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禮贊
張 延
編者語:
當下,閱讀已成大潮之勢。特刊發(fā)張延先生《玉壺文集》部分作品,以饗讀者。該文集共七輯,依次為“教育教學篇”“文藝思想篇”“小說影視評論篇”“散文詩歌評論篇”“博客創(chuàng)作篇”“祝壽華章篇”和“抒懷鑒賞篇”。
張延先生原任石家莊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系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河北分會會員。學養(yǎng)深厚,文學功底、文論修養(yǎng)、學術水平,令人稱賞。每部書,每篇作品,都充溢著嚴謹不茍的學者精神,獨具慧眼,富于創(chuàng)見,令讀者折服。出版專著、散文集、小說集和文集多部,集教育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入選大中型辭書多部。1995年退休。
母親,天下至善,是神圣的化身!母親節(jié)來臨,唱一曲贊歌獻給母親們。
母親是偉大的,勝過所有的偉大,偉大的頂天立地!
在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上,不論國家地域,不分民族膚色,不管宗教信仰,從古至今都是母親孕育、繁衍了人類,摧生了人類社會的進化和發(fā)展。是母愛,以其和平、包容和寬厚、博愛的共性,培育了人類社會的道德文明和母愛文化。
泱泱中華,巍巍華夏,生存著一代代英勇無畏的炎黃子孫,哺育著一輩輩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傳承和宏揚著母親文化:母愛是大愛,母愛無疆。從黃河、長江等流域古遺存的甲骨文中,在青銅銘文的饌刻中,記載了嫘祖、銅母帶領先民,裁桑養(yǎng)蠶、開礦煉銅,開啟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從民間傳說中的女媧補天、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可以看到母親文化的深入人心,是中華文明中永遠不落的太陽。
母親,是人類的第一親。有人說:家庭是母親的世界,父親的王國,子女的幸福樂園,這話是有道理的。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是家庭歡樂的根本。為什么他們能夠順利成長?因為有母親的撫育,在孩子眼中,母親是上帝,是智慧的化身。少年時代是短暫的、朦朧的,卻是走向人生成功的基石。為什么他們感到快樂無憂?因為有母親的愛護,在母親的引導下進步、提高綜合能力,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為什么游子的鄉(xiāng)情不可磨滅?因為母親在那里,即使成家立業(yè)、事業(yè)有成,總也走不出母親的視野,是天涯游子的最終歸宿。
如果把母親比作一枝盛開的百合花,在每個角落都散發(fā)著芳香,沁人肺腑。當兒女們歡樂或痛苦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母親,以安頓不平靜的心靈,如果把母親比作涓涓小溪,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品味。那慈祥的微笑、關心的嘮叨、細心的照料,總讓兒女有更多的依賴,擁有感受的快慰和幸福。如把母親比做避風的港灣,在風暴中給予深情撫愛和眷戀的是母愛;身負暗傷幫你擦去傷口血跡的是母親;當心灰意冷、情結消沉時,鼓勵你重新奮起的還是母親。這就是母親們的本色。
母愛,是人生的第一愛,如潤物春雨,似拂面春風,無私、純潔,只有付出,無需回報。
母愛是架起天際的一道彩虹,放飛龍鳳,教育子女拼搏人生,積極進取,造福社會,當事業(yè)輝煌時,回眸過去,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艱辛。母愛是伴隨兒女成長的精神家園,當風霜雨雪突然襲來時,驀然回首,才看到母親守望的身影。母愛是廣袤的沃土,承載著一切,包容著一切。無論受到多少委屈、多大誤解,對兒女的摯愛從不改變。生命在母愛中傳承、發(fā)揚,母愛是永恒的、不滅的。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語)。史書中有許多關于母愛的記載和傳說,教育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孟母三遷》告訴人們讓孩子接觸好的人、事、物,才能學到好的習慣?!短锬妇芙稹方逃褳辇R國宰相的兒子,拒收巨金,廉潔自律?!对滥复套帧肥菫榱思钤里w抗擊金兵,刺字“精忠報國”?!犊苣高z詩》則是教育寇準要清正為官,親手繪制了“臨窗課子圖”并題詩一首,使兒子終成一代名相。這些母愛的呼喚、美麗的聲音,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皇住队巫右鳌?,道出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笆澜缟弦磺兄畼s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的這句話,表現(xiàn)了大愛的無疆的崇高,是經過社會考驗的真理。
母親對兒女可以說,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母親,都記得兒女的生日,但又有多少兒女記得母親的生日?鶯去燕來,春回秋往。兒女在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一天天智癡,但母愛卻仍然蘊含在潛意識里。
殷殷父母心,拳拳反哺情,時刻不忘母恩。有感恩之心,人生才會精彩!懂得感恩,人生才能坦然無悔!
世間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假的、空的或短暫的,惟有母愛始終是真的、實的,而且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