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在中國,“高利貸+互聯網”會有前景嗎?從當前股市和樓市的表現中可窺見一二。
肖鋼任上,中國股市最大的弊端是場外加杠桿,加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目前,中國在水面下的一大筆資金有著其自身的財富邏輯,要撬動某個市場非常容易。
有人可以拿到機構的資金,有人可以通過高息獲得草根階層的資金,而通過互聯網,這些資金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迅速影響某個市場。
與此同時,監(jiān)管是滯后的。2015年股災發(fā)生時,加杠桿的程度之高可以想見。2016年以來,一線城市及核心城市房價節(jié)節(jié)攀升,這其中的杠桿又有多高?
風起于青萍之末。2015年7月,某文章分析了鏈家的經營模式,當時這種模式正處于暴走狀態(tài)。2015年已有人對擔保、理財等合為一體的模式提出質疑,指出房地產自融自銷是條高風險之路。中原地產張大偉表示,鏈家的閉環(huán)對行業(yè)有三大影響:第一,定價權一家獨大;第二,企業(yè)利益最大化,在一條產業(yè)鏈獨大的完整交易過程中,所有服務都是為了利潤最大化,比如首付要做資金池,資金池的錢用來給購房者做首付貸,這種模式必然會導致客戶服務出現問題;第三,一旦出現問題,可能產生巨大的風險,房價下跌、理財收益率下行,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因為缺少監(jiān)管而出現巨大的問題。
在封閉的鏈條中,理財產品與資金對接,資金與樓市交易需求方對接,通過控股的保險機構進行擔保,最終通過房產質押、短周期等方式控制風險,其實是把傳統的民間高利貸的核心模式復雜化了之后搬到網絡上,再嫁接到房地產行業(yè)中。
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金融弊端及監(jiān)管滯后被放大到離譜的程度。自2014年年底開始興起,沒有一個部門為這些模式表態(tài)。直到2016年3月9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政協小組會討論時表示,解決目前的一線住房上漲問題,需要一些綜合措施,央行正與住建部、銀監(jiān)會等部門商量,準備開始對一些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企業(yè)、房地產中介機構參與金融業(yè)務的行為進行治理。若沒有資質,將不能跨界經營。
中國高利貸的模式在互聯網金融下流入股票市場,成為股災的起因之一。A股加杠桿之后獲得最大收益的就是A股的既得利益階層,只有他們才能掌握節(jié)奏,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
2015年,A股劇烈震蕩,大漲后暴跌,但融資數據創(chuàng)出新高。2015年盡管是震蕩年,卻也是限售股與上市公司融資的豐收年,根據歷史數據,這樣的豐收與上市公司業(yè)績及投資回報的關聯性并不高。
在不成熟的市場中,加杠桿是致命的。杠桿加得越高,市場越瘋狂,普通投資者的結局也越悲慘。必須強調,樓市一旦崩潰將比股市更可怕,因為中國城市中產以上階層的財富表現形式、地方政府的融資抵押品都是房地產。
本文編輯:金夢媛。如對本文有任何意見或其他精彩觀點,請加大眾理財顧問讀者QQ群:320188318進行即時交流