不同年級不同班級聽課見習,但由于學生內部組織松散,加上此時小學各年級已是復習階段,很多見習學生都是奔著聽新課來的,以致于到后來很多學生積極性明顯不高,聽課筆記并沒有認真做滿一周,見習效果不甚理想。另外,由課程安排表來看,課程設置仍然是以學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實踐課程明顯不足。由于課程結構單一,尤其是實踐性課程不足,教學實習時間短,導致學生不能做到及時發(fā)現自身教學技能缺陷并且很好地改正。教育學、心理學專業(yè)文化課程的學習占了絕對重要的比例,以致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課的考核上,很少有心思關注教學技能的發(fā)展和提高。
4 學生專業(yè)認同感不高
教師的專業(yè)認同主要是指教師個人或群體在教育教學專業(y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對自己身為教師的理解和看法。小學教育本科生只有了解所學專業(yè),肯定其專業(yè)價值,才能夠以主動接受的積極心態(tài)投入到專業(yè)學習中。因此,小教本科生的專業(yè)認同是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果的重要保證。在接受訪談的本科生中,有55%是調劑到這個專業(yè)的,當被問及是否會在畢業(yè)后應聘或考取小學教師時,只有65%回答“是”。可見本科生的專業(yè)認同感并不高,對小學教師這個職業(yè)也并不是十分熱愛,從而也影響了學生對教學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提高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的策略
1 加強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力度
學校應時時更新教育內容,調整教學目標,讓課程緊跟時代步伐。教師要通過指導和示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為他們形成教學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礎。認真貫徹落實基礎教育改革的相關精神,加大對教學技能培訓的經費投入和支持。讓學生能在一個較好的硬件設施實驗室里提升技能。在教育見習方面,可適當地增加見習的次數。見習不應僅僅停留在聽一兩節(jié)公開課的基礎上,還應適當地增加小規(guī)模試講、與小學生溝通、班級管理等項目。
2 完善高校師資隊伍
教學技能是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必需的技能。學校應讓全體教師都注意到這一點,并在上課的過程中有意地強化學生教學技能的訓練,盡量做到將理論融入到實踐當中去。在強化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注重其他實踐技能培養(yǎng)。培養(yǎng)從兩手抓起,一手是向高學歷、高職稱方向努力,鼓勵教師考研、考博、晉升職稱,支持他們申報科研課題,走學術提升之路;一手是安排教師深入小學,將自己的教學與小學教育教學相結合,著力探討小學教育的特點,并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之中。教師培養(yǎng)要和專業(yè)建設相結合,利用專業(yè)建設的平臺,促進教師發(fā)展。在招聘或引進教育專業(yè)課教師時,在追求高學歷的同時,也應適當考慮所引進教師的中小學教育經驗;對于現有教育專業(yè)課教師,也要鼓勵他們走進小學、了解小學、體驗小學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積累小學教學經驗與資料,成為真正的“雙師型”人才,以指導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應稍作調整,多一些技能層面的考核,能引起學生對教學技能的重視,從而更有利于本科生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
3 增加師范生技能訓練的實踐性課程
在課程整合的基礎上,應加強基礎理論與小學課堂教學的聯(lián)系。如在教育學課程里,可創(chuàng)設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等教學重難點。學校在教學技能訓練方法上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例如可針對學生特點運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如要點精講法、范例演示法、觀察體驗法、書面作業(yè)法、對鏡練習法、錄音訓練法、錄像訓練法、實地操作法、實驗室訓練法、達標考核法等,特別要重視微格教學技能訓練。有研究指出,對師范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最有效途徑是模擬教學、反復訓練,而要矯正教學行為、改進教學過程的關鍵問題是反饋。同時,學??梢越M織學生教師考察團到一些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為重點學科的師范院??疾旌蛯W習,讓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形式能多樣化,更加有效。
4 加強師范生專業(yè)認同感
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人才選拔可以適當重新調整。對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選拔建議招生時除了總分上應有最低控制分數線外,在分科成績、特長、潛質等方面也應有所要求,嚴格把關。例如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yè),必須規(guī)定一個高考語文最低分數線。另外應該進行普通話、寫字、文學等方面的“特長”面試?!叭肟凇标P把得好,就為師范生未來較好地掌握課堂教學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學校應多方位多角度為訓練學生課堂教學技能提供機會。比如,可適當多增加本科生見習時間、多組織學生觀摩小學優(yōu)秀教師上課、將微格實驗室開放給學生,訓練課堂教學技能等。
參考文獻
[1]蔡偉.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陳江波,王金巖.課堂教學技能及其獲得的心理條件和過程[J].當代教育論壇,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